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和曹丕的对比 辛弃疾感慨当如孙仲谋的缘由
在孙权面前,文臣一定要低眉顺目,讲话要柔和谦卑、轻风细雨。但作为一个君主来说,如果听到进谏就上火,就成了刚愎自用,打造不出一个名臣,谱写不了君臣和谐的佳话。实际上孙权也有耐心的时候,关键是看大臣的劝谏方式,要递上一杯合适的凉茶。
孙权劝人也讲究迂回,不会直来直去
先来看看孙权自己怎么劝人的。
孙权杀了关羽之后,在公安的半年,刘备的力量基本归附。但当时有个名士叫潘濬(又称潘浚)坚持不投降,称病在家。孙权先叫人用车子拉着床铺去请,潘濬不肯来。孙权又亲自登门拜访,潘濬万没想到孙权还有这一手,这是多高的规格啊,他感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孙权亲切地称他的字,和他交谈,让旁边的人替他擦眼泪。潘濬感激哽咽,下地拜谢。从此为孙权出谋出策,最终把刘备的势力彻底赶出了荆州。
孙权如果简直粗暴点,可以直接把潘濬抓过来,刀搁他脖子上,看你听不听话。但孙权不会,知道潘濬有文人气节,会给他留足面子。
同样,孙权如果接受劝谏,也喜欢迂回的方式。
孙权一次痛骂校尉殷模,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结果越是劝孙权越愤怒,居然气得忘了君臣礼节,和求情的人争吵起来。只有诸葛瑾在旁边不说话。孙权感到奇怪,就问:你怎么不说话呢?
诸葛瑾离开座位说:臣和殷模都是北方人,因为故土沦陷才离开家乡投靠主公,主公收留了我们,对我们恩重如山。而我们却不能相互督促,来报答你的恩德,我也深深地愧疚,认罪都来不及,哪里还敢讲话呢?
孙权听了特别伤感,想起他们一同征战的艰辛往事,说:我特为你而赦免他。
孙权说:酒后说杀人都不算数
孙权喜欢喝酒,张昭就是因为劝他戒酒,让孙权怀恨在心,卷铺盖回家。但其他几个人的劝说却起了作用。
顾雍平时不喝酒,酒席上也举止稳重。大家喝酒的时候,唯恐自己失态被顾雍看见,都小心拘谨。孙权自然也不敢放开喝,说:顾公在座,让我们无法开心。
不说话也是劝说的一种方式。
孙权每次在宴会快结束的时候,会到大臣面前敬酒。骑都尉虞翻不喜欢他喝酒,想劝他少喝。当孙权到面前时,他趴在地上装醉。孙权走开后,虞翻又坐了起来,这么搞笑的举动无疑激怒了孙权。孙权大发火,要立即杀了虞翻。大司农刘基急了,对孙权说:你现在喝了酒杀人,即使他有罪,谁又知道呢?况且因为你能包容贤人,海内名士才来依附你,你这样做会把名声毁了。
孙权怒气未消,说:曹操能杀孔融,我就不能杀虞翻?
刘基:曹操杀了孔融,所以天下都指责曹操。你现在是尧舜一样的帝王,何必把自己比作曹操呢?
孙权听了非常开心,虞翻才死里逃生。孙权对左右说:今后我如果说酒后杀人,都不允许杀。
所以,孙权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关键是大臣要运用技巧。
孙权总是想办法孤立对手
作为一个帝王,对内要能稳稳地掌控局面,对外要能灵活地周旋各国之间。
孙权刚刚继位时,庐江太守李术就起了异心。根本看不起这个毛头小伙子。李术自称是东汉朝廷的命官,公开与孙权唱对台戏,凡是孙权这里的逃兵,李术全部收纳。还杀掉了反对他的势力,准备脱离孙氏集团。
孙权没有忙于讨伐,而是先写信给曹操,说李术是如何的凶残,把李术杀掉的人说成是朝廷任命的官僚,这种做法是明显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正忙着平定北方,也愿意向孙权示好。因此当孙权围攻庐江的时候,李术向曹操求救,曹操没有理他,孙权遂攻进城,杀死了李术。
这是孙权的处女战,虽然不是惊天动地,却完全体现了孙权作战的特点,那就是寻找自己的同盟军,让对手处于孤立的地位。此后贯穿一生,如果和魏开战,必先和蜀汉联盟;如果和蜀交战,必先向曹魏称臣。
孙权和刘备夷陵开战的时候,一直向曹丕称臣。曹丕趁火打劫,向孙权索要宝物像珍珠、大贝、象牙、孔雀等,东吴大臣都感觉很耻辱,但孙权说:给,全部给,当年刘邦不是也接受项羽“汉王”的封号吗?
曹丕接到这些宝物后开心不已,洋洋得意,再不肯进攻东吴,大臣怎么苦劝都不听。
孙权和曹丕的眼光高下立见。
孙权是建业第一代伯乐
总体来看,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孙权曾经派了南阳人赵咨出使魏国,曹丕问孙权是什么样的人,赵咨回答:“聪、明、仁、智、雄、略”。
曹丕问为什么是这六个字?赵咨解释:
把鲁肃从凡人选拔出来,是他的聪明;
把吕蒙从低层提拔起来,是他的英明;
获得于禁一直没有杀他,是他的仁慈;
取得荆州能够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慧;
据有三州然后虎视天下,是他的雄心;
现在暂时向你委曲求全,是他的策略。
其中当然是夸大的成分,但对他的概括总体是准确的。他文武双全,善于发现人才、驾驭人才。他没有曹魏的经济基础,也没有蜀主的尊贵血统。但他忍辱负重,励精图治,使得江东不仅处于不败之地,还出现了强盛繁荣、勃勃生机的局面。所以三国志陈寿对他的评价是“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也。”
正是孙权第一代伯乐的挖掘之下,建业才终于从南方城市中脱颖而出,开始了“六朝古都”历程,成了中国四大古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