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亲自出征三次都未能征服这个小国高丽!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我国历史上口碑载道的一代英主。他那“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见兴替;以人为镜,能够知得失”的金玉良言,为子孙帝王所汲取和学习。他所控制的年代即“贞观之治”,生产发展,国盛民强,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影响的,尤其是在东亚区域更是名副其实的霸主。但是在他晚年时期,大举举兵东征,因为军事上的失误,三次东征都不堪而归,未能降服一个戋戋小国——高丽,终究病殁。
首次东征正面强攻误战机
唐朝东面的高丽、百济、新罗三国在唐初时就遣使朝贡于唐,并分别被册封为王。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高丽西部头目盖苏文政变成功,自封莫支离(相当于唐朝兵部尚书兼中书令之职),专擅国政,并南联百济、倭国再三出兵进犯新罗国,妄图西抗唐朝,充任东方盟主。而唐太宗李世民自灭东突厥后便有主盟全亚之图,所以乘新罗国抵挡唐廷之机,宣布盖苏文罪行,并欲举兵讨伐。 贞观十九年(645年)三月,唐太宗李世民至定州(今河北定县),苦口婆心地对侍臣说:“辽东本我国之地,隋氏四次出师未能得,朕今东征,欲为我国报后辈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乃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
朕自觉洛阳,唯瞰肉饭,虽春蔬也不之进,惧其烦扰(大众)也。”他一面招集侍臣和留守太子交待事项,坚决诸臣之心;一面看望患病士卒,并托付州县医治。因而士民争参征役。李世民从定州动身,亲佩弓矢,手结雨衣于鞍后。又自定州沿途设置烽火台,每隔十里一烽,达于辽东城。并与太子约好,克辽东时,举烽以闻。 同月,太子詹事李世绩等率主力急趋辽东,打开辽东城进犯战。李世绩自柳城(今朝阳县)进发时,大举张扬进军怀远镇(今沈阳市西南),而潜师北趋甬道(隋伐辽时所设浮桥,今辽中县西北),出高丽不料。四月初,李世绩自通定镇(今沈阳市北)渡辽水,高丽大骇,城邑皆闭门自守。先头部队张俭以胡兵为前锋,渡辽水后攻建安城(今营口市东南),破高丽兵,斩首数千级。四月下旬,夏江王李道宗跳过新城(今海城县)攻破盖牟城(今盖县),虏获2万余人,粮食10万余石。张亮率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今旅顺西北),破城抓获8000余。五月,李世绩进犯辽东城(今辽阳市),高丽遣步骑4万驰援,经盖牟城时,李道宗派4000骑迎击,大北高丽军,遂达到阻敌援军之任务。五月中旬,唐太宗李世民渡辽水引援军赶至前哨,在进军中“不知恩义”,以坚士卒之心。 李世绩攻辽东城,用抛石车、撞车猛攻12昼夜,高丽兵在城上积木为楼,进行抵挡。唐太宗李世民亲引精兵围城数重,鼓噪声震六合。
五月十七日南风甚急,唐太宗遣锐卒登冲竿之末,焚其南楼,火延烧城中,房屋皆尽,高丽力战不能敌,城遂破,杀敌万余,抓获男4万之众。 六月,唐进军白岩城(今抚顺市南)。李世绩攻城西南,唐太宗攻西北。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箭,唐太宗亲为其吸血,将士闻之莫不感动。城主孙代英暗派亲信请降,临城投刀钺为信,且说:“奴愿降,城中有不从者。”鉴于此,李世民将唐旗交于使者,并说:“必降者宜建之城上。”孙代英把唐旗插在城头,城中人皆以为唐兵已登城,皆遵守屈服,遂拔白岩城。唐太宗临水设幄受降,并选用释俘、优俘方针,以分裂高丽军心。李世民将白岩城置岩州,孙代英为刺史。
