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孙科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孙科为何不如父亲孙中山

2017-03-07 12:15:0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孙科作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唯一的子嗣,他一生的表现被认为平庸无奇,因为没有什么大的政绩和学术可以名扬天下。他甚至被一些国民党元老拿来和

孙科作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唯一的子嗣,他一生的表现被认为平庸无奇,因为没有什么大的政绩和学术可以名扬天下。他甚至被一些国民党元老拿来和蜀汉后主刘禅相提并论,称其为“扶不起的阿斗”。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孙科,字建华,号哲生,1891年10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是孙中山和其原配卢慕贞结婚六年后所生。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孙科跟随祖母和母亲、妹妹,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檀香山,投奔伯父孙眉。孙科师从黄端祥学习古典国学,五年的学习为孙科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十岁的时候,孙科在伯父的帮助下进入西方学校学习。读中学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的父亲孙中山也不忘对儿子的教导,从英国寄了一套“人人文库”丛书给他,这套一百多册的英文文学书籍,都是名家所著的小说、剧本等。

孙中山在信中告诫儿子,要想使英文进步快,光靠学校的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阅读文学名著,久而久之,自然会进步。这些洋溢着浓浓父爱的谆谆教导,时至今日看来仍不过时。除此之外,孙科在中学毕业时,孙中山还亲自帮他挑选学校。

孙中山和孙科

崭露头角

1907年,孙科在檀香山加入了父亲缔造的组织同盟会。之后,孙科兼任了《自由新报》《大声周报》《少年中国农报》等革命报刊的编译工作。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孙科曾一度回国,协助父亲工作。

孙中山辞职后,孙科又来到了美国加州大学继续深造,主修文科,兼修理科。在美期间,孙科还与相爱了多年的表妹陈淑英修成正果,喜结连理。学习之余,孙科经常受邀讲述中国的革命问题,同时还经常为《民生报》编译俄国革命新闻,以及撰写国际问题的社论,在读者之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除此之外,孙科还经常参加社交活动。1914年,孙中山的战友黄兴访美期间,孙科承担了翻译工作。后来孙科回国,担任了广东省省长所辖下的广州市政厅厅长(其实就是相当于广州市长,但是当时不设市长)。

孙科能够被委以重任,不是靠他老子孙中山的光环,而且当时孙中山认为孙科还太年轻,不能委以重任,所以说孙科的任命更主要的是他的确具有一些别人所不具备的才能。不然肯定为人诟病,更会像时下的某些官二代那样,老子是儿子的通行证,儿子是老子的墓志铭。孙科主政期间,以雷厉风行著称。

在任期间,孙科组织审定了广州组织条例,“明定市政厅下设公安、工务、财政、教育、卫生、公用六局”,其中“公安”与“公用”两局名称为孙科首创,后来被沿用到各个地方,而“公安”一局名称更是沿用至今。不过当时“公安”所涵盖的范围比现在要广,囊括了警察、自卫、消防等。

后来广州市政体制改革,广州改为特别市,孙科担任首任市长。这一任命充分肯定了孙科之前在广州市政厅长任上所做的工作,也从侧面说明了孙科之所以被委以重任并非是靠孙中山的光环,而孙科也绝非无能之辈。孙科接任后,继续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致力于带领广州走向近代化。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孙科还致力于提高市民的素质,兴办各种学校,有时还亲自去上课。除此之外,他还邀请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党名流来讲课。当孙中山的革命军出现经济困难时,还是孙科在广州为其筹集资金,予以大力支持,因而广州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重要阵地。

孙科曾为筹集粮饷竭尽全力,然而有人却控告他贪污敛财,这种传言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孙中山听说后焦虑不安,胡汉民劝慰孙中山道:“除非不做官,做官就免不了招致谤怨。若非哲生尽力,大本营每年的军需如何张罗?我看哲生对市府经管钱银,不会有问题,他市长任内连换了三次财政局长。”孙中山听了胡汉民的分析后,才稍稍释怀。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孙科亦是如此。1923年,孙科因为筹集军饷的问题遭到孙中山的责骂。孙科心中以为是胡汉民假借命令索钱,是在挑拨他与父亲的不和,一怒之下,孙科用手中的拐杖朝胡汉民打去,胡汉民躲了过去,却因手杖打到了玻璃上惊动了孙中山。

孙中山盛怒之下,拔出卫士的驳壳枪瞄向孙科,幸而有李烈钧等人的劝阻,孙科才躲过一劫。估计孙中山大义灭亲是假,装腔作秀是真。他就料到了会有人拦着才这样,要是没人拦着,他也真下不去手。您说是吗?

