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乾隆查出一个贪污大案却不敢往下查了为什么呢?

2017-03-11 23:48:4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提起清代乾隆朝的贪官,大家可能都会想起这位: 和珅,和大人,为很多影视文学作品所钟爱的可爱贪官。不过,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和珅的倒台

提起清代乾隆朝的贪官,大家可能都会想起这位:

和珅,和大人,为很多影视文学作品所钟爱的可爱贪官。不过,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和珅的倒台是在嘉庆亲政之后,作为太上皇的乾隆死了之后。

乾隆朝被办的最大贪官级别没有和珅那么高,才是个省部级,他的名字叫王亶望,他干的事被《清史稿》称为乾隆季年最大贪污案,而且是塌方性腐败的窝案。

王亶望,是山西临汾人(山西,呵呵)。王亶望的父亲叫王师,曾经当过江苏巡抚。出身于官宦之家的王亶望自幼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饱读诗书,乾隆十五年(1750),王亶望中了举人。

在清代,只要中了举人,就有机会当官,一个办法是花钱,叫捐纳,拿钱出来,吏部就会给你安排一个职位,一般是知县;另一个叫大挑,每隔几年,吏部就会在举人当中进行公务员遴选,看文章、书法,还看颜值(不要笑吗,是真的!),挑中的就能当知县,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就是大挑当上知县的。

作为有钱人的王亶望自然不用等到大挑,直接花钱捐了一个知县。王亶望步入仕途之后,先是干过甘肃山丹、皋兰等地的知县。后来,升任云南武定知府,又调任宁夏知府。

在官场奋斗多年,王亶望又升任浙江布政使,相当于主管财政、民政的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

乾隆三十九年,王亶望调任甘肃布政使。甘肃是个穷地方,经常需要朝廷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地方开支,西北干旱,粮食也很短缺,政府粮仓的储备也很紧张。

原先朝廷在甘肃有个办法,允许甘肃的老百姓,当然主要是富户可以向政府捐纳粮食,然后换取一个国子监监生的身份,甘肃穷,价格低,只需四五十石豆麦就行。

卖官鬻爵毕竟不是好制度,后来这个制度一度废止。王亶望到了甘肃之后,就和陕甘总督勒尔谨商量,就对朝廷说甘肃缺粮食,请求再开“监捐”,就是卖国子监监生名额。

王亶望后来又以捐纳粮食不便为由,下令甘肃各州县直接折成银子收,称之为“折色“。钱收上来,按理说应该拿去买粮食,存在政府粮库里。当然,王亶望他们肯定是中饱私囊了。

钱收了,粮库还是空滴,怎么办?

王亶望很聪明,他和总督勒尔谨说,咱就和朝廷报旱灾,连年大旱,粮食都拿去赈济灾民了,这样还能从朝廷那里骗点赈灾款呢!

王亶望是布政使,他这么搞,整个甘肃官场都跟着学,各府州县都这么干!

在中央和甘肃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王亶望非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被朝廷表扬,省去每年财政转移支付的不少负担。乾隆四十二年(1777),王亶望高升为浙江巡抚,带着大把的银子走了。

王亶望走后,继任甘肃布政使的叫王廷赞。新任王副省长和他的前辈一样,是个贪官,继承了一样的贪污手段。王廷赞在原有基础之上,还有创新,除了征收每名捐纳者55两之外,还征收办公经费4两,“心红纸张费”2两。

王亶望、王廷赞二人先后主持甘肃“捐监”事务长达六年,一共捞取了白银1300多万两。

如果不出事,甘肃官场就会一直这么集体贪腐下去!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甘肃循化发生回民起义,甘肃地方当局镇压不力。朝廷派阿桂率兵入甘,阿桂奏报甘肃连绵阴雨。此前,王廷赞和总督勒尔谨却奏报甘肃连续数月大旱。乾隆这才起了疑心!

与此同时,总督勒尔谨由于镇压不利,也被乾隆下旨问罪。在调查过程中,竟然发现勒尔谨的家产不如自己家奴多的咄咄怪事。

种种疑团,种种荒谬,引出甘肃官场的塌方性腐败浮出水面·····

最后,甘肃大小官员一百多人被法办,其中王亶望斩首、王廷赞绞死、勒尔谨自尽,二十多名官员被杀,七八十名官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事情结束了吗?并没有!王亶望之所以敢如此胆大妄为,原因在于朝中有人当保护伞,随着追查深入,王亶望的保护伞也逐渐明晰,他就是已故大学士于敏中!

不能再查下去了!再查,整个天朝的官场就要全部沦陷了······

“朕不忍追治其罪”,这句话是乾隆在圣旨中为于敏中辩护的托辞。几年之后,乾隆下旨将于敏中的牌位从贤良祠中撤出!

制度不变革,反腐无效果!在查抄王亶望家产过程中,主持查抄工作的闽浙总督陈辉祖抄没王亶望家产时,竟以银换金,隐藏珍贵玉器,偷换朝珠,将大批赃物,窃为己有。朝廷派官核查,情况真实。事情暴露后,陈辉祖畏罪自杀。

大清王朝的腐败,其实罪魁祸首、最大的贪污犯是乾隆皇帝本人!(原文来自朱言论史的头条号)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