放归城中万余男女,并赐以衣食;对80岁以上的老者,还赐予布帛;对其他地方之兵在白岩者,悉慰谕给粮仗,任其所之,所以屈服战士皆参军效力。 白岩城既下,遂打开安市会战。六月十一日,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发辽东,于六月二十日至安市城(今辽阳市南),即列营进犯。次日高丽北部耨萨(酋长,相当于唐的都督)高延寿和南部耨萨高惠真,率高丽兵15万救安市。唐太宗乃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突厥千余骑以诱之,兵始交而伪退,高丽兵追之,被诱至安市城东南8里依山而阵。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悉召诸将问计。
长孙无忌说:“臣闻临敌将战,必先观士卒之情。臣适行为诸营,见士卒闻高丽兵至,个个摩拳擦掌,笑容可掬,此必胜之兵也。”唐太宗遂与长孙无忌等领数百骑登高观山川局势,剖析敌人也许伏兵的地域和进出的路途,并看到高丽合兵为阵,长约 40余里,此刻,李道宗献策说:“高丽倾国以拒王师,平壤之守必弱。愿借臣精卒五千,覆其底子,则数十万之众,可不战而降。”唐太宗不听,却作歼灭部署:命李世绩率1.5万陈于西岭;长孙无忌率精兵1.1万为奇兵,自山北出狭谷,以冲其后;自率步骑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主力隐伏布阵,闻鼓角齐出奋击。并命有司设立受降幕于朝堂之侧,以备受降之用。 高延寿等独见李世绩布阵,即督兵进犯。站在高处观战的唐太宗看见担任奇袭任务的长孙无忌部队尘烟骤起,判别他们已与敌交上锋了,遂命鸣鼓角,齐举旗,令各路军马并进犯击,高延寿大惧,欲分兵抵挡,而其阵已乱。此刻唐军应募勇士薛仁贵欲立奇功,大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唐军倾兵乘势猛击,高丽兵大溃,斩首2万余。
高延寿搜集余众,依山自固,唐太宗将其围困,长孙无忌尽撤桥梁,断其归路。高延寿、高惠真率其众3.6万人请降,入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 唐太宗受降后,把耨萨以上的酋长3500人迁往内地,余众使还平壤;又以高延寿为鸿胪卿、高惠真为司农卿,以鼓励屈服。被释放者昂首叩地,喝彩之声闻于数里。高丽举国大骇,黄城(今沈阳南)、银城(今铁岭南)皆自行撤离。 七月五日,唐太宗移营安市城东岭列长围以攻该城,又遣张亮率所部水军趋建安(今辽宁盖县东北青石关),阻敌声援安市。李世绩督诸军攻安市,并让高延寿等屈服将士到城下诱降,但城中据守不为所动。因该城有精兵据守,特别是安市城里的老大众惧怕被唐军坑杀,则抱定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唐军久攻不下,唐太宗甚怒,令李道宗在城东南角筑土山,架起5道木桥登城,但敌人也不断添加城墙的高度以拒之。当唐军所筑土山已可仰望城内时,土山压崩了城墙,高丽 100多人从城墙缺口出战,夺占了土山,唐军连攻3日未能夺回。
战士分番交兵至九月,唐军仍不能占领。李道宗徒跣负荆请罪,唐太宗说:“汝罪当死,但朕以汉武杀王恢,不如秦穆用孟明,且有破盖牟、辽东之功,故特赦汝耳。” 此刻,降将高延寿、高惠真等献策说:“奴既委身大国,不敢不献其诚,欲皇帝早成大功,奴得与老婆相见。安市人顾其家,人自为战,未易猝拔。今奴以高丽10万余众望旗沮溃,国人破胆。乌骨城耨萨老耄不能据守,移兵临之朝至夕克;其他当道小城,必望风奔溃,然后收其资粮,鼓行而前,平壤必不守矣。”众将均以为此举可行。唐太宗正预备采用时,长孙无忌却阻拦说:“今建安新城之虏众犹10万,若向乌骨,皆蹑吾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趋而进,此万全之策也。”唐太宗被说服了,但鉴于辽东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以及此高丽盖苏文为抢救颓势以厚礼教唆薛延陀攻唐,唐太宗乃决计于九月十八日出师还国。
第2次东征随遇而战无重心
