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南宋亡国的直接原因 外交政策导致最终结局
两宋亡国的直接原因——外交战略错误
哈尔滨东南方向的阿城区,金上京、开国皇帝阿骨打的陵墓遗址和金源历史博物馆都在那里。翻开那一段历史,很有意思。
中国历史上,在宋代出现过两个“三国时期”:先是北宋、辽国、西夏,后是南宋、金国、西夏。由于北宋、南宋的错误外交战略方针,直接导致先后亡国。
前三国时,辽国势大,西夏凶悍,北宋两面作战,吃尽了苦头,杨家将“满门忠烈、一家寡妇”就是当时对局的写照。后北宋采取给辽国、西夏各岁币几十万,以“钱换和平”,国家安稍安,却苦了百姓。随着女真人阿骨打在辽国的后院崛起,以3700人就击败辽兵十万,建立金国,辽国从此江河日下,不再是北宋的主要对手了。
为了灭辽,金国主动与北宋联盟,并许以燕山一带十七州归还宋为诱饵。而辽为自保,也要想与宋联合抗金。宋庭童贯等权臣则积极主张与金联手,认为这下可以灭辽报仇雪恨了。有识之士则力陈不可,说辽灭了,藩篱没了,与强悍的金国为邻,会大祸临头。宋朝庭采纳了童贯之流方针,两次出兵配合攻辽。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就攻下北宋都城汴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也完了。
后三国时期,金兵不断南进,南宋只有招架之功。好不容易出了个岳飞,大有收复河山之势,还被朝庭慑于金国的恐吓给杀害了。可当蒙古雄起,灭西夏,占了大半个金国,就提出要与宋联盟共同灭金。南宋又是上下齐喝采,认为复仇的时候到了,机不可失。同样有人反对,说已有前车之鉴,与金盟灭辽,“后卒取祸”,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昏庸皇帝及群臣不听,结果蒙军金灭后,南宋也被灭了,“三国归元”。
两宋先是长期奉行软弱投降的方针,被动挨打,后又以为可以捏软柿子,拣便宜,结果把命搭上了。如果当初北宋联辽抗金,南宋联金拒蒙,历史就可能重写。北宋、南宋错误的外交战略直接导致了亡国。相反,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处于弱势的蜀国,诸葛亮采取“联吴抗曹”的对外战略方针,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成鼎足之势。后关羽违背这一战略,对吴、曹两面作战,兵败身亡失荆州;刘备又不顾诸葛亮的反对,倾全国之兵伐吴报仇,再遭全军覆灭,几乎亡国。后诸葛亮不计前嫌,重新恢复“联吴联曹”的战略方针,才转危为安。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国,共同的利益可以化敌为友。谁的威胁最大,谁就是真的对手。两宋采取“傍大款”外交,自取其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