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消耗秦国的郑国渠 为何加快秦始皇统一?
自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后,不仅赵国实力大减,整个东方六国也再难抗衡强盛的秦国。约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成为秦国的国君。与此同时,考虑到秦国要进行统一战争的话,弱小并且靠近秦国的韩国,必然成为嬴政第一道下酒菜。为此,韩桓惠王可是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
在此背景下,韩桓惠王就开会听取手下的建议。在一番头脑风暴后,有谋臣献出一计:秦王嬴政喜欢兴建工程,我们韩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削弱秦国。也即煽动秦王大兴土木,促使其没有兵力向东侵犯韩国。这韩桓惠王一听,此计可行啊。于是,韩国的水工郑国可谓临危受命,被指派到秦国去实施“疲秦之计”。
郑国这个人见到秦王嬴政后,将修渠灌溉的有利之处吹上了天,反正只要秦国开渠引泾水的话,那么整个关中平原的农田都能得到极大的滋润。在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下,秦王嬴政不仅同意了开凿水渠的方案,而且指派郑国去关中领导这项水利工程。在测量和结合地形特征后,郑国从中山以西谷口的地方开始,开凿了一条直通洛河的灌溉渠,整个长度在三十多里。
在浩大的工程进行中,秦王嬴政觉得这郑国是在坑我的吧,三十多里长的沟渠,真要修到猴年马月的呢?于是,嬴政就想把郑国给处决掉。不过这郑国也是机灵,首先承认了自己原先的间谍行为。但是,郑国渠一旦修建完成后,最获利的还是秦国的百姓啊。而且,自从来到秦国了,我郑国就被秦王您的风采所折服,所以才甘愿效忠于您啊。
面对郑国感激涕零的表白,秦王也是被深深触动了,干脆就让郑国继续干下去。这样,经过数十万军民的十年辛劳努力,郑国渠终于开通了。因为引来了充分的水资源,关中地区一下子成为了肥沃的粮仓。这粮食一充足,秦国的士兵打起仗来也就更勇猛了。经过一番先弱后强的剪灭顺序,像韩国这样的无疑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终于被纳入到秦朝的版图中,而秦王嬴政也登基成为秦始皇。
最后,这项本来是希望借此损耗秦国国力的渠道工程,反而提升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加快了秦始皇的统一进程。对于为关中地区农民带来福音的郑国,从而被冠名到这条利国利民的沟渠上,也即郑国渠。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时期与郑国渠齐名的水利工程就是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而这些功绩,主要还是应算在秦国和秦始皇的头上。
不管是郑国渠还是都江堰,不仅在当时发挥了良好的引水、防沙、排洪等综合作用,而且通过长期的维修、管理,这两大水利工程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郑国渠,还被当地政府寄予了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