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契丹为什么要求宋仁宗的“御容”?
事情记录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宋史·卷第十一·仁宗三》和《宋史·卷第十二·仁宗四》中。正史本纪作为年代大纲,所记录的事情是很不详细的。
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
啥是“御容”?御容就是“皇帝标准照”的意思
类似这样:
契丹为什么"求御容"?求御容的意义又是什么?
因为自从北宋与契丹"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后,“交驰画像”就成为了惯例,双方互赠当朝皇帝画像,以代二主相见之礼。这是一种外交方式。
当时辽国派来使节求宋仁宗的“正装照”,宋朝本来是答应给的,可后来为啥就是没给呢?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见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五 仁宗嘉佑二年三月至五月》:初(宋仁宗至和二年),契丹主宗真送其画像及隆绪画像凡二轴,求易真宗皇帝及上御容。既许之,会宗真死,遂寝。至是遣使再求,故命昪等谕令更持洪基画像来即予之。翰林学士胡宿草国书,奏曰:「陛下先已许之,今文成即世而不与,则伤信。且以尊行求卑属,万一不听命,责先约,而遂与之,则愈屈矣。」不从。昪等至,契丹果欲先得圣容,昪折之曰:「昔文成弟也,弟先面兄,于礼为顺。今南朝乃伯父,当先致恭。」契丹不能对,以未如其请,夜载巨石塞驿门,众皆恐,永年掷去之。由是世传永年有神力。
这蛋扯得有点儿大:第一次辽国皇帝耶律宗真(辽兴宗)派使节把自己的、还带上自己老爹(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画像送给大宋,可是耶律宗真命不长,这事儿还没办完就挂了,于是换画像的事儿就搁置了。
但是毕竟这是个外交程序问题啊,画像还是要换的。两年后辽使又来提画像的事儿了。宋朝方面不干,理由相当奇葩:澶渊之盟兄弟之国,你们是弟弟,按理说画像这事儿跟两国国君见面是一样的,应该是弟弟先见哥哥才不失礼,可是你们的皇帝死了,新皇帝按辈分来说是我宋朝大皇帝的侄子,哪有当叔叔的先去见侄子的道理?
辽使没辙,只能先回家洗照片再说吧,谁让咱现在国力不如大宋呢(都是先帝耶律宗真败家败的)。半年后,辽使又来了,可能是他们刚登基不久的新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标准照”还没“冲洗”出来,是空着手来的,但是却言之凿凿的说一定会把皇帝像带过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六 仁宗嘉佑二年六月至十月》:
(九月)庚子,契丹遣枢密使、右金吾卫上将军萧扈,宣政殿学士、礼部尚书吴湛来,再求御容,且言当致洪基像。
这时候欧阳修坐不住了,他怕天朝再拒绝会影响周边关系和国际局势,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咦?),于是他给宋仁宗上了一道《论契丹求御容劄子》,是这么说的:臣伏见契丹所遣泛使,专为御容而来。中外之议,皆谓前岁既已许之,于理不可中止,失于不早践言,至彼非时遣使。及朝夕以来,传闻颇异,或云大臣共议,欲遂拒而不与。若然,则臣恐衅隙之端,自此而始。祸患之起,未易遽言。大凡为国谋事者,必先明信义,重曲直,酌人情,量事势,四者皆得,然后可以不疑。苟一有未然,尚恐败事,况四者俱失,岂可不思?契丹与中国通盟久矣,而向来宗真特于信好,自表殷勤,别有家书,继以画像。圣朝纳其来意,许以报之,而乃迁延至今,遂欲食言而中辍。是则彼以推诚结我,我以不信待之。失信伤义,甚非中国待夷狄之术,而又其曲在我,使彼易以为辞。自南北通和以来,信问往复之际,每于报答,常从优厚,假借既久,其心已骄。况此画像之求,特表殷勤之意。是则于平常之礼,厚报以骄之;殷勤之来,则不报以沮之。沮之彼必怒,不报彼必耻,怀耻蓄怒,何所不为,此人之常情也。许其父不许其子,厚薄之际,此亦人情之难处也。臣窃见契丹来书,初无寒温候问之言,直以践言孤约为说,其意在于必得。若此时被沮,势必更来,事既再三,岂能坚执?若待其失于逊顺,已成衅隙,然后与之,则重为中国之辱。又使夷狄谓中国难以恩意交,可以势力胁,因之引惹,别有他求,则为后患,何可涯哉!今虏主虽弱,而中国边备未完,庙谋未胜,未可生事,而欲执我曲彼直之议,以起戎而结祸。夫察彼事势,必不能中止;量我事势,又未能必沮之。臣故曰四者俱失也。臣又闻虏入境之日,地震星殒,变异非常。先事深防,犹恐不及,失计招祸,岂可自为?臣愿圣慈出于独断,勿沮其善意,无失我信言。臣今欲乞回谕虏中,告以如约,直候今冬因遣常时与之,则于事体稍便。伏乞速下两府商议。上系国家利害,臣不敢不言。今取进止。(《欧阳修集·卷一一一·奏议卷十五》)
欧阳修的大致意思是:许其父不许其子,您老办得不太厚道啊。而且契丹那尿性您也不是不知道,没啥文化,瞪眼儿就敢宰人的主,这要是把他们逼急了打起来怎么办?是,契丹现在是没咱强,可是咱也不能没事儿就挑衅不是?咱们边防那水平,您也是知道的,到时候契丹真的长驱直入,就不好说了,我可是听说到时候场面一定会很黄很暴力的……哎呀人家好怕怕!不就是个“签名照”的问题嘛,咱睁只眼闭只眼就好了,皇帝陛下您就再好好考虑考虑呗?
听了这话,宋仁宗的态度还是有些缓和的,表示会把自己的“玉照”送给自己好基友的儿子的。
然而……还是需要先把耶律洪基的画像送来再说……嘿,仁宗这犟脾气+-+
一年后,宋嘉佑三年(辽清宁四年),宋仁宗派遣使节把自己的画像加上自己老爹宋真宗的画像送到了辽国。
大辽用辽圣宗、兴宗、道宗三轴画像换得了宋仁宗、真宗的御容。终于!终于!终于圆满了!内牛满面啊有木有!!
到后来,宋仁宗驾崩,辽国方面请求在本国为仁宗建立一个衣冠冢以供祭拜,这次宋朝方面倒是连个磕巴都没打,分分钟送去了仁宗衣物,还高姿态的嘉勉了对方一番。真是面子决定效率啊!!
总之,所有的“求御容”事件,都是一个面子问题,古人太特么坑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