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死理的日本人占领东北之后 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1931年9月,日本一批关东军军官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本来这只是一些军官的激进行为,但是张学良的表现太水了。坐拥38万东北军的张学良在未作出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命令军队全部撤进了关内。这一举动大大超乎了日本大本营的计划,紧接着1万多关东军占领了东北全境。虽然侵占东北是日本早就计划好的事情,但是由于时过境迁,日本的计划早就失去了价值。日本占领东北之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情
在日本明治天皇时期,日本就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征服计划,这个计划规定日本要先后占领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俄国远东和东南亚地区。为了完成计划的第一步,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朝鲜的宗主国中国战败。然后就是第二步占领中国东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又发动了日俄战争。但是日本仅仅是在东北获得了立足之地而已,距离占领东北还差得远。由于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日本计划与1933年全面侵略东北。但是一群少壮派军官却把这个时间大大提前了,一些日本军官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发生时,日本大本营并不知情,而东北少帅张学良在北平观看京剧《宇宙锋》。中日军队发生冲突的消息传来之后,张学良判断这只是日本军队的一次挑衅而已,所以命令军队不准抵抗。
结果这个命令害苦了东北军,700多日本占领了15000人驻守的北大营,800多日军占领了1万人守卫的沈阳城。就是由于这个命令,东北空军260多架飞机被日本军队缴获,沈阳炮厂和沈阳兵工厂被占领。在沈阳失守之后,日本大本营见事态已经无法挽回,开始命令军队全面占领东北。而此时的张学良再次上演了坑爹的一幕,张学良认为自己以东北之地与日本对抗,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随后张学良命令关外的18万东北军全部撤进关内,东北100多万领土和3000多万百姓被他拱手送进了日本人。由于张学良的步步退让,致使日本控制了东北这个战略基地。日本控制东北之后,在各方面几乎都不在受制于人。
二、日本占领东北之后使自己的战略完全僵化
从一方面来说,日本占领东北之后确实有利于日本。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占领东北之后,日本可以不再为资源发愁。同时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耕地,这也是日本所需要的,日本计划利用10年的时间,向东北地区移民300万人。东北地区在张作霖的经营之下,拥有了不错的军工生产能力。日本占领东北之后,很多武器不需要从国内运输,在东北生产即可。由于有这么多有利的方面,致使日本国内流传着一句话:“宁可放弃本土,不可放弃满洲。”可见东北地区在日本战略中的重要性,在美国频繁轰炸日本之后,日本大本营还曾经计划把日本天皇裕仁转移到东北地区。但是由于苏联军队出兵东北,以致于这个计划没有实现。
不过客观的说,日本占领东北也有不利的一面。当年日本明治天皇制定侵略计划时面对的对手是沙俄和清朝,这两个对手都是日本的手下败将。但是等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时,早及已经时过境迁,日本的对手是苏联和中华民国。苏联在经过一系列的建设滞后,虽然其他的方面不怎么样,但是重工业水平异常强大。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也不再是当年的清政府,虽然中国的国力仍十分有限,但南京国民政府坚决不承认伪满洲国的事实。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是当年的满清王朝,这个腐败至极的王朝肯定会同意。日本占领东北之后,把自己夹在了国民政府与苏联之间,看似非常有利,实际上进退两难。
三、蒋介石坚决不和谈,让日本非常的无奈
在占领了中国东北之后,日本又要建立什么华北缓冲区,这当然是蒋介石不能容忍的。日本方面曾经对蒋介石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共同防御苏联,第二加入大东亚共荣圈,第三承认满洲国独立。蒋介石的态度是第一条和第二条可以再商量,但是第三条绝对不行。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起初只是想教训一下蒋介石,迫使蒋介石答应日本提出的条件。但是蒋介石却成功的在上海开辟了第二战场,上海被日军占领之后,此时的局面已经超出了日本大本营的预期。日本没有计划过彻底占领中国,它也没有这个能力。日本只是想迫使蒋介石屈服,然后承认满洲国的事实。但这个历史责任蒋介石是明白的,无论前线的局面如何恶化,蒋介石始终没有在这些问题上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