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揭秘诸葛亮的教子之道

2017-03-13 15:09:18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篇《诫子书》,他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在他取得光辉业绩的同时,诸葛亮在教子成材方面做的也是相当成功的。诸葛亮的教子之道是什么呢?

诸葛亮出仕后大部分时间都征战在外,国事频繁的他不可能像平常父母一样整日对子女耳提面命,但这并不表示他就对儿女疏于管教,他经常在书信中语重心长地对子女进行劝诫教育,以治学之规、立身之道到接人待物、约制酒量,要言不烦、周密全面。他教育子女要将修身和追求自我价值作为人生的首要准则。当年他躬耕隆中时便立下管、乐之志,联系自身他深知志向对人的巨大指导作用,于是他要求子女“慕先贤”,立“高远之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这些引人向上的经验之谈对于子女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的。

在循循善诱的言传之外,诸葛亮更注重“正已教人”,即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和熏陶自己的子女。他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刚正不阿。潜移默化之下,子女们无形之中养成了一种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诸葛亮贵为蜀相,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却不愿去封妻荫子,反而“自讨苦吃”,将儿子派往深山峡谷中艰苦劳作。他强调“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决不利用自己身居高位来增殖私产,好让子女坐享其成。他不贫不奢、家风淡泊历史上早有记载。

他不偏不袒、绝无溺爱,知道侄儿诸葛恪难当大任,主动要求将他调离。在他病重期间写信告诉哥哥担心儿子诸葛瞻难成大器。这些鞭策鼓励只为子女能够早日成才。

他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报,诸葛瞻父子尽忠报国、战死绵竹,诸葛怀终身不仕司马、之死靡宅。

诸葛亮在教育子女时,不但重言传,更重身教。他一生简朴自如,廉洁奉公。临终前,还留下遗言,要求丧事从简,只是日常装殓,不用任何器物殉葬。他的这些做法,为子孙们日后如何为人处世树立了榜样。在诸葛亮的教育下,他的子孙都成了足智多谋、才学广博的人才。诸葛乔和诸葛瞻都身居要职,为蜀国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