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之死 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
雍正的一生有两大疑云,一大疑云是雍正继位之谜,另一大疑云便是其忽然驾崩之谜。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暴死于圆明园离宫,敬谥为“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关于他的死,《雍正朝起居注册》记载得非常简要,在他死前几天,雍正的办公行事还十分正常,十八日与办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议事,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
“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朝夕伺侧。戌时(晚上7点至9点),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二十三日子时(晚上11点至翌日凌晨1点),龙驭上宾。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着宝亲王继位。”
雍正的死非常仓促,《起居注册》的记载似乎也有故弄玄虚之嫌,雍正多半死于二十二日晚,诸王大臣被紧急召入宫时,雍正有可能已经暴亡。被召入宫的大臣之一张廷玉在自己修订的《年谱》中记录了当夜的情况。
张廷玉是雍正的心腹,每日都进宫觐见,从八月二十日起,雍正已经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但还能照常办公。二十二日晚,张廷玉刚刚就寝,就被紧急宣诏至圆明园,“始知上疾大渐,惊骇欲绝”。张廷玉每天都进宫面圣,二十二日当天也不例外,晚上突被召入宫,才知道雍正已处于弥留之际,雍正的病情非常突然,可能白天还没有征兆,所以张廷玉才会惊骇不已。
《年谱》记载的密旨不知所踪一事,也透露出了当晚的详情。雍正有鉴于康熙末年皇子争位之事,订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一道密旨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背后,另一道朱笔密旨则随身携带,以备勘对之用。张廷玉记载道,当雍正去世后,诸王大臣们让总管太监请出密旨,而总管太监却说雍正未曾提及,他们不知密旨所在何处。还是张廷玉描述密旨的外观“外用黄纸固封,背后写一‘封’字者即是此旨”,总管太监才找寻取出。
可见雍正的死十分突然,连皇储之事都没有交代完全。
关于雍正之死,民间流传了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吕四娘砍头,金头下葬
雍正时期有叫一件关于吕留良的文字狱案,后来雍正大发雷霆,吕留良遭到了严厉的惩处。但是传说他的女儿吕四娘落网后私自逃跑,没有被灭族。逃出去的吕四娘拜师学艺,练得一身好功夫后混进了皇宫里面,为父报仇把雍正的头砍下来。皇室以及大臣为了维护皇族脸面,则将这件事掩盖了过去,下葬之日则已金头代替。然而关于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很多史学专家是否认的。
第二种说法:中丹毒而毙
《清帝外纪》载:“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饵丹所致,或出有因。”
雍正中期,痴迷于炼丹,他的死也是因为体内长年累月积累的丹毒突然爆发而至。据《活计档》记载,就在雍正死前的十二天,有二百斤黑铅运入圆明园。档案记录:八月初九日,总管太监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圆明园二所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当天,这二百斤黑铅便运入园子。黑铅是炼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种有毒金属,过量服食可使人致死。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铅运入圆明园,十二天后雍正在园内暴亡。
雍正不单单自己吃丹药,还派人送给他宠信那些大臣吃,雍正长期吃的丹药可能含有汞,铅,硒等重金属,重金属中毒而死是很有可能的。
第三种说法:中风而死
有学者考证雍正死的这么突然是中风导致的。
雍正在位13年,不及其父在位61年,也比不上他儿子在位60年。但是雍正在位期间做的重大举措是开创乾隆盛世的根基。后人都说“康乾盛世”,其实“康雍乾”盛世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