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皇室临终病案光绪皇帝医案记录下落不明

2017-03-09 11:35:32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在宫中,一旦皇帝罹患重症,太医们一般会以其诊视疗病的纪录,成为了皇帝“最后时刻”的见证人,清朝最高寿的乾隆皇帝88岁善终,光绪皇帝则

在宫中,一旦皇帝罹患重症,太医们一般会以其诊视疗病的纪录,成为了皇帝“最后时刻”的见证人,清朝最高寿的乾隆皇帝88岁善终,光绪皇帝则久病缠身英年早逝,甚至医案纪录也曾缺失。

从临终脉案看清帝的死因

在宫中,再没有比皇帝罹患重症会令御医们惊惶失措的了。但他们又必须面对迟早要发生的沉重病势甚至死亡,用尽全部智慧做最后的挽救,一旦最后失败,他们很可能落入不知何去何从的境地。他们也以其诊视疗病的记录,成为了皇帝”最后时刻“的见证人。

乾隆的临终医案是从乾隆六十三年十二月开始的(为了在位时间不超过祖父,乾隆帝让皇位给嘉庆帝。但皇宫内依然用“乾隆”纪年),当时他已是太上皇,有88岁高龄。在他最后的一个月中,身体并无大病。御医沙惟一、钱景诊脉的结果显示,皇上脉象安和,只是心气不足,身体发软,夜间少寐,开的药方如参脉饮、灯心竹叶汤、养阴育神汤、镇阴育神汤、参莲饮等等,这些都是帮助年迈的乾隆帝进补气血的调理汤药,这些补剂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年老气虚的皇上来说,绝不是起死回生之术,不过乾隆如此高寿,也算是善终了。

嘉庆是乾隆第十五子,在位25年,公元1820年去世,终年61岁,他的死因从医案上看,源于一次暑热风寒。当时嘉庆虽然已年过六十,身体却相当健硕,在军机处的上谕档案中,也有他登山跋涉,从不知疲倦的记述。嘉庆帝是在去避暑山庄的路上偶感暑热,到了避暑山庄后又有点着凉,加上颠簸劳累,身体状态不佳,勤勉的嘉庆帝却还不以为然,继续带病批阅奏章,终于积劳成疾,而且这一病竟然在不到一周就驾崩了,实是令人惋惜。当时随行的郝进喜、商景霨、李澍名、苏钰等都参与了嘉庆的救治,他们先是用藿香正气丸以及一些清鲜代茶饮、导赤代茶饮等调理嘉庆的湿热,虽然解了表面的热,但是风寒伤到元气,嘉庆的虚火更盛,咽喉疼痛难忍,还产生气喘,御医们的参脉定喘汤最终也没能救活嘉庆。

现有的清宫医案记录中,要数光绪帝的病案记录最多、最全。他在位33年,这期间的病案记录有千余数个之多。值得注意的是,在戊戌变法前的20年,病案记录并不多,有76次,但是变法失败后被囚灜台的十年中,记录竟然达到了九百多次。这样算一下,每年要让御医诊视90多次,差不多月月都看病。尤其在光绪三十四年,他死前的一年中,仅从3月到7月,210天的时间,记录就有260次,给他诊治过的御医就有30多人,其中陈秉钧是诊疗最多的一个,给光绪看过100多次病。

光绪的病,从病案上看,御医们多强调脉沉弦数者,主要的症候是肝脏郁热、肝旺脾弱、心肾两亏等。光绪自感饮食没有胃口,经常有耳鸣现象。御医们认为是他天生体弱造成的,治疗上都按照这些症状处方,不过并没有明显效果。

在对光绪帝的治疗过程中,有些人物和事件特别值得关注。

法国驻京使馆的医官多德福在光绪被囚禁27天后,进宫给光绪诊治,他根据光绪自述的病情给光绪做了化验,最后认为光绪之病叫做“腰火长症“,即肾炎。多德福认为应避免肾功能过度劳累,并建议服食人乳或牛乳,建议用外洋地黄末,或者用拔火罐。不过,当时光绪身边的御医并没有采纳多德福的意见,还是用传统的中医办法治疗。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光绪的身体似乎有了起色。在光绪二十七年~三十三年七月前,竟然没有医案记录,不过这到底是因为病愈还是缘于资料丢失,现在很难下判断。

