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拉开了与中国的差距?
[导读]“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19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由此,西方强国以先驱者姿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中国沦为被猎取、被宰割的对象。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经过维新改革,很快拔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走向强盛……
激变中的纷纭世界
18世纪60年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正是从这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的城堡开始土崩瓦解,人类文明迈入新纪元。
不列颠的蒸汽机加速了整个世界的运转,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历经七八十年时间后,到了19世纪30--40年代,法、美、德等国相继完成了自身的技术革命。
这些最先以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开始了以强国角色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表演。对于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使他们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世界版图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尚处在封建时代末期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又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0世纪。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俄等已经渐次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先驱列宁曾就两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做出过这样的分析:
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明治天皇这一变化体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掠夺方式上,就是资本输出取代了商品输出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向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输出“剩余”资本并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同样是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工业革命的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他们在殖民地的争夺上异常激烈。
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美国、德国工业水平迅速发展,很快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尚未被打破。这些新老列强一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了19世纪末期,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他们攫取的目光转向了亚洲。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朝鲜和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猎物。
在对中国进行的争夺战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列强,英国和俄国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英国占据了列强侵华集团的头把交椅。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不但控制了中国近70%的对外贸易,而且割占了香港,并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妄图进一步独占中国。
作为中国北方邻邦的沙俄,也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勘界协议等手段强占了中国西北和东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通过移民、修铁路等手段扩展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又将触角伸向朝鲜。
在英俄争霸中国的过程中,其他列强也力争为本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法国占领越南后,企图以越南为跳板,进占中国领土。
早在咸丰年间,法国就出兵侵占了中国南方邻邦越南的南部地区。同治元年(1862)又强迫越南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西贡条约》,割占了南圻。膨胀的野心没有令法国得到满足,又在同治十二年(1873),计划侵占越南北部的河内地区。
光绪六年(1880),刚刚上任的法国内阁总理茹费理派兵增援越南法军。到光绪八年(1882),法军攻陷了河内,再往前就是红河,而对岸就是中国的云南,法国的野心暴露无遗。
资本主义新贵德国也不甘寂寞,将国内生产的武器大量销往中国,同时也想方设法扩大对华贸易。当英、法、俄等国为在华利益争执不休的时候,德国趁火打劫,企图进占厦门,欲将其作为战略基地。
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后来居上。在其他列强获得大量在华利益时,美国通过“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坐收渔利,占得了属于本国的在华势力。
就在西方众列强疯狂抢占在华利益时,他们的一个强劲对手正在中国的东方崛起,那就是——日本。
明治维新
名茶上喜选,
只消喝四碗。
惊醒太平梦,
彻夜不能眠。
在这首日本民间歌谣中,首句的“上喜选”与日文中的“蒸汽船”刚好谐音。描述的是咸丰三年(1853)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1794—1858)率领四条蒸汽船闯进日本的江户湾,迫使日本打开国门,对外通商,日本上下惊慌失措的情景。
19世纪中叶,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天皇并无权威,大权掌握在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幕府手中。
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将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门死死关上。外国人中仅有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开放口岸——长崎从事商业活动,国民没有信仰自由。
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幕府的统治者们却仍在加大盘剥和压榨。随着欧美侵略者的相继入侵,日本又陷入更为深重的民族危机。
