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长江以北首次发现良渚文化聚落

2017-03-13 16:02:2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经过南京博物院4年多的考古发掘,位于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蒋庄遗址初露真容,这是一处良渚时期的文化遗存,从距今约5000年起,先民们在此生

经过南京博物院4年多的考古发掘,位于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蒋庄遗址初露真容,这是一处良渚时期的文化遗存,从距今约5000年起,先民们在此生活了千年左右。2月28日,来自全国的20余位专家在实地考察后进行论证,认定此次考古意义重大,不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过长江的传统学术观点,而且首次大量出土良渚时期先民骨骼,通过现代科学检测,那些隐藏在骨骼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有望被破解。

考古现场目前仍保留着一片良渚文化晚期墓地,墓穴仅比一人稍大,多数墓穴里人骨保存较为完好,有些墓穴里则只有堆放的白色碎块。考古领队、南博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白色碎块是焚烧后的骨骼,考古学上称为“烧骨葬”。目前已经清理了280座墓地,时间贯穿了整个良渚文化时期。出土的文物包括玉璧、玉琮、石钺、陶鼎和骨制鱼钩等近1200件文物。值得一提的是,男性使用的石钺、锛与女性使用的陶纺轮都没在同一座墓葬中出现,体现出性别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出土的文物同样令人惊喜,直径约20厘米的玉璧闪着绿莹莹的光芒,像新的一样;石制的锛、刀和箭头经抛光,像玉器一样光滑。此外,这里出土的陶器除鼎足外,其它器物在一千年间与300公里外杭州的良渚文化核心区基本同步,良渚文明的辐射力可见一斑。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张忠培告诉记者,如今,学术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有城墙、水利工程、农业区和贵族墓地的良渚古城,已是个早期国家。与夏商周文明以青铜为代表不同,良渚文化则以玉器为代表。传统观点认为良渚文化的范围以环太湖为主,向北不超过长江。但此次就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

此次考古共出土了234具骨架,这些骨骼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称为“最重要的发现”,“以前良渚文化考古中,基本未发现可进行科学检测的骨骼。其实,骨骼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通过DNA检测,能判断同一片墓地里的死者是否有亲属关系,还可以检测这批人与之前的崧泽文化、后来的吴越文化,是否为同一种群;检测骨骼中碳13和氮15的比例,可推测先民食谱中的荤素比例;锶同位素检测则能推测原住民与“外来户”的比例,看看当时的人员流动情况;通过最尖端的碳14检测,还能将死者生活的时间精确到几十年的范围内;综合多具骨骼,也许可以进行人像复原,看看当时的人长什么样。王巍说:“这批骨骼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文化基因库,科学检测将使我们对于5000年前良渚人的生活有更加细致入微的了解。”

在一件黑陶罐上,先民们用利器划出了狩猎图:一根树枝上用绳索捆吊着一头还在挣扎的野猪,另一面则是一头正在飞奔的鹿。

在四五千年前,先民们的食谱很丰富。负责动物考古的剑桥大学董宁宁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发掘整理的动物骨骼有2700多块,其中麋鹿和梅花鹿等鹿科动物占了70%以上,鹿有舔盐习性,这为先民伏击猎取提供了机会,出土的鹿角都有切割和打磨痕迹,先民们用它们生产劳动。猪骨占了15%左右,从骨骼上分析,是已经驯化的家猪。此外,遗址上还出土了少量的狗和牛的骨骼,不过牛很可能并没有用来耕种,一方面考古中尚未发现耘田器,另一方面在少量的牛骨中也没发现高强度的劳动而导致的关节病变。董宁宁说:“在中国南方,虽然当时驯化动物的技术和条件已经成熟,但驯化需要喂食和照料动物,且需要等动物长大才能食用,相比而言,狩猎的回报来得更快。”

肉食是奢侈品,不可能作为主食,那么蒋庄良渚人主要用什么果腹呢?负责植物考古的吴文婉博士告诉记者,可鉴定植物遗存种类至少隶属于18科21属27种,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时的稻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米饭是主食之一。除此之外,芡实和菱角是被食用最多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吃剩的碎块和碎壳,这表明先民们生活的地方水网密布。此外,甜瓜类等瓜果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吴文婉猜测先民们不但有农田还有菜园,而杏、桃、枣等果核则表明周围还有林地。

骨骼受损,暴力伤害因何来

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关注,那就是墓葬骨骼存在大量暴力伤害的迹象。

据考古现场负责人甘恢元介绍,243号墓里埋葬的是一位40多岁的女性,它的骨骼保存完好却缺了一只右手;56号墓的墓主是一位四五十岁的男性,他的其它骨骼都在,头颅却不翼而飞;150号墓的墓主是位四五十岁的女性,她的顶骨被齐刷刷地切断;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158号墓,墓主是位四五十岁的男性,下葬时被放在用一段粗木掏空的船形棺内,骨骼散乱大致排成人形,棺内还有一具无头女性遗骸,棺外有六颗头骨,其中一颗只有顶骨和部分额骨,同样是被切割下来的。

由于地处良渚文化圈的北方边界,且有如此多的暴力伤害痕迹,有专家怀疑,这里是否是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聚落,虽然早期古国未必像后世那样能直接控制广袤的疆域,进行戍边、远征、北伐之类的军事行动,但是地处文明边界,与其他文明接触,很有可能发生比较频繁的战斗,造成人员伤亡。

考古共出土了234具骨架,负责人骨鉴定与研究的考古队员朱晓汀博士把蒋庄遗址与徐州梁王城遗址的先民遗骨进行了对比,后者位于徐州,属于大汶口文化。统计表明,蒋庄遗址的墓葬中,15—35岁死亡者约占67%,比梁王城遗址高出20%,而36—55岁死亡者只有约20%,而梁王城遗址却达到约40%,这表明蒋庄遗址的先民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而这并非自然环境造成的。

不过,蒋庄遗址先民的来历和动向目前仍然是一个谜。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提出疑问,大约5000年前,良渚先民们从何而来?根据已知的考古发现,我们能不能勾勒出良渚这个玉石文明迁徙的“玉石之路”?大约4000年前这里的文明突然消失,直到汉代这里才又出现人类活动的遗迹,先民又是为何放弃了这里?原因是气候变化还是部落战争?这些都有待探究。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