从光绪33年(1907年)7月开始,我们又看到一名新御医出现在给光绪治病的行列中,他就是力钧,并在7月到8月间成为给光绪看病的唯一御医,共计诊病23次。力钧是个中西医结合的医家,他在论述病理时运用了西医解剖学的知识,光绪能让一人诊治一个多月,恐怕也是看重了他汇通中西的治病特长,可惜仍是不见效。因此,又改由力钧与陈秉钧、曹元恒等传统中医共同进行诊疗,但皇帝的病势却是逐渐加重了。

许是光绪帝久病成医,对御医的药方倒也了然,他训斥御医们道:“我的头晕症状一直都不能完全治好,经常复发,所以你们一直给我吃药,各种温热补泻的丸散汤膏等方剂七七八八地开了这么多,可也都什么效果,现在还生出许多其他病症。我看都是因为乱服药造成的”。他还直接指责为他看病最多的御医陈秉钧说,每次用的药都不是很对症,诊脉的时候也是例行公事的样子,这样怎么能仔细推敲病情,不过是敷衍了事而已。还号称是名医,怎么能这么草率呢?陈秉钧被点名斥责之后,光绪半个月都不让他给自己看病。其实御医给皇上看病哪敢有半点不精心,只是光绪病情总不好转,只好冲御医们发脾气。

在光绪临终前的4个月中,各地举荐的名医也进宫与其他御医一起参加诊治,其中包括杜钟骏、张彭年、周景涛等。但是光绪的病症实在太多太杂,在最后的一个多月,光绪腰痛极其严重,他自认为是服药过多,越服药就越感觉病重,并且告诉御医应在开方时明确告知是否有疗效,不能以药试病。其实,御医们心里明白皇帝已经病入膏肓,不仅绝不敢说出,甚至还在病案中加以隐瞒。杜钟骏在《德宗请脉记》中记述了参与抢救光绪的事情,在记述每日诊疗病簿时,自认为“予于案中有实实虚虚,恐有猝脱之语。”他预见到光绪之病危在旦夕,但内务大臣们认为这样会吓到皇上,不允许他照实记述。杜钟骏只好在当天医案中删去了“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的字样。

杜钟骏的预测果然正确,没过两天,光绪忽然昏厥,召来杜钟骏及周景涛、施焕来诊脉,他们诊过之后,实告内务大臣说,今晚必不能过,不用再开方了。可是大臣还要他们照开方,说怎么写都行,于是几位御医只好写皇上危在眉睫,拟生脉散,不过药还没进上,光绪已经驾崩了。

光绪死后第三天,御医们的灾难就开始了,朝廷下了两道诏书,第一道先处罚各省所荐进宫的御医,陈秉钧、周景涛、杜钟骏、曹元恒等都在名单之中,均被降级留任。第二道就是处罚太医院院使张仲元、御医全顺、医士忠勋等人,也是革职带罪效力。

后妃医案中的红颜遗事

晚清的隆裕皇后和珍妃都可算是清史上很有说头的后与妃。在光绪帝短短三十多岁的生命中,仅有一后两妃,比起其他各代皇帝的三宫六院真是有些可怜,也许正是少,才使得隆裕和珍妃的矛盾更为激化。隆裕是慈禧的侄女,这门亲事也是慈禧亲自操办的,而珍妃也是慈禧亲选入宫的,起初亦受慈禧认可。不过,许是光绪心中一直暗藏着对慈禧的反叛,抑或隆裕和珍妃无论在容貌还是才干方面确实差距太大,总之,光绪一直对珍妃宠爱有加,对隆裕冷淡非常。

