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左宗棠功勋卓著 何以招杀身之祸后因祸得福
左宗棠是中兴名臣,本事大,脾气也大。脾气大就容易惹祸,左宗棠就因为自己的大脾气,差点丢了小命。
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手下当师爷的时候,深受骆秉章信任,骆秉章把湖南的大小事情,全部交给左宗棠处理。
湖南的大小官吏都知道,有事去找骆秉章,还不如直接去找左师爷管用,私下都叫左宗棠为“二巡抚”。左宗棠也不客气,虽然是个师爷,端的却是一副巡抚的架子,湖南的大小官员见了他,都要像见了巡抚那样,向他屈膝请安。
请安是清代常见的一种礼节,一般是下级见了上级,右腿跪在地上,嘴里说着吉祥话,这个大家在清宫戏里可以经常看到。
左宗棠本事再大,从道理说,也不过是湖南巡抚衙门的一个师爷,说白了就是巡抚骆秉章私人聘请的秘书,根本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湖南的大小官吏见了左宗棠,是不需要向左宗棠请安的。
不过因为左宗棠大权在握,湖南的官员也就只好屈尊,向这位真正管事的左师爷请安行礼了,左宗棠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直到遇到一位较真的人。
湖南永州知镇总兵(师长)樊燮(xiè),是个旗人,这家伙贪污公款、克扣军饷、酗酒嫖娼,什么坏事都敢干,连永州知府黄文琛也不放在眼里,两人的关系处的很不和谐。
黄文琛因公事见了左宗棠一面,樊燮知道后,心里就开始嘀咕了。因为自从左宗棠处理湖南政务以来,对那些昏庸无能的贪官打击的很厉害,樊燮觉得黄知府肯定是找左宗棠,告他的黑状去了。
樊燮觉得自己也得去见见左师爷,和左师爷拉拉关系,千万不能让左师爷把自己也当成打击对象了,于是就樊燮就到巡抚衙门去找左宗棠。
其实黄文琛去见左宗棠,压根就没樊燮什么事,都怪樊燮自己劣迹斑斑,因此做贼心虚。于是本来没事的事,硬让樊燮给搞出事来了,而且还搞成了大事。
樊燮见了左宗棠,只是拱了拱手,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下跪请安。大脾气、直性子的左宗棠就不满意了,直接就问樊燮,其他人见了我都下跪请安,你小子凭啥不跪?
樊燮平时猖狂惯了,也没把左宗棠放在眼里,当即反唇相讥。说朝廷啥时候规定,武将见了师爷要下跪,再说我是大清总兵,堂堂朝廷二品大员,凭啥向你一个举人下跪,你一个举人有啥了不起的?
樊燮这话说的没错,要知道即便是中了进士,成绩优秀的进翰林院,成绩差点的外放封个知县,算起来也不过是个七品官,和总兵这二品官还差着好几级呢,更不用说左宗棠只是个连进士也不是的举人了。
左宗棠本来就听说樊燮这人庸碌无能,只知道捞钱,在永州作威作福,心里就很讨厌他。
正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考不上进士,让一直以诸葛亮自居的左宗棠很是没面子,多年来一直是左宗棠的一块心病。
没想到樊燮竟然当面说左宗棠只是个举人,算是一下子戳到左宗棠的痛处了,脾气火爆的左宗棠当时就火了,大骂樊燮,王八蛋,滚出去。
樊燮也是横行霸道惯了,那受得了这个,两人当时就吵了起来。左宗棠一激动,就踢了樊燮一脚,还赏了他一个大嘴巴子,这下事就闹大了。
左宗棠大怒之下,以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名义向咸丰皇帝上奏折,说樊燮贪污受贿,横行不法,庸劣无能,请求朝廷将樊燮革职查办。而樊夔这边也没闲着。
左宗棠在湖南大权独揽,湖南布政使(省长)文格也是旗人,对此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文格暗地鼓动樊燮到湖北武昌,找湖南巡抚的顶头上司湖广总督官文告状。
官文也是旗人,吃喝玩乐娶小妾,样样精通,处理政务啥都不懂。据专家研究《官场现形记》里的湖广总督湍大人,其实写的就是官文。
听了樊燮的话,官文觉得这左宗棠一个小小的师爷,也太过分了,一个汉人竟敢欺负到我们旗人头上来了,这还了得,这天下还是不是我们旗人的?
