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集团的派系林立 失败在于其不会用人用错人
袁绍集团以派系林立著称,内部大约有三个派系:一是逢纪、许攸那样早年就跟随袁绍的旧部;二是田丰、沮授那样的冀州本土实力派;三是不属于以上两方面的其他人士,主要是袁绍老家汝南郡以及前冀州牧韩馥老家颍川郡来的人。在这三派之中有一个人的情况最特殊,他虽然是冀州本地人,却不属于本土实力派,情况反而与汝颍人士有点类似,这就是审配。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袁绍掌握冀州政权后审配的地位不断上升,袁绍对审配“委以心腹之任”,委任他为冀州别驾,相当于副州长,成为袁绍的副手,地位反超许攸、逢纪等人。
袁绍重用审配,说明审配不是只会拍马屁和吹牛,他是有些本事的。审配到底有什么本事史书记载不多,只说他“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他善于处理日常政务,袁绍让他“总幕府”,就是处理州政府的日常工作,审配干得也不错,一向对人挑剔的孔融曾经奉命到冀州出过一趟差,他接触过袁绍身边的一些人,审配给孔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孔融认为审配是“智谋之士”。
但是,在袁绍那里呆过一段时间的荀彧对审配却没有多少好印象,荀彧对审配的评价是“专而无谋”,这点出了审配要命的缺陷。事实上,审配作为袁绍身边上升最快的政治明星,自身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个是“专”,就是专权,霸道,胸怀不够大,跟大家搞不好团结,除了跟许攸、逢纪、郭图关系紧张外,平时跟张郃等人处得也不好;另一个是“无谋”,也就是缺少大谋略,干些具体工作还行,判断大局和走势,对未来进行规划高度就不够了。但是,袁绍偏偏欣赏他,一再给予重用,使审配焉然成了首席谋士,但若论才能,审配与刘备跟前的诸葛亮、曹操跟前的郭嘉、孙权跟前的鲁肃都有太大差距。
除了审配外,袁绍身边其他主要谋士还有许攸、逢纪、郭图、荀谌、田丰、沮授等人,武将则有颜良、文丑、张郃等人,综合有关记载,审配似乎跟这些人关系处得都不好,尤其是与许攸、郭图、张郃,简直水火不容。审配与许攸有矛盾,两个人斗得很厉害,他与郭图的矛盾主要来自于政治选择不同,审配与袁绍的三儿子袁尚关系很近,郭图支持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审配与田丰、沮授的关系也处得不好,他总想取田丰、沮授而代之,窃取冀州本土派的实权。
审配从没带过兵,既没有带兵经验,在军中也没有什么威望,他作为袁绍的首席谋士和主要带兵将领,遇事只凭主观臆断,结果误导袁绍屡屡犯错。为了掩盖这些错误,推卸责任,审配又把矛头指向竞争对手,结果袁绍败得一踏糊涂。乌巢军粮被烧是袁军官渡之战被对手逆转的关键,这件事是由许攸临阵投敌引起的,而许攸之所以投敌,完全是审配一手所促成。袁绍的用人看来有些问题,有才干、又听话的人当然要用,要重用,但还要看看这个人为人处事怎么样,有没有群众基础,能不能跟人合作,如果跟谁的关系都处不好,这样的人既使再有才也最好别重用。袁绍死后,审配继续推波助澜,挑动袁氏集团内战,他与逢纪关系素来不好,但为了对付郭图、辛评等人,他们“化解恩怨”,支持袁尚与袁谭展开长达数年的内斗,袁氏集团最后一点希望也化为乌有。
虽然审配后来负责守邺县打得很顽强,多次打退曹操的进攻,城破之后他表现得也“大义凛然”,最后被曹操杀死,但这些掩盖不了他对袁氏集团犯下的大错,由于他的狭隘和无能,助长了袁氏集团内部的纷争,成为导致袁氏集团最终被消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宗棠有一首诗:“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监牢且作玄都观,我是刘郎今又来。”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人生总要遭受困境磨难,能坚持挺过来的才算上是真汉子。才华横溢必定遭人嫉妒,倘若无人嫉妒,那只能说明他是个庸才。这是没错的,一个人会对处于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另一个表现的比自己强、比自己优越的人产生强烈怨恨和深深的恐惧,甚至会做出伤害对方人身或破坏对方财物等的行为,这是人类的正常心理,也就是嫉妒心理。
但是,被人嫉妒的滋味并不好受,嫉妒你的人不仅从内心嫉妒你,还会明里暗里使出各种手段对付你。所以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让别人总是嫉妒自己的。被人嫉妒虽然说明你的能力和价值,可如果每个人都嫉妒你,那就说明你在做人做事方面有所欠妥了,如果不能及时反省和纠正自己,就一定会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