国内外矛盾日趋激化,面临重重危机的日本,急需一场革命来摆脱这种困境。不堪忍受幕府统治和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日本民众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他们拿起武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
“在当时所发生的抗议和反对运动中,有一些暴动竟有4000农民参与,而且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势。在武士里也有大量的思想改革运动” 。
倒幕运动很快,“倒幕”阵营就壮大起来,不仅有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小市民、中下层武士,也包括力主发展实业的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派。
同治六年十月十三(1867年11月8日),与幕府将军矛盾深重的日本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下旨组织倒幕军,讨伐幕府将军德川庆喜(1838-1913)。
十月十四日(11月9日),德川庆喜假称还政于天皇,却在大阪并着手组织兵力,图谋反叛。
同治六年十二月初九(1868年1月3日),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大号令”的谕令,表示准许德川将军的辞退。当晚,天皇即主持召开了由“倒幕派”的皇族公卿,大臣和武士列席的御前会议。会上宣布:废除幕府,责成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交出领地以及财产;重新赋予天皇以权威,亲主朝政;建立新的中央政府。
正月初三(1月27日),倒幕军连战连捷,最终在京都附近的大战中击败了3倍于己的幕府军队,德川庆喜逃往江户。倒幕军继续高歌猛进,攻陷幕府残余在北海道的最后据点,取得了内战的最终胜利。以明治天皇为首日本新政府成立了。
重主朝政的明治天皇,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决心使日本走上富强之路。
为消灭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他采取“奉还版籍”政策,废藩设县,将全国划为3个府72个县,终于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还废除旧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所谓公卿诸侯之类的贵族改称“华族”,将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大胆废除了封建俸禄。
此外,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在全国改革军警制度,建立新式军队,创办军工产业;学习西方文明,引进西方科技与管理;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人才,整体提高国民素质。
这些重大变革,在日本迅速推开,收效惊人。
同治十二年(1873),日本开始实行新的兵役制度,在全国征召义务兵,同时改革农业税,统一货币。
在国民“万事决于公论”的呼吁下,明治天皇决定于光绪十一年(1885)实行立宪,建立了内阁制度,并于光绪十五年(1889)正式颁布宪法,次年召开了首届国会。
政治改革日新月异,以军事工业,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经济变革筹划也迅速变为现实。继同治十一年(1872)建成第一条铁路后,又于光绪八年(1882)成立新式银行,西方的科学技术得到大力提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基本铺平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完成了部分预定的改革目标,成为中国周边迅速崛起的强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
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看到日本在明治维新中老国新变化,其进程快得如随风转轮,结果是东方人赢得如西方人,感慨的在其《日本杂事诗》中吟咏道:
玉墙旧国纪维新,万法随风倏转轮。
杼轴虽空衣服粲,东人赢得似西人。
就连日本反对维新的保守派、汉诗诗人大沼枕山,在其《春恨》诗中通过对幕府时期的怀念,也反映出明治维新的景象。
明治维新后完全西化的日本街道化政极盛日,才俊各驰声。
果然文章贵,奎光太照明。
上下财足用,交际心存诚。
宇内如圆月,十分善持盈。
耳只听歌声,目不见甲兵。
余泽及花木,各墅争春荣。
人非城郭是,我亦老丁令。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可以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
此时,一海之隔的中国却依然墨守成规,保守积习,妄自尊大。中日两国自此开始了势若冰炭,互相攻讦的文明冲突。
用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的话说“我国则轻视中国为顽固愚昧的老大之邦,中国则讥讽我国为轻浮躁进妄自模拟欧洲文明皮毛的一个蕞尔岛夷。 ”
走向扩张
日本走上强国之路,同时也走向扩张之路。
资本主义的最初发展,其规律如出一辙:当本国的市场与原料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时,就会将眼睛转向国外。通过积极开拓殖民地,作为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产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市场,进而推动国家的壮大。各资本主义国家概莫能外。
正如马克思中所说: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一一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日本急迫地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加之特有军国主义阴魂作祟,促使其逐步走上了使用武力,依靠战争来推行对外扩张危险之路。
中国在这时被日本盯牢。被西方坚船利炮和近代科技冲击得茫然懵懂的中国竟没发现,自己身边那个一向恭顺的邻人已经完全撕掉了温情的面纱,开始虎视眈眈,贪婪地认为“一方面像中国人继承着过大的祖先遗产,且不能为世界各国充分利用其资源,而暴弃了天物;另一方面日本苦于人口过剩而发生国民生存权的问题,却要瞪着眼睛袖手旁观邻国人民继承着过大的祖产,此乃至不合理之事” 。
于是,强盗蠢蠢欲动了。
简论:
中日两国国文化同源,地缘相邻,往还历史悠久。在被动遭遇世界时,面对的都是有了巨大科技力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文明强盗。两国国人几乎都是带着茫然与困惑来面对坚船利炮与不平等条约。然而,痛定思痛后,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却从闭关锁国的落后境遇中觉醒过来,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制度;废除与西方各国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经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明治维新”政治革命,终于走向强盛。而中国,无论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掠夺中,百孔千疮,日益衰弱。雪上加霜的是,新近加盟到列强阵容中的日本,骤然挥来屠刀,回手给原本同样命运的中国以致命一击。中国近代最悲惨的命运悲剧,由这只“披着文明的外衣,实际是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的黑手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