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章惇为什么被列入奸臣传?章惇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7-03-17 19:30:0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章惇生在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为羸弱的朝廷——两宋时代。章惇生性直爽率真,说话锐利而又直戳事理要害。章惇行事雷厉风行,并且说话精辟入里,

章惇生在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为羸弱的朝廷——两宋时代。章惇生性直爽率真,说话锐利而又直戳事理要害。章惇行事雷厉风行,并且说话精辟入里,时常被人认为是尖酸刻薄,在朝中也是常受排挤。本是宋朝名相的他,到后来竟然被列入奸臣之列,宋时的乌烟瘴气可见一斑。

如果只看宋史的记录,我们会看到章惇是一个急功急利,不顾百姓安危,造成宋朝民不聊生的一个大奸臣形象。但是倘若细细掰开来一看,就会看到这里牵扯到宋朝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改革,那么这就是政治派别之见了。

章惇之所以不被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皇亲贵族和身居高位的大臣们待见,是因为章惇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后期更是他自己成了变法的主持人。这些贵人们之所以讨厌他,是因为他所主张的变法让了他们的“利益”给了那些如草芥般的黎民。这是自私的既得利益者无法忍受的,故而是极力地贬低王安石和章惇。

更要命的是章惇性子刚烈,只要是有人犯了错,即便他是曾经提拔过自己的王安石的弟弟也不行。所以王安石也和闹翻了,这也让那些讨厌他的人,给他扣了个忘恩负义的帽子。后来哲宗驾崩,在册立新君之际,章惇反对过轻佻的宋徽宗。所以新君上任后,和着那些大臣们一起排挤贬低章惇。甚至连章惇不给自己儿子走私路加官进爵这样无私的行为,都成了他的一宗罪。所以说,宋朝官方对章惇的污蔑是到了何种地步,被他们列入奸臣列表里,也是在所难免了。

章惇为什么被列入奸臣传

章惇,字子厚,公元1035年建州蒲城生人.青年时期的章惇博学多闻,擅长文辞,他的一手书法也是刚劲有力,世人评价其虽然不如唐人写的工巧,不过气势早已远迈。章惇为人性子豪爽耿直,眼里可谓是容不得沙子,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这么一个有名的而又有性格的人,为何人称为奸臣呢?

章惇的功过是非,就是和他那不羁的性格,和他所坚持的变法,反对宋徽宗登基,批评宣仁后息息相关。章惇所坚持的新政就是从王安石所变之法继承过来的,但是他也吸取了元祐年间的政策,所以实行起来成效很大。然而新法还是损害了保守派,也就是那些高层官员甚至是以皇帝为首的皇族们的既得利益,这些利益集团最后联合起来对付章惇,不断打压他。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驾崩,由于没有子嗣,所以向太后决定立端王赵佶为帝,但是遭到了为相的章惇的额极力反对。章惇认为端王为人轻佻不检点,不能登基为帝。按照宗法制度,应当是简王继位。章惇还在垂帘听政的向太后前严厉声讨,言语之中丝毫没有给高高在上的太后面子。

章惇最后没能成功,北宋的皇位最后还是被端王赵佶继承,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上位的宋徽宗想到章惇曾经这么反对自己,身为皇帝如何会放过章惇。刚好这也给了那些看不惯章惇的奸臣们机会,于是纷纷上书弹劾章惇。最后章惇被贬出京,时常辗转各地,最后病逝他乡,葬在湖州长兴。

能够罢免章惇宰相一职的宋徽宗等人,自然在其身后添油加醋,最后竟然把他变成了一个奸臣,冤枉数百年。但是后人的眼镜是雪亮的,即位后的宋徽宗是怎样的昏君,他和他的那些大臣们把北宋带到灭国的地步是有目共睹的,任他们怎样诋毁章惇也是无用的。

章惇是一个怎样的人

章惇生于公元1035年的蒲城,字子厚,是北宋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同时他的书法也多为后人所传颂。章惇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并且狂傲不羁,对于权贵从不屈从赴会,甚至是直言相向。在章惇的眼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丝毫辩解的余地。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章惇进士及第,但是在发榜之际看见侄子章衡名在自己的前面高中状元。心高气傲的章惇耻于在其下,所以公然不接受皇命,丢下官位回家去了。嘉祐四年,章惇才再一次参加考试,名列第五名。虽然章惇在科举考试上能力不是拔尖的,但是这足以证明他高傲的性子。

章惇积极进取,不甘于安享现状,对于朝廷的弊端是无情的揭露。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章惇成为时任宰相的王安石的左右手,坚定不移地推行变法。因为王安石等人主张的变法直接损害了以司马光、皇亲贵族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所以变法总是受阻。在王安石罢相之后,章惇就成了主持变法的主力。

就是因为章惇主持变法,损害保守派的利益,在加上他为人的直性子,说话不恭,导致奸臣当道的朝廷处处刁难他。但是这不能抹去章惇的政治才能,他为相期间所主持的新法修正了朝廷的诸多弊端,百姓从中得取了诸多利益。而且章惇还积极开拓疆土,使得西夏臣服于北宋,吐蕃全部归顺朝廷。所以章惇对于北宋是功不可没的,怎奈被小人污蔑成奸臣,不过时间最终证明了章惇的历史功绩。

章惇书绝壁

北宋年间的章惇,性格豪放耿直,要说他狂放不羁也不为过。如此性子的章惇同大才子苏轼颇为交好,二人时常游山玩水。在苏轼担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惇担任商州令期间,都曾一起做过主考官。主持考试的刘元父与二人朝夕相处,从二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的出来,章惇、苏轼二人都是宋朝无人能出其右的人才啊,故而十分佩服敬仰他们二人。

应该是监考公务结束了,闲着没事章惇、苏轼兄弟二人也就开始游玩起南山了。传说南山的寺庙里有可怕的怪物作祟,百姓们都不敢进出。章惇二人不信邪,怡然自得地在里面住了起来,这就是心高胆也大。

不久,二人游玩之仙游潭,仙游潭有个万仞之深的绝壁,站在边上人都仿佛要丢了几个魂。潭边的岸道颇为狭窄,有一个木质长桥横架在中间,行人走在上面是战战兢兢,只要眼镜朝下一瞥,腿都发软了,动弹不得了。写词豪放不羁的苏轼被章惇推着过潭,苏轼不肯。于是章惇用绳索缠绕在树上,然后移步过岸,万仞绝壁之上神情泰然自若,用手上所提大笔沾上漆墨水,在绝壁上肆意挥洒起来。章惇右手不时上下挥舞,下身双脚也跟着缓缓移动,顷刻过后,石壁上便跃然出现“章惇、苏轼来游”六个打字,远观过去,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股雄劲的气势,笔画在回转之中彰显着书写着的狂傲之气。

苏轼感慨地拍了拍章惇的背,说他这么能拼命,杀人都不成问题啊。于是万仞绝壁上传来这两兄弟的哈哈大笑。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