翻检病案可以发现,这些深宫中的女人虽然锦衣玉食,却过着压抑的生活,遭受了各种病症的折磨。

隆裕皇后比光绪年长三岁,而且活到了民国。在慈禧死后,她立宣统即位,也做了皇太后。隆裕的医案在记载中有上百条,给她看病的御医主要有庄守和、张仲元、佟文斌、忠勋、全顺、周鸣凤、李崇光,其中庄守和是太医院院判、张仲元是接庄守和的班,成为最后一任的太医院院判,李崇光是太医院左院判。在他们的诊断病历中可发现,隆裕的病基本是宫中常见的病症,由于心情抑郁,脾胃不和,肝气郁积,她身体非常虚弱,病程也较长。光绪三十二年四月,隆裕曾因脾胃积蓄湿热,外感风凉,导致头晕身疼,腹部坠痛并且腹泻。庄守和前后花了近两周时间才调理好,庄守和在治疗上也采用了比较特殊的治痢疾手法,先解表清化湿滞饮来疏散邪表,等到外表症状解除后,再用调胃化滞饮等清肠消炎。隆裕经常的病症也多是暑热感冒、腰疼、气虚、咳嗽、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等。在医案中,还记载了隆裕皇后的几个漱口方和刷牙散,这也是清宫常用的刷牙方。御医给隆裕经常开的保健品有皇太后清胃代茶饮、养阴润躁膏、皇太后和胃育神膏、皇太后凉阴和阳育神膏等等。

隆裕皇后死于1913年,临终时由张仲元和佟文斌诊脉。当时的脉案记载:“皇太后脉息左寸关浮散,尺部如丝。症势垂危,痰壅愈盛,再勉拟生脉化痰之法以冀万一。”在隆裕的生脉饮加入西洋参、麦冬、五味子、橘红、竹沥等,也是想加强强心、化痰、清心的作用,但是一个“勉拟”也看出御医们无力回天了。

珍妃比起隆裕来说似乎更健康,翻阅医案却发现,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子其实一直疾病缠身。珍妃的御医比起隆裕,地位品级会低一些,这也反应出当时宫中森严的等级制度。珍妃从珍嫔到珍妃再降至珍贵人,御医也有所变化,其中珍嫔时期是李德昌,成为珍妃后改成了杨际和、刘玉璋,杨际和是太医院的左院判。而降为珍贵人时主要有冯盛化、王继曾、白文寿、张仲元等人,当时张仲元只是一个普通御医,这几个人的地位显然低了很多。珍妃的病也都是一些慢性病,诸如咳嗽、关节炎,还有一些妇科病。杨际和给她开出了清热调肝饮、外用熏洗剂等来进行调治,并收到一定效果。

由于支持光绪帝变法,又在与隆裕争宠中获得绝对优势,所以珍妃为慈禧太后所不容,甚至用罕见的杖责来责罚她。珍妃受杖责后,张仲元负责诊治,病案中频频出现的字眼是:“抽搐气闭,牙关紧闭”、“人事不醒,周身筋脉颤动”、“恶寒发烧,周身筋脉疼痛”,她当时经历的苦楚可想而知。

在人们心目中,珍妃一直都是美丽动人的,遗憾的是她的美容药方并没有见诸于医案。珍妃似乎注定是个悲剧人物,最后被慈禧赐死,留给今人无限喟叹。

链接 没病也请“平安脉”

季节交替时,帝后都会注意身体调理,服用一些保健品。因此,即使他们没患病或只是略有不适,也会把御医叫来给诊诊脉,这就是请“平安脉”。请过之后,御医也会开出一些药方,这些药方不是用于治疗,而是用于进补的保健品方子。

清宫中常被御医们开出的保健品种类很多,包括饮料和丸、膏、丹等,饮料中以代茶饮最为常用,代茶饮是由各种滋补调理药物组成的保健饮料,有安神代茶饮、生津代茶饮、滋胃和中代茶饮、清热理气代茶饮等,御医会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出服用哪种。

还有一些保健酒类,也很受欢迎。清宫的药酒制作非常多,雍正经常服用龟龄酒,康熙帝则有补益醒脾的御用果酒,是用佛手、香橼、荔枝、桂圆、百合、青稞、木瓜、桂花露、玫瑰露、蔷薇露、水仙、泉酒配制的。还有“老佛爷泡酒方,用石菖蒲、鲜木瓜、桑寄生、小茴香、九月菊和烧酒泡的,用于补肾清心,舒肝健脾。还有夜合枝酒,这是给慈禧治疗中风痉挛用的,酒用夜合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防风、姜活、细鞠等制作。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