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真正的三寸不烂之舌 历史上的那些大忽悠

2017-03-15 23:25:48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历史上从来不乏能言善谈的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如簧巧舌,或把君王忽悠得言听计从、或把敌国忽悠得不敢妄动。有时以一己之力便可以使天下太

历史上从来不乏能言善谈的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如簧巧舌,或把君王忽悠得言听计从、或把敌国忽悠得不敢妄动。有时以一己之力便可以使天下太平,有时却也可以挑起两国纷争;有的人可以凭着自己的“忽悠”保全自身,有的人却死在了自己的“忽悠”之下。

烛之武

烛之武是春秋时期郑国人。郑国是个小国,秦晋联军攻打它时,他自然抵抗不住,只能凭借外交手段保全国家。烛之武临危受命,去游说秦穆公退军。在秦军中,烛之武充分展示了他的“忽悠”才华,他处处为秦国的利益考虑,声称攻打郑国对秦国不利,并表示愿意做秦国在东方的联络国,最终“忽悠”的秦穆公撤军,并且与郑国订立了盟约。晋文公看到秦国退军,就也退军了。烛之武就这样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外交才华救了郑国。

苏秦

苏秦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口才和外交能力“忽悠”的六国国君对他深信不疑,他也因此一人挂六国相印,联合抗秦。在六国的“合纵联盟”崩溃的时候,他依然能连蒙带骗,先后“忽悠”住了赵王、燕王和齐王,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且使自己依然在各国之间往来自如,荣华富贵不断。就算是他后来被刺身亡,临终之前依然向齐王献出奇计,“忽悠”的真凶现身,真正做到了死了还能抓到杀自己的人。苏秦的“忽悠”已经不是简单的忽悠了,上可以搅动天下,下可以保全自身,这是大智慧啊。

张仪

张仪的“忽悠”才能决不在苏秦之下,他们也并称为“战国说客双雄”。和苏秦不同的是,张仪是依靠秦国,为秦国谋利益的。他先是在秦国打败魏国之后,“忽悠”魏国退出了六国联盟,并让魏国臣事秦国。成功之后,张仪担任秦国的国相。后来齐楚联盟攻打秦国之时,张仪又前往楚国,开始“忽悠”楚怀王与齐国决裂,并答应割让六百里土地给楚国。楚怀王动心了,就与齐国断交了,去找张仪要土地时张仪说只有六里。楚怀王赔了夫人又折兵,非常的生气,可是也只好自认倒霉。后来楚怀王找机会抓到了张仪,本来想杀了张仪,可是张仪又开始了“忽悠”,并最终“忽悠”得楚怀王放了自己,这不得不说是本事。张仪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秦国势力的扩张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徐福

徐福是个江湖术士,而江湖术士最擅长的就是忽悠了。徐福能把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忽悠的对自己深信不疑,就能看出徐福不是一个普通的术士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产生了对长生的强烈向往,这时徐福就走向了秦始皇。他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忽悠才华,利用秦始皇追求长生的强烈心理,编造出一个个能长生的谎言,一次次地忽悠秦始皇,而秦始皇却一直对他深信不疑。最后徐福忽悠得秦始皇给他大量的财物和各五百童男童女,他则隐匿于海外,从此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郦食其

郦食其一直跟随刘邦征战天下,他的计谋和外交才华极其出众,不过他也是死在了外交上。在韩信攻打齐国之前,郦食其提出出使齐国争取劝降齐王,兵不血刃攻占齐国。郦食其来到齐国之后,滔滔不绝地分析了天下大势,然后给出了齐王最好的出路就是投降汉王。郦食其的“忽悠”确实是有效的,齐王思虑之后决定听从郦食其的建议聚在抵抗,开城投降,并且和郦食其一起日日喝酒作乐。可是此时韩信听说郦食其就动了动舌头就把齐国招降了,非常的生气,又怕郦食其贪功,于是率军突然袭击齐国。齐王以为郦食其背信弃义,是在忽悠自己,一气之下便把郦食其给煮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