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投降满清的明朝将领是谁?竟这样待他
朝代更迭之际,总少不了叛国投敌的人。投降,这个词汇很让人不齿,但为形势所迫,为苟且偷生,很多人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走上了这条苍凉之路。李永芳,这个名字优美的明朝将领,就是第一个投降满清(当时称后金)的变节之人。
李永芳,生年不详,明朝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万历年间就成为抚顺的最高军事长官,手下六百余人。抚顺虽然地方不大,却紧邻后金老巢赫图哈拉(今辽宁新宾),是大明帝国防御努尔哈赤的第一道战线。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叶赫部时,曾与李永芳有过接触,且有书信来往,故二人彼此比较熟悉。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以所谓的“七大恨”为由,秘密起兵伐明,其需要闯的第一关就是抚顺。努尔哈赤所部以请求入市贸易为借口,赚开关门,随即以大军包围了抚顺城,李永芳成了瓮中之鳖。努尔哈赤派人给李永芳送去了劝降书,一方面以许婚、升官来劝诱,一方面则以屠城相威胁。面对窘境,李永芳嘴上答应投降,但仍排兵布阵准备守城作战,最终寡不敌众,城墙被敌军攻占。迫于无奈,缺乏军人血性的李永芳率余部近六百人“冠带乘马出降”,成为明朝第一个投降满清(后金)的将领。
当时,努尔哈赤的实力并不雄厚,有这么一支明军归附,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意义上看,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尽管李永芳曾做过抵抗,但努尔哈赤仍大喜过望,以不失前言的姿态对其极力加以笼络,“授永芳三等副将辖其众”,并把亲孙女(第七子阿巴泰之女)许配给李永芳为妻。从此,李永芳改头换面,成为满清(后金)的一员,并竭力为努尔哈赤效力。对于李永芳投降变节一事,史书称“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李永芳投降后,鉴于其特殊身份,努尔哈赤交给他的主要任务是窥探消息、收买明将,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间谍、策反活动。你别说,李永芳守城懈怠,但这个还行,每天一百两的银子没白花,其派出的谍探遍布辽东,腐朽的明将一个个被打动,愿为内应的有之,开门投降的有之,甚至连远在关内京师的情况,也被探听出来。辽阳之战、沈阳之战、四平堡之战,努尔哈赤接连大捷。李永芳也因功被提拔为总兵一职。
李永芳有光鲜的一面,也有羞愧、窝囊的一面。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萨尔浒大战结束时,李永芳曾进入被俘的朝鲜元帅帐中,用箸在地上划字,写了一句“如俺不孝不忠之人,足下必丑看矣”,表露了他作为叛臣的羞愧心态。天命八年(1623年)五月,李永芳担心消息不确实,贸然出兵不利,故劝努尔哈赤暂不兴兵镇压复州军民反抗,结果遭致努尔哈赤的严厉斥责,几个儿子也被捆绑囚禁。不久,李永芳又因刘兴祚投奔明朝一事受到牵连,被革掉总兵之职。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天聪元年(1627年),李永芳随阿敏(努尔哈赤侄子)征朝鲜期间,不过遵循皇太极的意思提了几句中肯建议,就被阿敏大骂“蛮奴”,还要杀了他。事后,一向赏罚分明的皇太极听说了这件事,没有给李永芳任何安慰。在皇太极看来,他只是一个变节的奴才,为他犯不着得罪同宗兄弟。由此,自以为对满清忠心耿耿的李永芳受到严重刺激,自此之后不再发一言。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皇太极论功行赏,“分别诸臣功次,以永芳归诚最久,予三等子爵,世袭罔替”。但这个爵位和殊荣,丝毫不能挽救李永芳受到道义和屈辱双重折磨的心灵。不久,李永芳就悒悒而终,带着无尽的憋屈离开人世。
李永芳的子孙深得满清历代皇帝信任和器重,其四世孙李侍尧就被破格提拔为满洲都统。当时,有很多人提出异议,但乾隆皇帝驳斥吏部"满官不授汉军"的理由之一就是"李永芳孙,安可与他汉军比也"?可见李永芳在清朝的影响。对李永芳降清一事,乾隆皇帝曾说"律有死无贰之义,不能为之讳",最终还是被列为“贰臣”,不过是在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