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卫国人才辈出却碌碌无为 像谜一般让人看不懂

2017-03-12 16:07:5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外,还有大小诸侯国数十个,其中,卫国当属战国时期最令人看不懂最奇葩的诸侯国之一。第一:出了不少顶级人才,却没

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外,还有大小诸侯国数十个,其中,卫国当属战国时期最令人看不懂最奇葩的诸侯国之一。第一:出了不少顶级人才,却没能留住一个。卫国虽然国土面积小,国力弱,但前后出现了不少顶级人才,吴起,商鞅,吕不韦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奇葩的是,这些人才中,卫国竟然没能留住一个。吴起年轻时在卫国郁郁不得志,报国无门,从卫国前往鲁国,又从鲁国前往魏国,最后死在楚国。在魏国和楚国,吴起的才能终于得以发挥,先是帮助魏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吴起因为得不到魏武侯信任和重用,吴起来到楚国,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仅用一年时间就让楚国重新崛起。

商鞅原名公孙鞅,可见商鞅还是卫国王室的宗亲,但卫国也没能留住他。商鞅先是在魏国给时任魏国国相的公叔痤当秘书,后来前往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为后来秦国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吕不韦原本虽然只是一个商人,但他精明而有政治眼光与智慧,通过“奇货可居”成功成为秦国国相,帮助秦国延续发展,还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设想,假如卫国能留下以上三位大才,卫国还会是后来的卫国吗?但卫国竟然连一个都没能留住,实在看不懂。

第二:战国纷争,它却无欲无求。战国之世,礼乐崩坏天下纷争,各国之间明争暗斗、你抢我夺,即便像中山国这样的小诸侯国,也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但卫国在战国历史上,竟然像个苦行僧,无欲无求。卫国不仅不参与战国纷争,反而还不断地自贬封号。公元前346年,当时的卫国国君遬,把自己的封号由“卫成公”自贬为“卫成侯”。公元前320年,卫国国君嗣又把自己的封号由“侯”贬为“君”。与此同时,国家领土不断被周边国家侵占,卫国的历任国君却无动于衷,整个国家最后仅有濮阳一地。大争之世,像宋康王领导下的宋国那样不自量力、四处惹祸固然不可取,但卫国至少也应该像中山国那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扑腾一下,即便是激起几朵小小的浪花也好。但奇葩而令人看不懂的是,自进入战国之后,卫国除了在战国前期内部自相残杀外,便一直处于半死不活、苟延残喘的状态。

第三:食古不化,抱残守缺。公元前377年,卫国有个叫苟变的将军因为下乡收税时吃了老百姓的两个鸡蛋,结果被卫慎公免去一切职务。卫慎公这种食古不化,吃毛求疵的做法,连当时的儒家大师子思都看不下去了,特意跑去数落卫慎公说:“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

公元前325年,卫国有个苦役犯逃到魏国,为魏国王后治病。卫嗣君(当时还是卫嗣侯)听说后,要求用五十金把他买回来,经过五次反复,魏国仍是不给,便打算用左氏城去换。左右侍臣劝谏说:“用一个城去买一个逃犯,值得吗?”嗣君答道:“这你们就不懂了!治理政事不忽略小事,就不会有大乱子。如果法度不建立,当杀的不杀,即使有十个左氏城,也是无用的。法度严明,违法必究,失去十个左氏城,也终无大害。”卫嗣君的话表面上看好像很有道理,其法度严明、违法必究的精神也值得为他点赞,但我们不明白的是,卫嗣君为什么不想想,当时的卫国,国土面积还剩多少?用一座城池去换一个罪犯值不值得?抓回逃犯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第四:忍者神龟,活得最长。战国时期的纷争,实际上是一场大鱼吃小鱼的零和游戏。这游戏玩到最后,秦国成为最大赢家。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灭齐时止,首尾10年,秦国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然而奇葩的是,在秦国兼并六国中,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秦国竟然漏掉了卫国。直到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才想起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卫国,于是命人废掉卫君,君角成为普通平民,卫国世系彻底断绝。卫国的先祖卫康叔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可谓根正苗红。但卫国在进入战国后,处处表现得像谜一样,既奇葩又让人无法看懂。战国时期的卫国如此行事,算不算是弱者的生存之道?如果是的话,那么从卫国最后一个被消灭看,卫国的生存之道似乎很成功。然而这就好比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即使活到千岁、即使活过所有人,又有何用?!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