自从唐太宗首次东征无功而返,盖苏文愈加骄狂,对唐使者倨傲,而且再三违背唐太宗的敕令多次侵犯新罗国。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下诏不受其朝贡,预备再次讨伐。次年三月唐太宗第2次举兵东征,讨伐高丽。 出兵之前,唐太宗鉴于前次东征不堪而返的教训,招集大臣商讨对策。朝议以为,高丽依山而城,攻之不行猝拔。但经前次征讨后,高丽国的农田水利遭到大面积损坏,土地未曾播种;所攻克的城市,粮秣物资也被没收殆尽;再加上其旱灾严重,高丽国民大都处于半饥饿状况。今若数遣偏师,更迭择其疆场,使其疲于奔命,意在误其农时,数年之间高丽便会因粮荒而土崩分裂,如此唐军可不战而胜。 经朝议后,唐太宗李世民决议对高丽采纳长时间打乱与损坏之战法,令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陆军3000人,会合营州都督府兵,自新城而进。
令左武威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总管,领兵万余人,乘楼船自莱州泛海而进。水陆两军都编配有习水善战的士卒。 李世绩率军渡辽水,焚毁南苏(今新宾境)等数城,高丽守城者多背城拒战,唐军乃进行损坏战,于五月而还。 牛进达率水军万余人攻入高丽境内,历经巨细战役百余次,皆战无不捷。七月,攻破石城(今辽阳东北),深入积利城(今平壤西),高丽兵万余出战,唐军斩首敌军约两千余而还。 八月,唐太宗李世民敕令宋州刺史王波利等,发江南宣、润、常、苏、湖、杭、越、台、婺、括、江、洪12州的工匠,造大船数百艘以备扩大水军征用。 此间西部边境发生了征讨龟兹、翠微、玉华、营缮等战事。再加上12月,高丽王使其子莫支离任武来唐谢罪,唐太宗许之。就这样在毫无战略重心的情况下,随遇而战,第2次东征又不堪而返。
第三次东征未竟遂亡续烽火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一月,新罗国王病死,唐太宗封其国王小妹为乐浪郡王。唐太宗又命右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3万乘楼船战舰,北渡北海湾再击高丽,进破泊灼口(今新义州附近),抓获甚众,为翌年大规模进犯作战作预备。 六月,唐太宗欲乘高丽困疲之机,于来年出兵30万一举灭之。为此他再次招集群臣商讨对策。朝议以为,大规模进军有必要粮秣足够,仅依托畜力车运满意不了需要,有必要造大船施行水运。
七月,唐太宗指令右领摆布府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舰,舰大者长33米、宽17米。所造舰船沿江而下,自巫峡抵江州、扬州,向东出海集于莱州。八月,唐太宗又命越州督都府及婺、洪等州造海船及双舫1100艘。“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踊贵,剑外骚然。”雅、邛、眉三州山僚群起抵挡。唐太宗又命陕州刺史召募勇士,莱州刺史李道裕运贮粮食和器械于乌湖岛(今蓬莱县东北250公里外)以备东伐。 对唐太宗大规模讨伐高丽之举,在病榻上的房玄龄对他的儿子说;“今日无事,惟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所以他抱病上书:“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陛下威名积德行善,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矣;侵扰大众,灭之可矣;它日能为我国患,除之可矣。今无此三条,而坐烦我国,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焚陵波之船,罢应募之众,天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 翌年春,唐太宗病,五月而崩,时年53岁。
第三次东征未竟遂罢。 唐太宗病崩后,其子唐高宗李治汲取了他的教训,改取先灭百济,再灭高丽的战略,一则孤立较强壮的高丽,二则拓宽了进高丽的通道,先后出兵50万,征战10余年,终究取得了平定朝鲜半岛的成功。唐高宗将高丽划分为九都督府,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由薛仁贵督兵2万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