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对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区别对待”?
同是蒋介石眼中的罪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结局却不同。张学良先是被南京军事法庭判为10年徒刑,后改为终身监禁。但在监禁地却能享受超乎一般的优待,他的两个夫人先后亲密陪伴,各类服务人员像伺候在任的高官一样,精心伺候,有求必应。1960年代,张学良在狱中和赵四小姐举行婚礼,居然轰动整个台湾,大小官员纷纷祝贺。1975年蒋介石一死,张学良马上获得自由,到美国定居,一直活到101岁病故。可以说,张学良受到了蒋介石的宽容和优待。曾经用机枪子弹猛烈袭击着、部下士兵疯狂追击着、最后在石头缝里将蒋介石抓捕起来、逼其就范,最高领袖落到这个份儿上,想起来就恨得吐血。抓住张学良后没有将其整死,而是判处监禁,使其善终。张学良不是太幸运、烧高香了吗?
杨虎城却没有这种幸运。西安事变以后,即被蒋介石撤销了一切职务,接着又被逼迫到欧洲考察。抗战爆发后,杨虎城多次要求回国抗日,回到香港后却被蒋介石诱捕,囚禁于大陆监狱,整整关了12年。在蒋介石军事失败离开大陆逃到台湾后,密令特务头子毛人凤将杨虎城及其妻儿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下场!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张学良对蒋介石有恩有功。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使游离于中央政府多年的大东北归顺中央政府,使蒋介石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不仅如此,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的统治在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进攻下岌岌可危。张学良亲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使蒋介石轻而易举扫平了各路军阀,稳固了自己的一统天下。张学良对蒋介石的这个功劳,很可能是蒋介石对张学良手下留情的原因之一。而杨虎城却没有这些功劳。
其二,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前和共产党没有什么瓜葛,蒋介石没有抓住张学良“通共”“融共”的罪证。1927年,其父张作霖在北京残杀了中共创始人李大钊之后,中共对东北军阀一直心存怨恨。而东北军张学良对中共也一定心存戒备。所以,1936年蒋介石命令张学良到陕北剿共时,张学良便不知深浅、冒冒失失地向共军发动进攻,结果连连失败,一下损失了两个师的军队。一向善于保存实力的张学良痛心之余,才和中共有了联系,甚至暗通款曲,秘密谈判,予以资助。据说张学良对红军的暗中资助,蒋介石也知道。张学良和中共的关系,是“后起之秀”,是在抗战前夕密切的。
而杨虎城的“通共”“融共”,可谓由来已久。1927年以前,就和中共来往密切,自己就曾经提出过加入中共的要求。大革命失败后,杨虽与中共有矛盾,但是依然对中共有所照顾。据说曾资助刘志丹、谢子长在陕北闹革命。由于杨的保护,杨部的共产党发展迅速,有几个团的共产党员竟达到300多人。有国民党人士说道:“江西是共产党集中的地方,但那里红是红,白是白,红白分明,工作较好办;西安这鬼地方是红白不分,不少人做的是国民党的官,吃的是国民党的饭,却说的是共产党的话,做的是共产党的事!”
不仅如此,杨虎城还和攻城略地的红军有密切来往。1933年春,红四方面军进入巴山地区。蒋介石责令四川各军阀“停止内讧,共同剿匪”,并委派川军29军军长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拨给军费和武器弹药若干。这样,巴山南麓的剿共阵势已经形成。
而巴山北麓,本属杨虎城十七路军防区。蒋介石严令杨部38军在陕南截击红军。这里本是胡宗南部队防守,此时又换成杨虎城部队截击,杨虎城认为这是蒋介石要消灭异己。他左右为难:不去截击红军,就是违抗军令,就会受到军法处置,有可能被取消番号;若服从命令抗击红军,恰好就中了蒋介石的“借刀杀人”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