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三国历史上武圣关羽难过奉承关最终被捧杀?

2017-03-10 16:00:2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关羽字云长,他过五关斩六将,虽说是虚构情节,可看他一生驰骋沙场的表现,这样的情节安在他身上,也并不为过。曹操给了高官厚禄,他不为所

关羽字云长,他过五关斩六将,虽说是虚构情节,可看他一生驰骋沙场的表现,这样的情节安在他身上,也并不为过。曹操给了高官厚禄,他不为所动,等到杀了颜良报答了曹操,就封金挂印而去,为什么?只因为刘备给了他一份别人没法比的信任。这份忠义,又是谁人能比?刮骨疗毒,不用麻醉,不用捆绑,医生施治,他这儿言笑自如,更让人觉得如同神人一般。但是有一关他也过不去,那就是奉承关。不仅过不去,他恐怕还是三国最愿意听奉承话的人!因为听了奉承话,不能释怀的放下了,怒不可遏的事情可以转而高兴了,最终又因为听了奉承话产生了大意,结果导致兵败被杀。关羽一生战功赫赫,战场上威风八面,只可惜过不了被人奉承这一关,结果是百战百胜,最后一战失败被杀,不由得让人叹息唏嘘。

诸葛亮的奉承

刘备西行入川,留下关羽守卫荆州,等到平定了益州,就授权关羽监督管理荆州事务。这样一来,益州有些事情,关羽就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刘备收服了马超,关羽听说后,因为他不是刘备的旧部,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以和谁相类比。诸葛亮知道关羽不愿居于人下,就回信说:“马超文武兼备,勇猛刚烈超过一般人,是当代的杰出人物,是英布、彭越一类的人物,能够和张飞并驾齐驱,争个高低,但是还赶不上美髯公您的超群绝伦啊!”关羽的胡须很漂亮,因此被诸葛亮称作美髯公。关羽看了信非常高兴,还把信拿给周边的人看。诸葛亮也许只是为了消除矛盾而奉承,并不是为了讨好关羽,但这种听了奉承话而释怀的状况,也反映了关羽的一种心理状态。

费诗的奉承

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就派遣费诗前去为关羽送上印绶符节。关羽听说黄忠为后将军,非常生气,说:“大丈夫终究不与老兵同列!”拒绝让费诗完成授官仪式。费诗对关羽说:“大凡开创帝王大业的人,用人不可能限于一个或一类。以前的萧何和曹参,他们都是高祖刘邦从小的朋友,而韩信和陈平却是后来加入的逃亡者,可是后来韩信的地位却在他们之上,也没有听说萧何、曹参有怨言。今天汉中王因一时的功劳对黄忠给予特别高的恩宠,但在主公内心深处,难道是把他跟您看待的同等重要吗!况且汉中王与您如同一体,休戚与共,祸福同当,我个人替您考虑,您不应当以官号的高下,爵禄的多少介意才对。”关羽听了大受感动而感悟,连忙接受了任命。

在这儿,费诗不仅把关羽比作是刘邦手下的萧何、曹参,还把关羽说成是和刘备“如同一体”,所说虽有道理,其奉承意味也很浓。关羽虽然和黄忠“同列”,但关羽还被授予了“节钺”,有生杀大权,并不是黄忠可比。费诗并没有强调这些细节,而是把他抬高到和刘备“休戚与共”的高度,关羽因此感动而感悟,于是释怀。至于黄忠,该同列的同列,一切条件并没有改变,关羽就这样接受了。

如果说,自己人奉承几句,为的是内部的和谐,不至于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闹成矛盾,这还没有大碍,但敌方将领说出来的奉承话,同样不向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只是一味地欣然接受,这样问题就严重了。

陆逊的奉承最致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发起了襄樊战役。战役进展顺利,关羽打败了于禁所率领的七部军队,于禁投降,庞德被杀。一时间,曹操甚至都产生了迁都以避锋芒的想法。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下,曹操一方面向孙权写信,让他出兵抄关羽后路,一方面继续向樊城增兵。战役发起前,关羽是担心东吴有所动作的,因此在江陵、宜都等地留下了防守兵力。为了尽快拿下樊城,关羽一方面写信命令上庸的刘封、孟达等人前来支援,一方面想抽调江陵公安等地的兵力加强攻势。但由于担心东吴在后方下手,对于抽调这部分兵力,关羽一时间犹豫不决。东吴也不敢公开宣战,于是决定采取偷袭的战法。孙权以吕蒙有病为由,公开诏令他回京都治病,其前线的都督职务由陆逊代替。

陆逊这时候“未有远名”,就是名气不是很大,来到后,就给关羽写信,一上来就给关羽带了一顶高帽子,说:“您观察敌人的破绽,轻易就获取了很大的成功。您的功绩是多么伟大呀!敌国被打败,对盟国也有好处,我不觉击节叫好!希望您乘机完成席卷中原的大业,一起来辅助朝廷,维持纲纪。最近我这个没有才能的人,接受任命西来这里。我非常仰慕您的风采,希望受到您的善待和教诲。”又说:“于禁等人被您擒获,远近对您钦佩、赞叹、认为您的功勋定能与世长存。即使当年的晋文公参加的城濮之战的军队,淮阴侯攻拔赵国的谋略,也不能超过您的业绩。”然后告诫关羽防止曹操增兵。还说自己是一介书生,来当这个前线主将深感力不从心。但是能够和关羽为邻则非常高兴。并且说,自己的这些建议即便是不符合关羽的谋略,也是可以看出他的向往之情,说:“倘若得到您的关注,一定会明察这些。”

看,“完成席卷中原大业”、“功勋与世长存”,这话说的多好!城濮之战、韩信拔赵这样的战役都比不上关羽的樊城大战,这奉承话都有点儿过头了;还有,提醒关羽的话,也并不是关羽看不到这些,好像只是为了引起关羽的注意似的。也难怪关羽看了陆逊的信,觉得有“谦恭、愿意尽忠和托付自己前程的意思,于是就放了心,不再怀疑东吴会有异动”,然后逐渐撤出防守军队赶到樊城。这也就导致了关羽的兵败被杀。

有句话叫做“大意失荆州”,细考关羽的“大意”,还是难过这奉承关,陆逊这边狠劲儿地一吹捧,关羽这儿也就“大意”了。假如关羽能够往深处多想想,陆逊这番阿谀奉承之词是何居心,搞明白东吴究竟想干什么,他会从后方撤兵北上吗?假如关羽主动从樊城撤兵会是怎样?东吴背后偷袭,关羽得知南郡失守,立即从樊城解围南撤。曹仁召集诸将商量,大家都说要乘机追赶,这样可以将关羽擒获。赵俨却提出,应该留下关羽,让他去危害孙权。假如关羽不在了,孙权就会变成危害魏国的祸患。曹仁听从了这个建议,没有让军队追赶撤退的关羽。而稍后曹操的命令到了,也是不让众将追击。就是说,从曹魏方面来说,不管是关羽兵败撤退,还是主动撤退,都不会追击,也就是愿意战事就此结束。

从关羽这方面来说,假如不是大意,意识到东吴方面意有所图,他可以撤兵吗?关羽攻打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俘获了于禁手下三万多士兵,虽然樊城没有攻下,应该说也是有所斩获,也就是说,这一仗已经得到了好处,也是可以主动撤兵的。假如关羽主动撤兵,东吴敢不敢动手还很难说,凭关羽的能力,硬碰硬地摆开战场厮杀,东吴还真的难说获胜。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关羽还真是被捧杀的。

由此看来,大英雄也有过不去的关!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