这次事件的确错在孙科,胡汉民是奉了孙中山的命令派人到广州孙科那里要钱的,孙科不给也就罢了,还撕毁了手令。后来孙中山急于知道军饷动向,责问胡汉民,无奈之下,只好如实相报。

不曾想却遭致孙科的嫉恨,要知道当时选孙科主政广州时,胡汉民是大力支持的。后来孙科出现贪污风波,也是胡汉民向孙中山劝慰的。所以说孙科这一点做得很不厚道。

反对蒋介石独裁

北伐之时,蒋介石羽翼日渐丰满,1927年4月8日在南京另起炉灶,组建了所谓的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并且开展残忍地捕杀共产党人的清党行动。而在国民党一方,宁汉分裂使得许多国民党人坐卧不安,试图促成宁汉合流。孙科就是其中撮合两方最为卖力的一个。

孙科是孙中山的子嗣,的确是十分适合的人选,因为各方均表示遵循总理遗志,标榜自己是总理的忠实信徒。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正式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历史上和蒋介石“四·一二”齐名的“七·一五政变”。

随后汪精卫表示愿意与南京国民政府“和平统一”,时值蒋介石宣布下野,最终促成宁汉合流。不久在1928年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完成统一大业。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完全统一。

在政治主张上,孙科曾经是“以党治国”的铁杆粉丝,但是,随着后来国内外形式的变化,他逐渐看清党治的弊端、政权的腐败,转向欣赏英美的民主制度。在国民党内,他最先提出结束党治,尽快实现宪政的主张,尤其到了抗战后期,孙科积极呼吁实现多党民主政治。

1928年以后,蒋介石历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三军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1931年,因为宪法问题,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及立法院院长的广东派人士胡汉民遭到蒋介石的扣押,囚在南京汤山,制造了所谓的“汤山事件”。

这一举动立即招致广东籍党政军人士的不满,并且迅速形成一股猛烈的反蒋浪潮,纷纷要求蒋介石下台滚蛋。这时候蒋介石就想到了去巴结孙科,于是派国民党大佬吴稚晖等人去拉拢他。但是,孙科不想跟蒋介石在一块玩儿,后来设计脱身。

南下后,孙科和陈济棠、李宗仁一干人等联名通电全国向蒋介石逼宫,限其四十八个小时内立马滚下台来。为了和蒋介石分庭抗礼,他们还组建了广州国民政府,孙科四处游走演说:“蒋介石独裁,中央的一切权力,均为老蒋一人所包办……蒋介石是个疫鼠,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将其铲除。”

这一事件以蒋介石妥协为最终结果。胡汉民在11月15日被释放,蒋介石被迫第二次下野,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孙科为行政院长。但由于受到宋子文的牵制,孙科在就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辞去了行政院长一职,由汪精卫接任。因而孙科也成为国民政府历史上最短命的内阁。

孙科并不满足于这一结果,他的目的是要放弃党治实施宪政。但是,蒋介石并不愿意这样。最后迫于外界种种压力,蒋介石不得不接受孙科这一提议,声称:“国民党责任为训政完成以后,实现宪政归权于全民。”

清贫桑榆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之后,孙科并没有马上去台湾。1949年3月8日的时候,孙科辞去了行政院长的职务,到香港暂居。四年之后,又移居美国,而移居美国的盘缠是靠卖掉房子凑足的。孙科夫妇到达美国后,几乎是闲居美国,没有固定的收入。

孙科先是在两个女儿家中寄居,靠她们来养活。两三年之后,孙科又蛰居在次子孙治强家中。孙科夫妇在与次子共同生活期间,全家分工做家务。孙科负责各个房间的清洁,包括卫生间;夫人陈淑英负责厨房的清洁工作;孙治强负责搬运重物,以及户外的清洁工作;孙治强的夫人负责照顾儿女以及琐碎的家务事。由此可以看出,孙科夫妇并不是白吃白住。

孙科后来迁居他处,为了节省日常开支,种菜、做饭全都是自己身体力行,生活十分清苦。当时有人曾描述他的生活:“一幢简陋的平房,没有仆人,凡事自己动手,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今却能自甘淡泊,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却十分富足,到处都是书籍。”

是的,孙科的精神生活是十分富足的,诚如他自勉的那样:“养浩然气,读有用书。”当然这也有赖于孙中山对其早年的良好教育。在当时国民党那个物欲横流、肮脏龌龊的组织里,很少人能有这样的修为了。他也算是国民党人士里少有的“看看书”的。

1965年是孙中山的百年诞辰,加之孙科之前动了手术,他决定回到台湾。1965年10月29日回到台湾后,孙科夫妇受到诸多好友的宴请,也曾受蒋介石邀请出任总统府资政的闲差和无实权的考试院长一职。

1973年9月13日,孙科因心肌梗塞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孙科虽久居高位,却和父亲孙中山一样“不蓄私财”,所以并没有留下什么宝贵的遗产。虽然自己的父亲顶着耀眼的光环,但是他却很少打着父亲的旗号做事,并且洁身自好,并不像有些官员那样龌龊不堪。

尽管孙科的贡献远不及孙中山,但他也绝非什么一切靠老子的无能之辈。只是因为孙中山的能耐太大了,后人难以企及,这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孙科做得已经很不错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民族危难时刻,保留民族气节,顾全民族大局,但也因其直率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总体来说,孙科还是很值得当今的富二代和官二代们学习的。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