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四川发现1.6米长清代古碑 刻有“除匪安良”字样

2017-03-12 17:59:2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日前,宜宾县双龙镇村民发现了一块清代百年古碑,据测量,古碑大概有1 6米长,70厘米宽,10厘米厚。古碑写有“除匪安良”、“光绪三十三年

日前,宜宾县双龙镇村民发现了一块清代百年古碑,据测量,古碑大概有1.6米长,70厘米宽,10厘米厚。古碑写有“除匪安良”、“光绪三十三年蒲月 ×× 人境 士 民 恭 记(××为缺失文字)”等字样。当地民俗研究人员分析,宜宾县是五尺道重要通道之一,五尺道也称滇僰古道,是一条拥有2000多年历史、连接着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专为连接川滇汉人与古僰人修建的。双龙清代古碑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五尺道这条神秘而又古老的道路曾经繁荣的历史。

神秘古碑几十年不知去向

9月初,记者深入古碑所在地双龙镇黄伏村一探究竟。踏着高低不一、残缺不全的青石板小路,昔日的五尺道如今不足50厘米,跟随当地村民彭仕伟来到发现古碑事发地—双龙镇黄伏村黄泡嘴,顺着村民彭仕伟的手指看去,这条古遗迹的一个弯道处,已是杂草丛生。

“这里就是我们发现古碑的地方。”彭仕伟说,当时发现那块碑的时候觉得碑没什么稀罕的,只知道上面刻有字,村里的水沟正好又需要一块石板覆盖,就用来盖水沟。

春去秋来,古碑这一盖,就尘封了几十年,无人过问。直到一位地方民俗爱好者到来,古碑才重新被人问起。“当时我正在撰写《横江古镇》一书,为了深入了解更多资料,到这个地方询问时才知道,确实有块古碑,但却不知去向。”地方民俗爱好者郑启友说。几十年过去,古碑也渐渐地被尘土埋藏,当地村民早已忘去古碑之事,郑启友更是空手而归,心中不禁有些失落。就这样,古碑再次离开世人的视线。

而一场大雨“救活”百年古碑。“上个月涨大水,泥土被水冲走,古碑的一些碑面才显露出来,彭仕伟给我打电话,说找到古碑了,由于保护不当,已经断成了几截,其中一小块找不到了,导致缺失了两个字,我立马就找了一辆车把古碑运送到安全的地方。”郑启友兴奋地说。

突然“出世”印证繁华官道

古碑的再现可谓是一波三折,最终的“出世”还是令人喜出望外。据测量,古碑大概有1.6 米长,70 厘米宽,10厘米厚。古碑右边写着“管带巡防副军左营右哨符公德政”,中间“除匪安良”四个大字,左边写着“光绪三十三年蒲月××人境士民恭记。”

古碑问于世间,不禁令人产生疑问,它究竟来自何处,为何被立,又有何价值?郑启友说:“这块碑从中间四个大字‘除匪安良’,说明了这个地方有匪患存在,右边刻的那行字可以解释为有个官职是管带的姓符的人,做了好事,人们为赞颂他的行为,刻上有‘德政’两个字以表敬意,左边刻的那行字应该是在为古碑诠释立碑时间、被纪念人士是什么地方的,丢失的那截应该刻的是‘前屯’两字,因为清代的时候这个地方叫前屯乡。”

郑启友说,这块碑时间界限是清代,发现它的地点是五尺道、清代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对这些道路的发掘研究,印证了“搬不完的昭通,塞不满的宜宾”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块碑是对政府的行为而立的,是非常罕见的。

据了解,五尺道、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古碑的发现地方,原来经常有马帮出没,每天都有上百匹马运盐、布匹等物品,热闹非凡,所以导致了很多土匪劫财,使得商人担惊受怕,后来符公带兵剿灭匪患,商人们为赞颂符公,立此古碑,同时古碑还起着震慑土匪的作用。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