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书最早出现在南宋 收谜语二十六则题材广泛
在古代,元宵节又名元夕、元夜、上元节、灯节。自宋代开始,元宵节有张灯的民俗,而灯上常常写些谜语让人猜,以增添节日气氛,这便是“灯谜”。《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当时人们猜灯谜的情景。
古时,人们还将灯谜在内的诸多谜语编写成书,如今我们能看到的谜语书以清代以及民国作品为主,其中不乏抒怀遣兴、启发灵性之作。
早期的谜语由于数量不是太多,较难单独成书,往往由一些灯谜爱好者收录在笔记中。最早收录了大量谜语的笔记之书当数南宋文学家周密的《齐东野语》了,书中第二十卷《隐语》篇中收谜语二十六则,题材广泛,既有字谜、物谜、人名谜,也有“蹴鞠”这样的体育运动和“接果”这种生产活动的谜语。其所记录下来的谜语,主要还是用赋体的手法写成,只是描述较为详尽,没有产生后世称为灯谜的文义谜,即谜底的文字允许音、形、义和位置的变化。
清代以后,谜语书发展很快,不仅是文人,就连商人也加入了此种书的编纂活动中。清人俞鉴自谓“遭兵燹后,于同治甲子弃举子业”,弃儒从商,由于素喜灯谜,1882年,他刊印了一本名为《虎痴虎》的书,专门收集灯谜。这本书还有一篇专门阐述灯谜的文章《灯虎管见》,阐述了灯谜如何才能成为雅俗共赏的游戏。
在文人编纂的谜语书中,清光绪年间,浙江衢县文人郑永禧编纂的《隐林》是最有特色的作品之一。郑永禧一家世代为灯谜爱好者,在中国灯谜史上,他的家族也是绝无仅有的灯谜世家。他的《隐林》共四卷,一、二卷收谜集九种,其中六种为郑永禧的曾祖辈、祖辈和父亲所作,另外三种是友人的作品;三、四卷是郑永禧本人的作品,有趣的是,在卷三中郑永禧别出蹊径,创作了以《史隐》为名的历史专题谜作,其内容在中国灯谜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隐》从上古到明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取材,以此作为谜面,再配以相应的谜底,由于作者谜学功底深厚,《史隐》中出现了不少谜语精品,如上古时的“燧人始作烹饪”扣四书“先生馔”,东周列国时的“易牙以异味媚君”扣四书“宰我子贡”,宋时的“遣曹彬将兵十万”扣曲牌“北调收江南”等,为猜谜者增添了诸多乐趣。
此外,较为优秀的谜语书还有清代学者张文虎的《廋辞偶存》,这本书收谜作五十四则,谜目虽然仍以四书五经为主,但有些颇清新。
明清时期,在灯谜、谜语盛行的同时,笔记小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笔记文章中常摘录流行谜语,以增加叙事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清初文人褚人获的《坚瓠集》是摘录谜语较多的一部,谜语也借文人笔记的记录得以传播和保存,二者相得益彰,相互推进,成为谜语保留传统文化的优秀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