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民族战争看满清王朝丧权辱国的原因
满清王朝丧权辱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大陆学者们看来,是因为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但是详查历史,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对比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各国的表现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史学家把拿破仑政权垮台前的最后一次战役“莱比锡会战”称为民族会战,这是有深刻社会背景的。
拿破仑在打败第三次、第四次“反法同盟”后,特别是“耶拿战役”轻取普鲁士骄傲的封建王国大军,之后强加给普、奥两国以苛刻的条款,两国被迫割地赔款。但是从此却激发起欧洲各国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决心,点燃起熊熊的民族意识。拿破仑以后面对的不再是各国封建统治者,而是愤怒的人民。1812年拿破仑征俄,俄罗斯人民众志成城、坚壁清野,宁愿莫斯科一把火烧掉也决不留给法国侵略军一草一木。普鲁士重新对法宣战后,掀起爱国狂潮,全民动员,全民皆兵,人民实行焦土抗战。
富勒在《西洋军事史》这样写道:“法国**曾唤醒法兰西的民族精神,使得法国人民获得自信自强的精神。……到了1813年,由于法国在欧洲已经居于征服者的地位,所以也就把叛变的种子洒遍了其所征服的地区。莫斯科的火焰在精神上点燃了整个欧洲大陆,……莱比锡平原上的斗争,的确可以称之为“民族的会战”一个新的欧洲就是从这次会战中产生。”
“耶拿会战中,拿破仑不仅毁灭了一个封建的陆军,而且也肃清了封建观念的最后一点余孽。从这些灰烬之中,却产生了新的民族性陆军,终于在莱比锡会战中把他自己击败了,近代欧洲却从此脱掉了中世纪的蜕壳。”同样是战败屈辱求和,在中国却完全两样,“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镇江之战,满清统领海龄却以防谍为名,大肆屠杀城中居民达万人之多。在满清统治者看来汉人天然靠不住肯定会和洋人勾结,乘机颠覆他们的政权。这就是以“老殖民者”自居的满清政权的困境,这是其“部族统治者”深刻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所谓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在这种处境下“防汉”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动员全国力量进行抗战呢?满清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抵抗只会使自己的“部族政权”垮台得更快。所以妥协投降、卖**平安,继续维持其“殖民统治”是其权衡利弊做出的最佳选择。
从《尼布楚条约》到《辛丑条约》都是这种心态。就西方侵略的规模来看,哪一次也比不上拿破仑战争时期。就武器准备而言,并不如我们今天想象的有如此大的差距。至少“雅克萨之战”和“甲午战争”,满清的军事力量和当时俄罗斯、日本是基本相当的。
就满清这种部族政权的困境,心理上的阴暗。帝国主义者早就看得明白,所以他们惯用恫吓、威胁,加上适度的军事压力,就轻而易举地迫使满清政权签订妥协、投降的卖国条约,赢得极大的利益。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发布“告十八省豪杰书”。公然号召中国人反抗满清“遂满清氏于境外”,更让满清统治者如坐针毡。在这种情况下,满清政权一而再再而三丧权辱国,卖国条约越签越大是不足为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