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曾甄选历代乡贤 曹操落选儿子曹植当选
1934年夏,面对日寇侵略、危机深重的国内局势,国民党政府期望在振奋民族精神、追怀中华前贤方面有所动作,以此为民众树立文化榜样。于是,提出了“以中国为东亚古国,历代不乏立功立言之士,为后世矜式,兹为表扬先烈,激发民族情感起见,特通令各省,调查各省历代乡贤及清末有功于民族国家者”,要求从中“选出三十人,摭拾其生平事略,立为乡贤,作人民楷模”。
各省接到当局甄选历代乡贤的通令之后,即刻投入了调查、考证、提名与评选工作。其中,安徽省的乡贤评选,评委阵容相当强大,评选结果也相当富于戏剧性。1935年5月10日,北平《世界日报》公布了安徽省乡贤评选盛况,也公布了皖籍乡贤名单。其中,曹操落选了,其子曹植却当选了,一时成为民众热议话题。报道原文如下:
皖省政府于去年夏间,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通令,饬将有益于国家民族与人伦、政治、经济之历代乡贤事略,照中学教科书体裁,择要编辑,以彰先哲芳烈,而为青年矜式。省府当即指定省立图书馆及安徽通志馆会同选择编辑。该两馆奉令后,以兹事体大,为慎重起见,先就本省历代先贤列举六十六人,草拟备选目录,函请国内各名流学者:陈果夫、陈立夫、张治中、胡适、梁漱溟、柳翼谋、苗培成、王印川、李应生、程演生、吴忠信、王揖唐、许世英、姚永璞等七十余人分别圈选,并请酌量增列,以凭去取。经各人圈选结果,决定管仲等三十人,皆係本省历代德业学行足为矜式者,印刷小册,搜罗相片,寄送原圈选人校订。该两馆已于昨日(六日)会呈省府,请予核阅转报中央及武昌行营。兹将三十先贤名单开列如下:管仲、文翁、周瑜、鲁肃、华佗、曹植、包拯、李公麟、朱熹、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左光斗、金声、方以智、梅文鼎、戴名兴、江永、戴震、方苞、姚鼐、姚莹、邓琰、李鸿章、吴汝纶、吴越、吴旸谷、倪映典。至预选时,曾列有曹操,但阅定结果,终于落选云。(七日)
这是从安徽安庆发回北平的通讯稿,其所列评选数据及相关细节,应当比较准确。七十余人的评委阵容,几乎囊括了当时国内军政学文各界名流精英代表人物,不可谓不强大。而七十余人的“时贤”评委们,去评选六十六人的“前贤”,再从中甄选出三十位“乡贤”,此次评选工作不可谓不慎重。但在报道中,将“曹操落选”作为标题来用,显然是觉得入选名单中前有其子曹植,后有晚清李鸿章等,却让曹操落选,多少有些让人意外,社会各界对此也存在一定争议。
奇特的是,到了当年年底,曹操的大名又列入皖籍乡贤榜中了,并且明确地载入了《各省历代乡贤选定表》的官方正式文件。定居上海的著名小说家包天笑,就看到了曹操入选的正式文件,不禁感慨万千,写了一篇《皖乡贤曹操》,发表在了1935年12月30日的上海《立报》之上。
文中,包天笑首先吟诗一首,诗曰:“莫谓皖无人,乡贤亦足珍。曹瞒佳父子,俎豆自千春。”紧接着,他为之感叹道:“今读了各省历代乡贤选定表,方始知道曹操是安徽人,也选入乡贤之内。而且连曹植也在内,父子同为乡贤,这是何等荣耀。”不过,他对公众是否接受曹操入选乡贤榜,也表示了怀疑,并用其一贯的海派雅谑腔调写道:“和一般乡下人说:‘曹操是个大贤’,他们一定跳起来,不答应,说‘这是一个大大的奸臣’。从古及今的戏剧上,也不把曹操阿瞒当一个好人。不但勾上一个大白脸,而且还押上两个十字,看了他的一副尊容,已是奸相十足,再也不信他就是和黑面孔的包龙图,同为皖中乡贤。”
就在曹操入选皖籍乡贤之后不到两年工夫,“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拉开序幕,评选乡贤之举也因战局突开而不了了之,曹操曾落选又入选乡贤的佚事,也就逐渐地淡出了公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