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造反失败后是凌迟而死的吗
中国的百姓其实特别老实,农民能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走上造反这条道路,他们也不会在乎这是谁的天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人愿意造反远离家乡,一般的统治者都不会将农民逼上绝路,动摇自己的统治。一般情况,只有出现在大慌、灾害、战乱时期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造反。但是唐赛儿所处的时间正是永乐年间,制造业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都不会让百姓民不聊生,那么唐赛儿为什么要造反呢?
唐赛儿造反于私是为了替自己的家人报仇,父亲被抓到卸石棚上去做苦力,丈夫又在讨要粮食时被官府打死,父亲母亲相继悲愤离世,这个世界上就只剩她孤女一人,能够活下去的念想都不复存在。加上她性格从来都是快意恩仇,一怒之下,决定揭竿而起。
于公是为了同样境遇的山东百姓,山东在经历了元明之战、靖难之乱之后本身就是一片焦土,浮尸遍野。朱棣为了刺激北方经济,将都城前往北平,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手工业者自然就成为了铺桥修路、开凿运河的主要劳力。恰逢饥荒,山东境内已经是怨声一片,加上贪官污吏又大肆敛财,一些为非作歹的白莲教也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身为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已经没了活路。唐赛儿的揭竿而起当然能够引起山东百姓的共鸣,何况山东从来不缺绿林好汉。
但是那些危险都不足为惧,真正可怕的是人心,她刚回城就得到官兵大肆抓捕年轻女子,还有不少姑娘因为抵不住严刑拷打,承认自己是“白莲女匪”被木棍刺穿身体,光腚游街。
唐赛儿看着城墙上挂着的人头,目眦欲裂,她被人出卖了,藏身道观的消息只有自己人知道,要不是她后来临时起意,没有入道观反入山林,她应该早已没了性命。
敲着衙门口的鸣冤鼓,唐赛儿脸色沉着,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切没有丝毫畏惧之色。她不能让别人蒙受无妄之灾,天下皆为父母姐妹,她唐赛儿不是苟且偷生的人。
凌迟的滋味以前只在戏文里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亲身体会过,没想到她居然有这种荣幸。不过她竟然体会不到一丝疼痛,唐赛儿嘴角噙着笑,前来观看行刑的白莲教诸人隐藏在人群中,唐赛儿看到他们握紧的双手摇摇头,不许轻举妄动,沉浮下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她是“天生母”本身就要为凡人承受磨难,在凡间所受的苦都是她成佛的修炼。
凌迟是一种酷刑,用器械使人体最大程度的疼痛,从而达到施行者的某种需求。起源于五代时期,可谓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被凌迟处死的著名人物也有很多,到了明朝时期,“千刀万剐”彻底体现出来,明朝时期有个太监叫做刘瑾,据说是挨了3600刀后才断的气。相传,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在被捕后,也曾经受过凌迟之刑。
据说,为了抓到败走的唐赛儿,官兵在山东至少抓捕、凌辱、杀害了年轻女子上万人,为了能够让这些女子免于刑罚,唐赛儿主动到县衙投案自首,在被下狱之后,经过一番淋热油、关铁窗、鞭刑等残酷的刑法之后,最终被官府处以极刑,也就是凌迟处死。
锦衣卫很多人都是世袭而来,从小接受锦衣卫的洗脑教育,加上一部人都是太监身份。因此残暴程度比土匪恶霸更胜数倍。朱元璋在统治初期用重典,虽然在朱允炆称帝之后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锦衣卫地位越来越低,到最后不得已化明为暗。到了永乐年间,为了统治需要,锦衣卫又被重用起来,这些残酷的狱刑让老百姓谈兵色变。
唐赛儿作为统治者最痛恨的白莲教首领,只有用残酷的刑罚警告那些想加入或者已经加入白莲教的教众,告诉他们,造反的结局就是向唐赛儿一样,受到千刀万剐,骑木驴光腚游街,这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侮辱,死后都不得有人替其伸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