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张良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刘邦?他最后真成仙了吗

2017-03-11 23:44:1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在汉朝的开国元勋中,张良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人。论功,他稳居前三甲;论才,他是千古难遇的奇才;论资,他是刘邦最敬重的帝者师……但他更让人

在汉朝的开国元勋中,张良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人。论功,他稳居前三甲;论才,他是千古难遇的奇才;论资,他是刘邦最敬重的帝者师……但他更让人敬重的,是功成之后却飘然隐退,跟着赤松子求仙学道去了。

那么,张良究竟为什么要功成身退?难道真的是视功名如粪土?真的要成为仙人吗?恐怕这些都不是。

张良是韩国人,祖先“五世相韩”,韩国对于张良可谓恩深似海,滴水之恩涌泉报答,海水之恩如何感恩?秦灭韩国后,张良为复国一直不懈努力:雇人行刺秦始皇,起义后和韩王成一起 领队伍夺取原来韩国的地盘,秦灭后只身回到韩国,直到韩王死了才绝望跟着刘邦。

张良的这些前世今生,刘邦都一清二楚。但是,汉初论功行赏时,刘邦没有将韩国故土封给张良,而是将他封到韩信的齐国。

刘邦是什么用意呢?除了担心张老师美梦成真,还要“以张制韩”、“以韩制张”。因为刘邦不仅对韩信不放心,对张良也信不过。张良对此心明如镜,张良觉得回绝有些碍于情面不妥,就说:我们在留地(沛县东南)初见,封留地就可以了。刘邦于是封老师为留侯。张良是想借此提醒刘邦,保持起事之初的记忆。

刘邦粗俗豪放,待人傲慢无礼,对萧何等臣子都是直呼其名,动辄臭骂。因为张良的贵族书生气质,见解精辟,谈吐文雅,刘邦对他始终客客气气,相敬如宾。

但是,打是亲骂是爱,不仅适用夫妻之间,也适用朋友同事之间。实际上,刘邦内心是把萧何排在第一位的,有一件事就是证据。开国后,张良和萧何都没有当上相国,刘邦心计是这样盘算的:让张良当相国,他不放心;让萧何当相国,又怕张良不服,所以最后决定不立相国。

刘邦的心思张良非要猜,而且一猜就能猜明白。张良觉得太没意思,也不愿意盯着这个位子,显得不够豁达,庸俗低俗。张良很快从中摆脱出来,主动建议刘邦立萧何为相国。

后来,张良和刘邦作了一次告别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就洒脱地隐居,跟着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学习做仙人去了。

张良告别熟悉厌恶为之奋斗的政治舞台,但也有丝丝缕缕的伤感。刘邦死后,吕后强迫张良进食,并说:“人生一世,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此!”张良不得已吃饭了,但也没出山做事,过了六年就死了。到底还是没有成仙。

哪里有什么仙人?张良不过是回避俗世烦恼,他的内心何尝能真正平静如水?张良作为一个充满复仇的英雄侠士,一个才华横溢的谋略家,一个功成名就的开国元勋,他就那么心甘情愿去过幽冷孤寂的隐居生活吗?这其实是当时韩信、彭越、黥布都被诛杀,兔死狐悲。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岂止是武将如此,谋士张老师也是一样一样的呢。

话说回来,之前范蠡也是如此这般,其实也是挺好的啊。(原文来自旧闻新知的头条号)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