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太监之间夺权最为惨烈的一次 国都喋血
宦官专政、乱权,对于熟悉历史的朋友来讲一点都不新鲜。在历史上有一次大规模的皇帝与太监之间的争斗,株连上千人。大家想到的可能是明朝。不过,让大家失望了,这件事发生在唐朝。
讲这件事之前先说一个小数据,唐朝共有22位皇帝,其中由宦官废立的有9位。可以这么说,唐朝后期八十年,皇帝是宦官所掌握的。这比明朝要“厉害”的多。
宦官掌权在中晚唐已经非常严重。唐文宗即位后,一心想铲除宦官势力。可很多大臣得知文宗欲谋除宦官的意图后,怕惹祸上身,因此只求保身,不敢参与文宗的计划。身为皇帝,竟然找不到一个敢跟着自己干的臣子,文宗苦闷。而李训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了文宗的视线。他出身名门,为肃宗时宰相李揆的族孙,进士及第后,当了太学助教,后来又任河阳节度府幕僚。李训因武昭一案被流放。
文宗即位后大赦天下,李训遇赦北归。当他得知朝政尽在宦官王守澄之手、而王守澄宠遇郑注,于是,准备了厚礼去拜见郑注。二人都善于辩论,一见如故。郑注将李训引荐给王守澄,还推荐给文宗。文宗见李训相貌堂堂,口若悬河,十分高兴,此后开始宠信李训。文宗将想诛灭宦官的心事密告李训、郑注,李、郑都表示愿意为文宗效力,积极地出谋划策。
李训任宰相后,首先整顿吏治,消除朝中的朋党之争。水火不容的两派首要李宗闵、李德裕等都被贬出朝廷。在对待宦官的策略上,李训则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他先擢升被王守澄抑制的宦官仇士良为中尉,分去王守澄的权势。随后将王守澄不喜欢的宦官全部贬到外地为官。王守澄生怕同类分自己的权力,因而少有喜欢的宦官。而与王守澄有仇的韦元素和杨承和等实力派大宦官都被处死。
当时天下流言纷纷,说宪宗为宦官陈弘志所害,文宗因此恨陈弘志入骨。当时陈弘志任山南东道监军,李训以文宗的名义将他召至青泥驿,“封杖杀之”,从而泄了文宗心头大恨。文宗也因此更加信任李训。经过一系列计划后,王守澄被彻底孤立起来。李训见时机成熟,便让文宗逼王守澄喝毒酒自杀。曾经不可一世、人见人怕的大宦官王守澄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除掉了。宦官们威风扫地,气焰大为收敛。李训与郑注又密谋,打算彻底诛灭宦官。二人约定,在王守澄下葬时,命宦官中尉以下者全集中于浐水送葬。然后由郑注率亲兵将宦官全部砍杀一个不留。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可李训在紧要关头要独占这不世之功。于是在没有通知郑注的情况下改变了计划。
大和九年,文宗登紫辰殿早朝。金吾将军韩约奏称金吾左仗院内石榴树夜降甘露,是祥瑞之兆。文宗事先已经知道计划,故意表示惊讶,派左、右军中尉,枢密内臣仇士良、鱼弘志等宦官前去看个究竟。
宦官离开后,李训立即调兵遣将,部署诛杀宦官。却被仇士良发觉。宦官们察觉事变,遂仓皇出逃,卫兵未来得及关闭宫门。
仇士良等逃回殿上,挟持文宗抄近道入内。李训急忙攀住乘辇,死死抓住不放。仇士良与李训撕打时,跌倒在地,李训拿刀刺杀仇士良,未能杀死。这时,京兆少尹罗立言率京兆逻卒三百余人从东边杀来,御史中丞李孝本带御史台从人二百余从西边冲来,两方与金吾兵会合,杀死宦官数十人。李训抓住文宗乘辇不放,一直拖到宣政门,被宦者郗志荣击倒在地,帝辇进入东上阁。
李训见事难以成功,遂脱下紫服,穿上从吏的绿衫,走马而出。李训出逃的同时,仇士良指挥宦官率禁兵千余人,对在京师的公卿百官与吏卒进行了大屠杀,中书、门下两省及没有逃走的金吾士卒被杀死六百多人,皇宫内一片狼藉。宰相舒元舆等被逮捕下狱,被逼自诬谋反。京城的无赖们趁火打劫,整个长安鸡犬不宁,京师被搅得天翻地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
李训在奔往凤翔的途中被盩屋镇遏使宗楚所擒获,械送京师。押送到昆明池的时候,李训怕被送到神策军中受到酷刑折磨,他说服押送者,斩下他的首级送往神策军。之后,宰相王涯等与甘露之变毫无关系的人也都被杀,死者达几千人。
长安血流成河的时候,郑注正带着亲兵依照约定出发。行至扶风县境时,听说李训失败,郑注返回凤翔。仇士良控制了京师局势后,立即派人持密敕给凤翔监军张仲清,命他立即杀死郑注及其亲信。张仲清也是一个大宦官,他得知京师发生了巨变,心中恐惧,六神无主。押衙李叔和为他献计,建议以召郑注议事为名,将其诱来,事先设下伏兵,一举杀死。张仲清依计而行。
郑注来时,张仲清很客气,请他落座,然后叫人上茶。就在郑注举杯饮茶之际,他身后的李叔和抽刀将他杀死,跟随郑注的亲兵尽数被杀,他全家也不分老幼全部被杀,他的亲信幕僚节度副使钱可复、节度判官卢简能、观察判官萧杰、掌书记卢弘茂等也全部遇难。
至此,李训和郑注全部被杀,为他们殉葬的除了无数人的生命,还有文宗铲除宦官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