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误读 八国联军的对手是装备一流的清军主力
习惯认为,自鸦片战争起,清军总是拖着着长辫子挥着大刀向手拿毛瑟枪跪地施放大炮的洋鬼子冲去,李翰祥导演的《火烧圆明园》就是这样的场面,英法联军的新式线膛炮在八里桥把僧格林沁的马队屠杀净尽;梁柏力在《凤凰历史》刊载的《鸦片战争前清军火器还停在“三藩之乱”时水平》,以上种种,基本上定格了从清朝到国军到我军与外敌作战永远是装备落后的场面。但是,三铁查证史料证实,八国联军开进中国时,大清护卫京师的主力,武卫军装备已臻世界一流,配置有步兵野战炮(亦称行营炮)、炮兵野战炮和野战重炮、山炮等,基本上形成了陆军完整的火器装备系统,部队配备大量后发及连发毛瑟枪,甚至包括马克沁机枪。
八国联军与清军兵力对比
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徵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炮53门。后发毛瑟步枪配备到人,马克沁机枪数目不详。
战争爆发前夕,在直隶、京津地区的清军共113000人,其配置如下:
北京地区约65000人。
荣禄自统武卫中军30余营12940人,驻南苑;尚书衔武卫后军总统董福祥部20个营6786人,原驻丰润、玉田一带,6月10日后调驻北京东南郊;奕部神机营25个营14000余人,载漪部虎神营14个营8640人,分守北京各城门;此外尚有八旗、绿营兵2万余人,驻北京城内。
天津地区约25000人。
直隶提督、武卫前军总统聂士成部34个营(队)15070人,驻芦台、开平一带;天津镇总兵罗荣光部淮军10个营4750人,驻大沽、天津等地;总兵李安堂部淮军5个营2318人,驻北塘、圣头沽一带;总兵何永盛部练军6个营2500人,驻天津;工部侍郎、武卫右军总统袁世凯率七千余人去山东后,余部3000余人驻小站。
山海关地区约14000人。
总统武卫左军、四川提督宋庆及会办武卫左军、浙江提督马玉昆部25个营9806人,驻山海关内外(6月17日后,宋庆、马玉昆部奉命陆续赴津);淮军总兵吕本元部五个营2500人,驻山海关一带;八旗兵马步千余人守山海关城。 保定、正定、大名府等地驻有练军16个营,约5500人。 宣化、永宁、古北口、热河(今承德附近)一带,驻有练军11个营3200余人。
此外,清廷又于6月中旬谕令各省督抚迅速挑选马步队伍星驰赴京,听候调用,并令马玉昆、张春发、陈泽霖、袁世凯等迅速统兵来京;同时,招募民团、乡勇及一部分精壮义和团员,编练成军,以增强北京和天津的防御力量。但是,各省督抚接到谕令后,或借故推诿,或行动迟缓,真正应命前来参加勤王作战者寥寥无几。
再看清军主力火器配置
不难看出,拱卫京师的核心是武卫军(分左、中、前、后、中五军),那么当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之时,武卫军的武器装备如何?
三铁实话告诉你,1900年的清军,已经是一支经过近代化改造的新式陆军!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即戊戌变法后,慈禧同意了兵部尚书荣禄加强京畿防御的建议,并委任荣禄新编组了武卫左、中、前、后、中5个军约60000人。 这60000人包括,聂士成编练的武毅军13000人,董福祥编练的甘军约13000人,宋庆编练的毅军约13000人,袁世凯编练的新建陆军10000多人,以及荣禄亲自统率的南苑驻军10000多人。武卫军装备的火炮,按作战用途区分为步兵野战炮(亦称行营炮)、炮兵野战炮和野战重炮、山炮等,基本上形成了陆军完整的火器装备系统。
以武卫军中装备最精良的聂士成武毅军为例。这支13000人的部队,拥有的武器包括:11毫米口径的后装单发和连发毛瑟枪1万支、7.9毫米口径的后发毛瑟枪200支、8毫米口径的后装连发曼利夏枪1万支、8毫米口径的后装连发曼利夏骑枪1400支,还有军官用6轮连发左轮手枪和少量的温彻斯特、哈齐开斯等步枪与骑枪。 此外,武毅军还有7.9毫米口径的马克沁机枪2挺,75毫米口径的12磅克虏伯炮16门、60毫米口径的7磅后装炮32门、57毫米口径的6磅格鲁森速射炮32门,这些炮每分钟都可以发射10发以上的炮弹。 另外还装备了37毫米口径的2磅克虏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径的20磅后装炮等。这些火炮发射的开花弹、子母弹、葡萄弹、实心钢弹等,可以分别摧毁城墙和炮台工事、击杀密集进攻之敌、杀伤敌冲锋散兵、击穿敌舰钢甲. 如此精良的装备优势人数,比起八国联军任何一支都毫不逊色。
武卫军的建成,表明清军的主力已基本上成为装备近代枪炮和包括步、骑、炮、工、辎重等兵种在内的合成军。武卫军外,清军还在湖北、江西中扫募了10个营,编成左、右翼武卫先锋,以便声援京师。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八国联军缴获清军弹药库堆积成山的新式军械,很多都是未打开包装的崭新枪支。敌报描述当时的紫竹林租界战斗,“华军的火力非常密集,但除了打死了天空飞旋的许多麻雀似乎没有什么别的效果。放完排枪之后,华军就习惯性地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