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拥兵280万的明朝 为什么奈何不了5万的倭寇

2017-03-10 13:39:33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在明朝嘉靖时期,一时之间倭寇的问题成为明帝国的头等大事。就在这段时间内,北方的鞑靼部又开始不断的南下。按照明朝人自己的话说,当时的

在明朝嘉靖时期,一时之间倭寇的问题成为明帝国的头等大事。就在这段时间内,北方的鞑靼部又开始不断的南下。按照明朝人自己的话说,当时的情况是南方抗倭、北抗鞑靼。但是问题出现了,当时明朝的军队号称280万。而南方的倭寇最多不过5万人,而北方的鞑靼也没有超过10万人。即便抛出北方防御鞑靼的部队,南方的明军也将近一百万。但朝廷养了这么多的军队,为什么奈何不了区区的5万松散的倭寇呢?

一、明朝军队的账面数字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人数在不断下降

公元1368年,不到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明朝建立之初,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对手,朱元璋的负担很大。尤其是在位的前期,战事连续不断,当时由于长期的战乱,百姓的生活困苦。人民根本没有力量供养太多的军队,但是前方战事的需要,又不得不保持庞大的军队。最后朱元璋想到了卫所军制度,朱元璋曾经骄傲的说:朕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丝一毫。在朱元璋在位的前期,明朝军队的数量为120多万,到了朱元璋去世之前,这个数字又增长到了180多万。根据当时朝廷的反腐情况,这个数字是绝对真实的。军国大事绝对没有人敢和朱元璋打马虎眼,而且这个时期的明军战斗力也是最强的。

到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在位时期,明军的总兵力还在继续上升。到了朱棣在位的中期,明军的总兵力增长到了220多万。这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首先是明军战斗力出现了下降,不得不增加军队的数量来弥补战斗力的不足。第二就是战事的扩大,当时明朝同时在南北开战,需要大量用兵。但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当时军队的实际数量问题。由于连年战争和军队腐败问题的滋生,当时卫所军中已经出现了军户逃往的情况。当时明军的实际数量应该在200万左右,其实的20多万属于空额。在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时期,这个情况出现了恶化。虽然明军账面的数字在不断的增长,但是实际兵力却在不断的下降。在明宣宗在位时期,由于太平日久,卫所军的战斗力也出现了明显下降。

二、号称280万,但是实际的军队数量却只有120多万

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在位的初期,明军的总兵力达到了最高峰,明军号称拥有280万兵员。但是这仅仅是账面数字而已,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率领50万大军北征,结果被2万多瓦剌军队击败。其实当时明军的实际兵力连20万都不会到,明朝军队的空额问题达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地步。虽然明军号称280万,但实际的兵力最有120多万。在军队中有一个潜规则,就是将来吃空额的数量。在边关地区,一般情况下,将领会吃30%的空额,不仅战争要紧。但在京师和中部地区,将领吃空额的标准达到了50%。在江南地区就更为严重,甚至70%的士兵都是空额。而且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士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士兵战斗力不足、兵员又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打胜仗就活见鬼了。

到了嘉靖皇帝在位的中期,由于朝廷关闭海外贸易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大爆发。明朝的沿海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倭寇问题,面对数量不多但战斗力强悍的倭寇,明朝军队根本应对不及。一股70多人的倭寇一路杀人,直逼南京城下。当时南都告急,官府命令百姓上城抵御。南直隶明军的账面数字是12万,而南京城周边就有4万。而实际上南京城内的兵力只有1700多人,出现了大量的空额。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南京,江南各地比比皆是。表面上看明军的数量占据绝对的优势,但实际上不比倭寇多多少。而且战斗力远远不如倭寇,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屡战屡败也就不奇怪了。最后直到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个大神一样的人物出现,在基本上扭转了局势,但是这仍然是治标不治本。

三、给人民活路才是发展国家的良策

嘉靖时期,倭寇大爆发的原因就是朝廷关闭了海外贸易。浙江地区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福建地区也差不多。这些省份人口众多,但所必须的耕地严重不足。由于没有河南、山东地区那样的耕地条件,这些省份的很多人是以海洋贸易养家糊口的。但是朝廷突然禁止了海外贸易,这就把这些人逼上了绝路。他们也想好好过日子,谁也不想冒着生命危险和官军厮杀,但是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一系列战斗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嘉靖皇帝去世之后,隆庆皇帝继位。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名臣的主持下,名臣开始了隆万大改革。朝廷正式开放了海外贸易,这一政策颁布之后,长达20年的倭寇之乱基本消失。面对问题只能疏导而不能去堵,给人民最基本的活路才是国家的发展之道。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