官文一个奏折就把左宗棠告到咸丰皇帝那里去了,说左宗棠一个幕僚师爷,竟然把持湖南政务,发号施令,无法无天,请求朝廷按律法予以严惩。
官文的奏折十分厉害,因为清朝规定:巡抚、总督放任幕僚结交官员、替代朝廷官员处理政务的,巡抚、总督和幕僚一并严加治罪。官文奏折的意思,不仅是要将左宗棠治罪,就是巡抚骆秉章也难以逃脱。
官文如此大动干戈,深层次的原因是官文对汉人官员的敌视。很多时候,你自己太优秀,对于那些庸碌无能的来说,你就是他的敌人。
官文本身很无能,当时太平军闹得很厉害,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大力围剿下,清军已经开始占据主动,湖南湖北境内,太平军也基本绝迹,曾国藩等人一时很是风光,这让官文心里很不舒服。
既然在官文的辖区内,太平军已经处于弱势,那也就没你们这些汉人官员什么事了。官文要拿樊夔事件,来敲打下靠围剿太平军大出风头的曾国藩等人,让他们知道,这天下终归还是旗人的,还是旗人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一向脾气火爆、人缘不佳的左宗棠,就成了官文杀鸡骇猴的最佳目标。
咸丰皇帝先接到骆秉章的奏折,刚开始还没明白这件事背后隐藏的满汉官员争斗的真相,就依骆秉章所奏,将樊燮革职。很快官文的奏折也到了,这下咸丰的屁股一下子坐到官文这边来了。
咸丰和官文等人一个心思,生怕汉人官员权势太大,威胁旗人的地位,当即下旨,命官文把左宗棠抓到武昌来审问,如果属实,当即就地正法。
官文圣旨在手,当即决定,这次一定要杀掉左宗棠,严惩骆秉章。骆秉章、左宗棠一看事闹大了,赶紧找朋友商量,一时间朝廷上下的汉人官员,都开始为此案活动起来,想尽办法要救左宗棠、骆秉章二人。
左宗棠也没想到这事居然闹这么大,南方各省太平军到处都是,而湖南却独享太平,还不是因为自己没日没夜的为朝廷效力。
回想多年来自己为朝廷鞠躬尽瘁,保湖南一省平安,立下大功,朝廷不但不封赏自己,反而要杀自己,左宗棠心中感到无比凄凉。
左宗棠觉得要是就这么被朝廷杀了,也太窝囊了,因此以上京科考为名,辞去师爷的差事,离开了巡抚衙门。
左宗棠原本想去北京,好友胡林翼知道后写信劝阻他说,朝廷正要查办你,你去北京不是自投罗网吗?
此时的左宗棠,湖南待不下去,官文要抓他,上北京又是自投罗网,一时间左宗棠只觉得天下之大,竟然没有自己容身之地,不仅仰天长叹、万念俱灰。
左宗棠的遭遇,令人不仅想起《天龙八部》里的乔峰来。左宗棠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去投靠曾国藩的湘军,他决心身先士卒,为湘军冲锋陷阵死在战场上算了,好歹也算死的轰轰烈烈,好过被朝廷定罪砍头。
曾国藩、胡林翼等人也没闲着,想方设法营救骆秉章、左宗棠。后来终于找到咸丰皇帝十分信任的户部尚书肃顺,肃顺答应愿意帮忙。
肃顺虽然是旗人,但是很有才干,认为当时天下大乱,应该重用汉人。肃顺经常说:“咱们旗人混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在肃顺的大力帮助下,咸丰的态度有所松动。
朝廷南书房侍读学士(顾问)潘祖荫也向咸丰皇帝上奏折,历数多年来左宗棠为湖南、为朝廷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这份奏折中,潘祖荫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后来这句话被广为传颂,让左宗棠名扬天下。
也是左宗棠命不该绝,正在危急时刻,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破清军围困天京(南京)的江南大营。朝廷上下为之震动。
咸丰皇帝这也才明白过来,看来剿灭太平军,还得要依靠曾国藩等这班汉人,骆秉章、左宗棠为剿灭太平军也立有大功,现在还不是与他们翻脸的时候。
于是咸丰皇帝不仅不再追究左宗棠,反而为了笼络左宗棠,下旨任命左宗棠为四品候补京堂,帮助曾国藩办理军务。
忠王李秀成,算是在关键时刻,帮了左宗棠的大忙,左宗棠因祸得福,由此完成了他人生命运的一次大转折。
樊燮案是晚清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自此以后,由于满清贵族的昏庸无能,在太平军改朝换代的巨大压力下,朝廷不得不默认汉人逐渐掌握清朝大权的这一事实,逐渐改变了清朝立国二百年来,满人掌权的历史,一大批汉人官员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而被革职的樊燮,心中郁郁不平,觉得左宗棠不就是欺负自己没文化吗?因此樊燮回家后,督促他的两个儿子努力读书,让他们的功名,一定要超过只是个举人的左宗棠。
樊燮让两个儿子待在阁楼上,抽掉梯子,不让儿子下来,好让他们专心读书,并让他们穿上女人的衣服,等他们考中举人,和左宗棠的功名一样,才允许重新换回男人的衣服。
樊燮的两个儿子还算争气,后来都考中进士,其中一个还是晚清小有名气的诗人。虽然他俩在功名上高于左宗棠的举人,可两人终究是平常之才,为朝廷为国家没有什么建树,和为国家建有大功,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相比,远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