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 曾国藩为什么没有称帝

2017-03-16 15:09:3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曾国藩小时候不怎么聪明,可以说是有点笨笨的,为此还被人嘲笑过,但是曾国藩没有因此放弃对学习的热情,反而越来越用功。 有一次老师给班

曾国藩小时候不怎么聪明,可以说是有点笨笨的,为此还被人嘲笑过,但是曾国藩没有因此放弃对学习的热情,反而越来越用功。

有一次老师给班上每一位同学布置了家庭作业,你们每个人晚上回去给我一字不差的背出这篇课文啊,明天检查,听清楚了吗,下课。

曾国藩信心满满,他还想着明天在全班人面前露一手,看哪些人敢嘲笑我。一回家曾国藩就开始大声朗读起来,争取在三十遍内将文章背出来,前面有提到曾国藩记忆力不是很好,但是勤能补拙,曾国藩也就是凭借着这一信念才一直坚持不懈的。不巧,这一天有一位小偷想要光顾曾家,听到孩子在大声嚷读,也不心急,想着一会这孩子读累了睡了,就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听听这孩子读的什么也好,好像是诗经……一个小时过去了,耳畔还是朗朗书声,再等会吧,小偷想,这孩子或许是好奇心来了,孩子嘛,总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的。两个小时过去了,诶,今天这屋的主人是唱的哪出啊,我们小偷的时间不是时间啊,你倒好,在屋里暖着,我这可是站在外面受冻啊。但是曾国藩似乎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小偷不敢了,他走进曾国藩家里,把整篇课文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小偷的本来目的,心中想的是如何教训教训这笨小孩。可是曾国藩凭借勤奋成为挽救清朝的大臣,而小偷,他应该还在为下家的孩子会不会背这么久的书而困扰吧。

湘军的创立者曾国藩为什么没有称帝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

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军事实力上的绝对优势,我们知道,没有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谁敢站出来说自己要当皇帝,随时就可能冒出个激进分子来砸你的场子啊。为什么说曾国藩可以称帝,据说当时湘军的总军团人数,达到了恐怖的三十万之多,各个支系的军队也遍布湘军眼线,但是隶属曾国藩管辖的只有区区十二万人。而且军队内部有动乱,大家人心不和,一有风春草动,就互相猜疑,凝聚力特别差,要是有小人从中作乱,不攻自破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要打也不是不可能,当时曾国藩的亲信还算多,愿意跟着他踏踏实实干的人估计不少,可是这一动兵,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大清朝现在输不起这个人啊。

如果自己称帝,周围亲信的态度如何,曾国藩不是不知道,弄不好自己会声败名裂,落得里外不是人的下场。而且朝廷对他有恩情,自己也不能说反就反,容易让历史学家扣大帽子啊。

所以曾国藩一生多次拒绝称帝,要是成功,那也不过是多一次的封建王朝,一个英明的皇帝,或许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中国的命运还是不能得以改变。

政治家曾国藩戒烟的原因

曾国藩曾经嗜烟如命,经常是烟不离手,说起曾国藩的戒烟旅程,可谓充满艰辛。

早期因为抽烟太频繁,受到了师长的责备,曾国藩自尊心强,就下定决心非戒烟不可,甚至连名字都改了,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时刻不忘戒烟。我们知道,年轻人嘛,血气方刚的,什么不会,喊喊口号还是一套一套的。这次的戒烟宣誓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次戒烟很快浩浩荡荡开始了曾国藩心想我连名字都改了,这决心下得还不够大吗?这次曾国藩又换了一种方式,他当众发誓绝不抽烟,这要是毁约出丑可就大了,不被人贻笑大方。这一毒誓确有奇效,曾国藩在家中果然不抽烟了,但是好景不长啊,一次出远门在外,还是中了朋友的诡计,重操就业起来。两年后,曾国藩向一位理学家请教,这会可算是有点功效了,他将每天发生的事写在日记中,每天不忘提醒自己一遍,理学家告诫他,每天想一件事,写在日记里,时刻提醒自己,把自己的一念之差写下来,以后看到就知道当初犯了哪些错误,有了那些不该有的想法。

这样痛定思痛,曾国藩终于彻底戒烟。这也成为曾国藩为之骄傲的一点,在教育自己儿子的时候,曾国藩说,别看你老把我现在烟酒不沾,没你那会我可是烟不离手,但是我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改了这个坏习惯,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是结果是好的嘛!

