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解密建文帝的结局 朱棣恩师曾奉命赴川寻朱允炆

2016-11-24 12:54:2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燕王朱棣的授业恩师 朱元璋在位时,浙江金华府兰溪县有个叫唐祥泰的人,担任五经博士、都御使。唐祥泰有3个儿子:唐瑜、唐瓒、唐瑞。唐瑜

燕王朱棣的授业恩师

朱元璋在位时,浙江金华府兰溪县有个叫唐祥泰的人,担任五经博士、都御使。唐祥泰有3个儿子:唐瑜、唐瓒、唐瑞。唐瑜的先祖,是北宋神宗皇帝时的宰相唐介。

唐瑜中进士后两年的1381年,朱元璋调他去担任东宫教谕,近言日讲官,成为四皇子朱棣的专职老师。

教谕,是一个学官的名称,意思是正式教师。日讲官又是什么意思呢?也是一种官名,主要工作是帮助皇帝敷陈经史、回答皇帝咨询,顺便也做做皇帝的秘书,记录皇帝的言行。明朝时,日讲官一般由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由此可见,唐瑜当时是多么地受朱元璋同志的信任和重用。

也许,当时给朱棣上课的唐瑜根本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四皇子今后会成就一番帝业。不过,在唐瑜眼里,四皇子就只是他的学生,他有责任教好。唐瑜对朱棣潜心授业解惑,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强调“强国富民”的政策,极力推崇“平民教育”的思想,对朱棣的影响巨大。朱棣称帝后,唐瑜又辅佐了他3年。

永乐3年(1405年),朱棣召见唐瑜,要给他官职。唐瑜连忙推辞说:“臣老矣,不能为陛下任使也。”朱棣不干,坚决要唐瑜出来为国家发挥余热,唐瑜也坚决不干。如此三番推辞后,朱棣才勉强答应唐瑜告老还乡。

回到浙江金华府兰溪县老家的唐瑜,在安度晚年的幸福时光中,也没有闲着。在他看来,当了一辈子的帝师,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皇帝,全靠教育啊!所以,他要把有限的余热发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于是,唐瑜筑室讲学,开办私人学校,取名叫“五经儒籍讲堂”。

如果历史就这么发展下去,唐瑜会在散发余热的幸福生活中渐渐老去,直到去世。可是,余热还没发挥几年,他却带着家人大老远地跑到了四川宣汉的乡坝头住下来。

这事的确让人费解,作为帝师,朱棣对他尊敬有加,不可能加害于他,还有谁敢去动他?他不可能是为了避祸而远走他乡。难道是唐老爷子出于对西部大地的热爱,突发奇想想去西部搞开发改行开农家乐了?

身负一个特殊历史使命

唐瑜举家迁到宣汉,当然是有原因的,而且非常神秘,神秘得让我们现在都只能推测,而不敢下定论。其实,唐瑜的一生都比较神秘,他的生卒年至今都无从确证。他的存在,似乎都是为了朱棣。从1381年开始担任朱棣的老师,到1405年告老还乡,25年里,他都在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地潜心授教、辅佐朱棣。

尽管神秘,但我们可以从唐瑜入川的线路“寓夔至达迁东邑”看出一些端倪来。夔就是夔州,即现在的重庆奉节,是长江上的一个重要城市。从汉代起到20世纪初,奉节一直是巴渝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至达”中的“达”是达州,达州自古以来也是川东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东邑”是东乡县,宣汉县的旧名。

“寓夔至达迁东邑”的意思是说,唐瑜从浙江出发后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先在奉节暂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到了达州,最后定居在宣汉。他为什么要这么走?从他在夔州暂住一段时间可以看出,他在从浙江出发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很像是随性游玩。

这不合常理,一大把年纪了,不在家里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干嘛要带着一大家人跑出来漫无目的地游玩?真有那么好玩的吗?这一路上都是高山峡谷,没有高速路,万一半路上生病了怎么办?那个时候又没有直升机可以进行医疗援救。

所以,唐瑜一定是身负了特殊使命。什么使命呢?监视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在朱棣攻入南京后,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关于朱允炆的各种传说比比皆是。当时朱棣很着急,无论如何都要找到朱允炆才能心安。他先是组织了大量的秘密行动队在国内到处寻找,后来听说朱允炆可能逃到国外去了,又叫郑和七下西洋去寻找。最后,朱棣又得到消息说,朱允炆跑到四川来了,在一个寺庙里安身。

尽管此时朱棣的政权已经很稳固,朱允炆也没有咸鱼翻身的可能,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得小心提防才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最好的办法是悄悄派人去监视。派谁去呢?恩师唐瑜成了朱棣的最佳人选。唐瑜本来就对朱棣忠心耿耿,接到朱棣的密诏后,自然会不顾年老体弱,义无反顾地执行命令。

从唐瑜入川的线路可以看出,唐瑜最初应该是不知道朱允炆究竟在四川什么地方,他一路走一路打听,最终打听到朱允炆在达县龙滩乡的中山寺里。因此,唐瑜就到了宣汉前河兰木沟定居,忠诚地执行监视任务。兰木沟的对岸是南坝,那时的南坝,已是三峡地区通向川北和陕南的重要驿站。

那么,朱允炆真的是在四川吗?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和历史遗迹考证,朱允炆在逃出南京后,隐姓埋名,四处云游,最后有可能来到了四川。朱允炆先后到过泸州、重庆、邻水、大竹、通江、巴中、南部、阆中和达州等地,所到之处,留下了大量遗迹和传说。

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1457年),朱允炆病死在中山寺。明代宗听说后,叫礼部僧房司选派高僧印秀前往中山寺治丧。印秀把中山寺扩建为“通州第一梵刹”,还按帝陵标准,在中山寺东边修建墓室,至今地宫仍保存完好。

万历年间,明神宗又命吏部尚书卫承芳督工整修中山寺,立下《重建中山寺碑记》传与后世,还建造明惠庙作为纪念。明惠庙如今已毁,但至今仍有两株根深叶茂的黄桷树。

建文帝朱允炆又称惠帝,这明惠庙名字取得奇怪,修得也蹊跷。如果不是为朱允炆修的,您说是修给谁的呢?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