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新青年》创刊后无销量 刊登狂人日记后起死回生

2017-03-11 16:24:3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1918年的清明节,对鲁迅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 那一年,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备受瞩目,其创办

1918年的清明节,对鲁迅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

那一年,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备受瞩目,其创办的《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也成了各种政论的焦点。

但是,有一件事,却令陈独秀有点无可奈何。《新青年》自创刊后,销量一直上不去。陈独秀为此东奔西走,也约了不少名家的稿子,但却收效甚微。

销量上不去,以效益为先的书局,自然考虑《新青年》的停刊事宜。后来,尽管经陈独秀力争,休刊并未马上成为现实,但若销量仍无起色,休刊是必然的事儿。

为此,陈独秀不得不关注一些能让刊物起死回生的作者。经钱玄同介绍,陈独秀认识了鲁迅,并敏感地嗅出了鲁迅身上不同寻常的气息。在与鲁迅一番长谈后,鲁迅不但给出了对《新青年》的改组意见,还答应为刊物撰稿。

当时的鲁迅,名为“周树人”。他在清明节前夕,连夜赶稿,一直到清明节的清晨,才将稿子写好。这篇稿子,是鲁迅将一个远方亲戚患精神病的事情,加以改编而成。题为《狂人日记》,署名则为“鲁迅”。

这是鲁迅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从那以后,鲁迅一发不可收,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

鲁迅在清明节写的这篇白话文小说,深得陈独秀的赞赏。对鲁迅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一年的清明节,鲁迅向封建遗毒发起了挑战,也从此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反封建阵营里一位笔锋如刀的大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