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最后一封信札首亮相 为其逝世前五日所写
法制晚报讯(记者 马晓晴) 昨天,康有为的11封亲笔信札亮相拍卖会,其中一封致弟子伍宪子的信札被考证为其去世前五日所写。据专家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康有为去世前的最后一封信札,对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亮相风云人物书信展出 还原当年党派瓜葛
北京匡时2015秋季拍卖会预展近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拉开帷幕,19个专场2000余件拍品集中亮相。其中包括了众多绘画珍品,如徐悲鸿的《古柏双骏》、黄胄的《日夜想念毛主席》、张大千的《果洛番女礼佛图》等。
在“百年遗墨——二十世纪名家书法”专场“伍宪子旧藏”专题中,集中了康有为、汪精卫、徐勤等当年风云人物的往来信札,内容涉及政治、学问、诗词,收信者亦为吴佩孚之类军政要员。
拍卖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批信札共计17封,同出于民国立宪派代表人物伍宪子之旧藏,由一位研究伍宪子的专家提供,来源清晰。从这些信札中可见当年各个党派之间千丝万缕的瓜葛与牵连,还原了更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
新发现康有为信札 填补研究资料空白
此次展出的康有为的信札11封、诗稿3纸,估计几万到10万不等。
十五年前,南海博物馆自顺德民间,征集到三百余件由康有为重要弟子伍宪子旧藏的康有为及其弟子们的信札文稿,成为今世研究康有为的重要史料之一。南海博物馆所藏文稿时间跨度大致为1908年-1914年。
而此次拍卖会中亮相的伍宪子旧藏信札,则在时间跨度上填补了南海博物馆所藏康有为在1914年后的一段重要空白,时间约为1917年-1927年,即康有为最后10年的光阴。
昨天,《法制晚报》记者专访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晚清研究学者贾英华,对这11封信札进行解读。在他认为,此次集中展出的康有为的信札意义重大,其中有3封最具研究价值。
专家三封信札最具价值
第一封·逝前五日信札 弥足珍贵
内容:提及了徐勤、徐良父子,徐勤是康有为弟子中之佼佼者,信中写“待善伯之厚如此,此君勉数十年忠诚所致”即可见康有为对于徐勤之忠诚是甚为感念。
解读:最为珍贵的是康有为去世五天前的信札——“致伍宪子信札一通二纸”。贾英华表示,该信札是目前发现的康有为生前的最后一封信件,其中时间、地点等都有详细记录。从这封信中可以得知康有为去世前的生活情况,这对于撰写康有为传记的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据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负责人陈永铎介绍,该信封邮戳上写有“16.9.24,北海”,这表示该信件是民国16年(即公元1927年)9月24日寄到北海的。
贾英华表示,从封文可知,此信是康有为从青岛福山路的家中寄出,此信落款中写着廿三日。
根据康有为年谱可确认的是,1927年农历二月五日,康有为的七十寿辰在上海度过。农历二月十五日,他从上海搭船前往青岛,农历二月廿八日病逝于青岛。从这天算起,康有为生前在青岛的时间最多不过13天。此信正是写于廿八日逝世前五日,故而是十分珍贵的记录。但此信为何9月24日才寄达,缘由不得而知,但或与地址写错有关。
第二封 ·首次更名为“甡” 另有含义
内容:谈及弟子张伯桢刊刻《伪经考》一事。康有为曾委托张伯桢在北京琉璃厂开设“长兴书局”经销图书,刻印发行康有为的著作数百种,直到康有为逝世。康有为毕生著述的广为传播,在晚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伯桢。
解读:第二封具有价值的信札为“致伍宪子信札一通一纸”。贾英华表示,该信札的重点不在于内容,而在于落款的“甡”字。
1917年康有为参与张勋复辟失败后,将本字“更生”改为字“更甡”。贾英华表示,“甡”的意思为重生,康有为将其解释为“从前种种只做昨日死,今日种种只做今日生”。
贾英华表示,康有为改名为“甡”,表达出了一种不为人理解的心情、渴望重生的意思。
康有为推崇君主立宪制困难重重,借此字表达对未来的期盼。
很多人都不会注意落款的名字,而恰恰是这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也正是这封信札最有价值的部分,该信札也因此具有了升值空间。
第三封·致吴佩孚信札 还原历史
内容:康有为向吴佩孚推荐伍宪子,希望伍宪子能在吴佩孚的政府里担任一点职务。通过《伍宪子传记》中所记载的“曾到洛阳,劝吴子玉(即吴佩孚)不可逼成直奉战争……惜吴不信其言。”伍宪子与吴佩孚会谈的内容,劝说吴佩孚不要参与直奉战争,但可惜吴佩孚并没有听劝。
解读:贾英华表示,从该信札中可看出直奉战争的历史细节,能看出吴佩孚的历史地位和当时中国军阀的格局。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获得了胜利,吴佩孚遂于洛阳就任“直鲁豫三省巡阅复史”。
康有为在信中为吴佩孚支招、介绍人才,拉拢吴佩孚,这足可见吴佩孚当时的社会地位。
1881年出生于广东顺德古朗乡,早年随康有为受业,加入保皇会,历任《南洋总汇报》、《国事报》等主笔,主张君主立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