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谁才是中国古代最令人痛惜的帝王 苻坚的个人悲剧

2017-03-07 19:32:5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秦王苻坚的遗憾,不仅仅是淝水之战的落败,更多的,则是来自他内心的纠结。他万万没有想到,对他顶礼膜拜的臣子,他真诚善待的朋友,会纷纷

秦王苻坚的遗憾,不仅仅是淝水之战的落败,更多的,则是来自他内心的纠结。他万万没有想到,对他顶礼膜拜的臣子,他真诚善待的朋友,会纷纷离他而去,打起反秦的旗帜。昔日如手足般的兄弟,却成了两军对垒的另一方。这般结局,是苻坚始料不及、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而英雄一世的苻坚,最终被他最为宠信的部将姚苌杀死,除了愤怒,那一刻,也许是苻坚一生中最为纠结、最为遗憾的时刻。

苻坚——传奇与悲剧色彩并存的帝王

苻坚(公元338年—385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也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帝王。他前期的辉煌,和晚景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着英雄未竟的无奈,也有壮志未酬的遗憾。苻坚东亡前燕,西并前凉,北吞代国,平仇池、定益州,完成了五胡时期北方的唯一一次统一,单凭这一点,苻坚便无愧神武的称号。然而,战败之后的前秦,有如定时爆破的大厦,立刻变得四分五裂,苻坚辛苦聚拢的四方之众,也像潮水一样奔泻而去。曾经风光无限的王国,落到这般田地,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其实,在路卫兵看来,战场上的失败,并没有对前秦的灭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说,东晋的一击还不足以彻底打垮前秦。墙倒众人推的无奈,也许才是帝国灭亡的最终原因。

苻坚也是一位极其特殊的帝王。说它特殊,是因为在以铁血征伐定天下的五胡乱世,他坚持了“为政之体,德化为先”(《晋书》)的治国理念,而且成效显著。思想开化至此,这对一个少数民族帝王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苻坚自幼“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长大后饱读诗书,颇有儒家风范,这也是他以仁治政,以德治国的基础所在。“留心儒学,整齐风俗”(《晋书》),是苻坚一贯坚持的治政理念。苻坚的辉煌,不只体现在他的武功上,他还开创出了五胡时期少有的繁荣景象。“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晋书》)。百姓安居,商业繁荣,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还配有给养站。盛世繁荣莫过于此,在五胡乱世,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纳谏,说来容易,做却很难。皇帝讲威严,自认高人一等,谁说听谁的岂不很逊?所以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令人敬佩。在路卫兵看来,苻坚的纳谏,犹在太宗之上。苻坚在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之后,也会放松一下,就去邺城的西山游猎,伶人王洛拦马劝谏,说你身为天子,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怎么可以游猎无度呢!“若祸起须臾,变在不测者,其如宗庙何”(《晋书》),您老还是为国家想想吧。这要搁别人,还不当下砍了王洛的脑袋啊,纯属找死。可苻坚伟大就伟大在这,“自是遂不复猎(《晋书》)。一个地位卑贱的戏子的话都能听进去,这点连唐太宗也未必能做得到。当然,伶人的话说得有道理,说到苻坚心坎里去了。可话又说回来了,你说得对就得听你的呀,你看现在一些当官的,即便你说的再对,那也不行,偏要跟你反着来,为嘛?道理很简单,因为你伤了他的面子,坏了他的威严。

也许正是这种心胸宽广的霁月胸怀,才让苻坚拥有了包容天下的大智慧。治军上的仁,让他得到各部族的支持。比如匈奴的左贤王刘卫辰遣使来降,云中护军贾雍却派人 “纵兵掠夺”,苻坚不但命令贾雍将“所获资产,悉以归之”,还罢了他的官。“不以小利忘大信”(《晋书》)不但让刘卫辰诚心归附,乌丸和鲜卑的一些部落听说后,也纷纷来投。而治世的仁,则让他获得了百姓的支持。苻坚很注重民生,一次国内大旱,粮食绝收,百姓困苦,苻坚一方面消减后宫的靡费用度,降低官员工资,“省节谷帛之费,太官、后官减常度二等,百僚之秩以次降之”(《晋书》)。还“遣使巡察四方”,对那些“高年孤寡,不能自存”的人予以照顾,相当于现在的送温暖活动。

苻坚成效最为显著的,则是他治政上的仁,这使他的政权更加稳固。慕容垂来投时,王猛说慕容垂是“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是个狠角色,“不如除之”,苻坚说,“吾方以义致英豪,……今而害之,人将谓我何!”(《晋书》),他在乎的是仁义而不是动机,所以他“郊迎执手,礼之甚重”(《通鉴》)。灭掉前燕后,苻坚还妥善安置了慕容氏的皇族旧臣。对待羌酉姚苌,苻坚更是高看一眼。未当皇帝前的苻坚,曾经做过龙骧将军一职,当皇帝后,“龙骧之号未曾假人”(《晋书》),然而他却将这个封号给了姚苌。应该说,不管后来的结果如何,能让桀骜不驯的五胡势力,尽为前秦效力,这就已经成功了。他那包容天下、目光远大的帝王风范,让人由生敬佩。事实上,苻坚的仁,也让慕容垂和姚苌感动不已,他们也确实为帝国的兴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遗憾的是,苻坚的仁,也最终让他栽了跟头。慕容垂、姚苌的相继叛离,无异于在苻坚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其实客观上说,苻坚的仁政是没有错的,仁政也是苻坚最终胜出的根本所在。五胡时期的帝王,多以武力征服,以杀止杀,其结果得到的却是反抗。远的不说,苻坚的前任厉王苻生,便是以凶残暴虐著称,造成了人心涣散。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为苻坚的仁义所感动的。比如赤胆忠心的王猛,在临终前仍不忘为前秦的未来做出规划,劝苻坚“勿以晋为图”(《通鉴》),还让他提防慕容垂和姚苌, “鲜卑、西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通鉴》),其言切切。远征西域的大将吕光,在听说苻坚被姚苌杀害后,“奋怒哀号,三军缟素”,下令官员“服斩缞三月,庶人哭泣三日”(《晋书》),举国哭悼,这是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德治之,以情感化,当然会收到效果。然而,在路卫兵看来,单纯的仁政也有弊端。施以仁政,需要你的施政对象也要讲德有德才行,也就是说,你的仁德,应该成为他们报效国家誓死效忠的动力,而不能成为他们恣意妄为借鸡生蛋的借口。可以肯定,如果所有臣子都像王猛、吕光这样的忠心,即便是淝水落败了,前秦也不至于就破败到无法收拾的境地。然而,政治就是这样残酷,它是不以情感作为衡量标准的,道德本就不是政治家们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