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湖北枣阳考古发现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琴瑟和鸣”

2017-03-14 16:39:0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在武汉举办的湖北音乐博物馆“泛川古琴馆”开馆活动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地发现了较为完整的琴和瑟,距今2700年

在武汉举办的湖北音乐博物馆“泛川古琴馆”开馆活动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地发现了较为完整的琴和瑟,距今2700年,为目前所知最早,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的认知。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是春秋早期的一处遗址,距今2700年。墓地处于随枣走廊入口,是我国古代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本次郭家庙墓地出土的琴、瑟均出自曹门湾墓区的86号墓。琴长约92厘米,宽约35厘米,通体略似高髻人形,箱体整木斫成,髹黑漆,属于“半箱琴”。琴龙龈处有较深的过弦痕迹,首岳山嵌入琴体,旁有弦孔若干。

方勤同时介绍了瑟出土的情形:瑟长180厘米,宽34厘米,瑟枘是羽人的形象,弦孔和首岳亦很清楚。此前我国从未发现相对完整的春秋早期的瑟。

在考古发掘中,瑟多琴少,琴、瑟同出的概率极小。以前所知出土年代最早的瑟当属湖北当阳赵巷4号墓出土的春秋中晚期的两件瑟,其次是湖北当阳曹家岗5号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的两件瑟。琴的发现则屈指可数,一是战国早期著名的曾侯乙琴,也被称作“十弦琴”;二是盛唐时期的名琴“九霄环佩”。

专家指出,本次郭家庙发现的这张琴比曾侯乙十弦琴早约300年,而这对琴与瑟的组合,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琴瑟和鸣”。

《礼记》讲:“士无故不撤琴瑟。”《左传》讲:“君子之近琴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瑟合称常喻以和谐之意,表达夫妻感情和睦、朋友情谊深厚。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博协乐器专委会执委张翔告诉记者,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这对琴、瑟其实并不“和谐”。他向记者展示一张从南往北拍摄的曹门湾86号墓的图片,琴位于棺的东北角,因具备礼用功能,摆放在礼器的位置。而瑟处于棺的南部,只具备乐用功能,属于“实用性”器物。

“可以说,至少直至战国中晚期,琴的地位比瑟更高。”张翔说,但是目前考古界对其了解甚少,还要等待实验室的清理、绘图、拍摄之后,考古专家再展开进一步研究。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