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晚清日本浪人伪造中国货币惊天大案
1、有多少种钱币,就有多少种伪造的假钱币
明清时期,制造假钱行骗的勾当,在江湖上被称为“火门”。因为古代中国的货币一般是金、银、铜等金属铸币,冶炼伪造假币都需要“火”,故名。其实,“火门”不仅明清两代有,历朝历代都有。
古代的“火门”分很多类,有专门炼“伪金”的,造假元宝、假首饰、假金器皿等;有专门炼“伪银”的,造假银钱、假银器的;有专门造假铜钱、假铁钱的;也有专门伪造纸币的,如宋代的交子、会子,元明清的宝钞等;还有伪造有价证券的,如明清时期的盐引和汇票等。
尽管历代惩罚此类金融犯罪都极其严厉,但利之所在,人仍趋焉。有多少种钱币,就有多少种伪造的假钱币。汉文帝时期,伪造假币猖獗,尤其在江淮一带。至汉景帝时,不得不派酷吏到那里执法。而汉武帝时,因盗铸钱币被斩首者多达几十万。
隋、唐、宋、元、明、清各朝,私铸钱币者皆处以极刑,但以身试法者众多。元朝早期纸币“中统元宝交钞”,刚发行时可兑换白银。由于伪钞兑换白银可获重利,因此从1261年到1369年的108年间,一直有伪造者。
其钞版有木刻、瓦刻,也有铅锡铸造的。纸张有用白纸或作废的宋朝纸币“关会”抄制的,也有用普通纸张熏烤而成的。有直接印刷的假钞,也有挑补剜改、变小为大、变中统钞为至元钞、描至元钞为至大钞和改至元钞为中统钞者,花样繁多,防不胜防。
伪造者不但有平头百姓、豪门贵族、奸商滑吏和恶霸强人,甚至连丞相的小舅子也印制伪钞,事发后竟得到皇帝的包庇。这就难怪伪造者如过江之鲫,以致伪钞满天飞,物价翻着筋斗往上涨,元朝经济最终崩溃。
清朝法律严禁私铸钱币,为首者和工匠均斩首,没收财产;同伙者、知情者、使用者,甲长和知情的地方官,分别处刑;举报者,赏银50两。其知情而分利的同居父兄、伯叔与弟,减罪一等,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尽管这比前朝更为严厉,但“立私炉”造伪金、伪银、伪铜、伪钞等现象依然严重。
2、晚清日本浪人中井义之助伪造中国货币案
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初名为“THE IMPERIAL BANK OF CHINA”,1912年3月改为“THE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在上海外滩六号成立,该行实收资本250万两。
其中,100万两来源于行长盛宣怀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78万两源自李鸿章等官员的投资,其余为商股。中国通商银行完全参照英国汇丰银行的管理模式,开始发行钞票(银元券、银两券)、存款、放款等业务,纸币也是在英国印制的。
1903年2月4日,上海某钱庄伙计拿中国通商银行的纸币去银行兑换银两时,被发现是假币。翌日,中国通商银行宣布发现五元、十元假钞,随后又在各营业部贴出鉴别真假币的说明。
消息传出,各店铺、钱庄纷纷拒绝使用中国通商银行的纸币,那些持有该行钞票者纷纷拥到银行兑换。一时间,中国通商银行门口人潮汹涌。租界巡捕不得不用高压水枪来驱散人群,维护秩序,但始终无济于事。
中国通商银行不得不调取库存银100万大洋,并到汇丰银行拆借了70万大洋,让人随到随兑,并延长营业时间,最后终于平息了挤兑风波,当天就兑换了20万大洋。整个2月份,约收回30万大洋的钞票。
负责印制钞票的英国汇丰银行感到很纠结时,有个日本人带着4000元伪钞到汇丰银行兑换,被当场识破。汇丰银行编了个理由,叫他过两天再来兑换,并秘密派人跟他搭讪,套出其住地、姓名、身份,然后马上报告了巡捕房。
租界巡捕逮捕了这个日本人,经过审讯得知,原来这个叫中井义之助的日本浪人,在日本大阪郊区的民房里伪造了至少30万大洋中国通商银行的假钞。
假钞由日本浪人山下忠太郎制造,然后由日本九州分批运到上海中井义之助家里,通过日本的上海商社等途径流入市场。在上海中井义之助的住处,就查获了大量未用的伪钞。
后来,根据中国驻日使馆提供的线索,日本警察随后又抓获中井义之助的几个同案犯,并收缴了印刷伪钞的机器和大量伪钞。随后,中国通商银行将旧版钞票全部回收销毁,重新印刷新版纸币。
1904年年底,新版钞票运抵上海,面额为5元、10元、50元三种,1905年2月正式发行。在新版钞票上,特意增加了一个招财进宝的财神像,大大增加了钞票的技术含量和伪造难度。
这次假币风潮,让中国通商银行损失惨重,存款从1899年年底的397万两,下降到1904年年底的189万两;放款从1899年年底的582万两,下降到1904年年底的261万两。
而更令人气愤的是,以中井义之助为首的这一伙罪犯最后竟然未被惩罚。日本政府对盛宣怀说:日本法律没有对伪造外国货币的行为定罪,所以无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