曾国藩儿子介绍

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是曾国藩的次子,他曾经担任过清朝驻英国法国大使,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小时候的曾国藩受的教育就同龄人更为严苛,当时洋务运动兴盛,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留洋学习的浪潮,曾纪泽背负起事业救国的抱负,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西方的道路。光绪五年,巴西想要和中国建交,曾纪泽建议朝廷同意,得到广泛认可,次年因为崇厚与俄国签订卖国条约,割让了中国北方,中俄边境的部分土地,曾纪泽被派到俄国,并与俄商议领土归属问题。

在历时2年五十多次的会面后,收回了部分领土。中法战争期间,曾纪泽第一个站出来抗议,与法国人争辩毫不示弱,为中国人树立了榜样,就算身患重病,曾纪泽依旧坚守岗位,与法国人斗争到底。光绪十二年,曾纪泽回到祖国的怀抱,北洋水师的创立也有曾纪泽的一份功劳,加强了我回国的海军实力,在应对外国侵略者我们能有自己的军队保卫祖国和河山。曾纪泽留洋学习的日子一点都不敢松懈,他研究了英国的海军实力为什么如何强大,他深入学习近代的海军史,为中国海军力量注入新生力量。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国门,向外国学习的知识分子,曾纪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在增强我国军事储备实力等诸多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方方面面,给我国清末时期的动荡不稳定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我国洋务运动以及思想改造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政治家曾国藩屠杀了哪里

撇开其他不说,曾国藩在诸多方面都为我国的复兴大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无论是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大力推行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等,都是在为国家的进步强大操劳。

然后就是这一次大屠杀,让曾国藩成为了一名备受争议的政治家,甚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变成过大于功的厚黑学典型人物。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轰动的转变,曾国藩在当年又究竟做了什么,或者是什么导致他的屠杀道路。

1864年南京沦陷,湘军进入南京后,所展现的的确是一副土匪的模样,丑恶的嘴脸尽显无遗,不知道此时的曾国藩是怎么认为的,在看到自己用礼盒仁德教育出来的保家卫国的战士,为什么开始屠杀其自己守护的东西了。据说当时的湘军进城后就和饿狼看到肉一般,看到人就杀,看到房子就放火烧,百姓的钱财被掠夺,城中女子也惨遭蹂躏。南京城血流成河,霎时间尸横遍野。

这一次的屠城,是南京遭受的最大的创伤,灾难过后,城中连一颗树木也不剩。那一年,全中国人口骤减一亿多,除了饥荒瘟疫害死的三千多万,有五千万普通百姓是死于湘军的大屠杀。不禁让人可悲的联想到,将屠杀百姓视作功劳的,原来不止那东亚的小岛国,我们似乎是开了个先例,人家只是照搬照抄罢了。然而关于这次惨无人道的屠杀,曾国藩却没有作过多解释,他纵容这样的屠戮行为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更是全南京城受难的五千万百姓所不能接受的。为了延缓晚清腐败政府的苟延残喘,打着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光荣旗号,却干着屠杀自己子民的勾当。这样的官能叫好官吗。

曾国藩识人术介绍

曾国藩纵横政界这么多年,历经的挑战与磨难是我们不能想象的,都说官场如战场,稍一不留意,何止是乌纱不保,连性命都可能一起撘进去,《曾国藩识人术》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解释曾国藩为何能在政界游刃有余。

全书从阐述曾国藩著作《冰鉴》角度出发,向读者展示曾国藩的深谋远虑,以及无论在处理政事还是在与大臣关系上都能落得友好境地的原因。

阅读人心是一门学问,会阅读人心的人能看到人的内在本质,虽然这是听着很玄乎,但是历朝历代确是有这样的例子存在,孙膑没有读懂庞涓,惨遭迫害;韩非没有读懂萧何,惨死监狱。这都说明唯有阅读人心,才能掌握大局。

曾国藩也是如此,在对人心的研究上,他可没少下功夫,曾国藩擅长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品质,性格,人生阅历,而且能对被观察对象做出精准的预言。要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这项技能该是会减少很多生灵涂炭了吧。

说曾国藩能识人术并不是没有依据的,有一次新来的三位幕僚来拜见曾国藩,事后有人问起,曾国藩告知第一人态度温和,目光低垂适合做文书工作;第二人能言善辩,但说话时左顾右盼,是机巧狡诈之辈,不能重用;第三人有大将风范,但是性格过于刚直,稍不注意,会命丧战场。这第三人便是日后战功显赫的大将,果不其然是在战中死亡。

曾国藩这套见别人的学问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更对日后曾国藩选将用人的时候做了保证。这种通过相貌、言语、行动综合考虑人的作法,给曾国藩在政治生涯上带去了很大的帮助。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