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王国维之子回忆 王国维遗孀曾留遗书意欲殉情

2017-03-09 18:37:58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父亲的突然去世,为家中笼罩了一层愁云惨雾,每个人都食不下咽,即连仆佣亦不例外。由于母亲无心料理三餐,家中当时常不举炊,每天从“高等

父亲的突然去世,为家中笼罩了一层愁云惨雾,每个人都食不下咽,即连仆佣亦不例外。由于母亲无心料理三餐,家中当时常不举炊,每天从“高等科”厨房,送来两餐包饭,大家都是略动筷子,即照原样收回去。后来由钱妈把家事接下来,又开始每日由成府小店送来预约的各种菜蔬,再行自炊。

母亲那时每天都到成府刚秉庙,为父亲棺木油漆督工,漆了几次后,外面加包粗麻布,再漆,再包,共包七层之多,然后再加漆四五次,到后来,其亮如镜,光可鉴人。那时用的并非现在的快干洋漆,而是广漆,每一层必须等待干燥!才能再漆,费时不少。时当盛夏,辛苦奔波,还在其次,最难耐的是庙中隔室另有一具棺木,是早几时北平学生示威运动中被枪杀的一名清华学生,因棺材太薄,又未妥善处理,远远就闻到阵阵尸臭,母亲亦未以为苦。

接着购地、挖掘圹穴,也是她在忙着,钱妈悄悄地对我说,让她去忙,这样可稍减悲痛的心情。

有一天下午,母亲正好又到坟地去看工人修筑墓穴去了,家中别无他人,我因要找些东西,请钱妈帮我抬箱子,抬下第一只,看见箱面上有一封信,是母亲的笔迹,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当时我立刻联想到从父亲衣袋中取出来的遗书,马上感到一阵心跳手抖,知道不是好兆。好容易把书信打开来一看,是母亲的遗书!大致是叫我们把父亲和她安葬以后,即筹划南归,回到家乡去依舅父及姨母生活。父亲的恤金,清华原定每月照付薪金到一年为期,由三哥按月领了汇给二哥管理,合并其他的钱,勉强够我们的生活教养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对一个不足十四岁的孩子来说,简直不知所措。幸亏钱妈比较冷静沉着,她叫我不要声张,即使是家人面前也不要提。她问我与母亲较好的有哪几位太太?我说西院一号陈伯母(陈达教授太太)、四号郑伯母(郑桐荪教授太太)和南院赵伯母(赵元任教授太太)等三人比较接近。两人商量一下,觉得陈伯母太老实,不善言词,恐怕说不动母亲的心意。赵伯母心直口快,将来说漏了口,全园皆知,是很尴尬的事。只有郑伯母,说话有条理,行事很谨慎,且与母亲最谈得来,因此马上去与郑伯母相商。她叫我不要惊慌,她一定会尽力说服母亲的,要让母亲看在儿女的份上,多管大家几年。然后在家中,由我哀求,钱妈解劝,三人合作,总算打消了她的死志。当母亲说了一句:“好吧,我再管你们十年。”我才如释重负地放下了大半心。

那一年里面,母亲要出门,我必定要问她到那里去,有时她烦了,就说我不该管她的事。尽管这样,我还是偷偷地在后面跟着,一直看到她去的地方,我才回家。有时她出去迟迟不归,我和钱妈两人总是提心吊胆的,等到见她进门才安心。那年秋季我本该入学,可是不放心母亲,我推说对学校的规矩都不懂,除国文外连阿拉伯数字也不认识,无法上学。赵伯母曾数次相劝,我仍以这个理由推拒了。

民国十七年阴历六月中旬,学校已放暑假,我们才摒挡南归,三哥送我们到塘沽上船后,仍返平在清华任职。到上海后,因行李什物太多,在二哥处略作停留,即返回原籍外祖父家定居。我们有两位舅父和一位姨母,都比母亲小,他们之间,手足之情的深厚,是少见的,母亲得到他们宽慰,精神逐渐振作,一一安排我们入学。

民国二十五年夏天,三哥和四哥都已成家,都在海关任职,且同住一处,母亲随他们住在上海,小舅父亦在沪经商。我想到当初母亲对我们有“十年”的承诺,有些担心的问小舅父,他说:“傻瓜,现在生活得那么幸福,你们又肯用功上进,她有什么理由想死呢?”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