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真实遗嘱被篡改 王朝瞬息间土崩瓦解
“朕有一个最大的梦想,但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了。”公元前210年,中国最强势的人——千古一帝秦始皇病入膏肓。他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不得不在死神面前慨叹人生的无奈。他举倾国之力狂热地寻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即便牺牲万千人的性命而血流成河,即便耗尽国家的所有财产而让金银铺满求仙的道路,世俗的力量仍然有限,完成中国统一伟业的秦始皇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而且是最彻底的失败—死亡!
当身体尚未完全衰竭时,秦始皇仍强烈地排斥着死亡,仍然坚决地抵触着。他甚至仍然固执地认为,世间事没有他办不成的,他是天之子,是神,无所不能。他建立了古往今来任何人无法企及的不世伟业,他从来没有失败过,这一次仍不应该失败。
《史记》记载:“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的病已重到临近死亡的状况,身边的大臣近侍却没有任何一人敢提半个死字。因为谁都知道,暴戾的皇帝一旦听到这个字眼,后果就会非常严重——最亲近的人也可能遭受最残酷的惩罚。
自视最伟大的秦始皇向来只看重自己的性命,只要他乐意,他可以在瞬息间取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的项上人头。
秦始皇弥留之际,他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对后事做一切实的安排。他将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召来,令赵高代他写信给公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合咸阳而葬。”就是命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迅速到咸阳治办丧事和安葬。
信写好后,盖上玉玺,密封起来,马上就要发送出去。只是,此遗嘱写得太晚了,尚未发出,秦始皇即迅速死去。
或许只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假如秦始皇死得稍微晚一点点,以他的绝对权威,只要他活着,就没有任何人胆敢扣留遗嘱,那么,遗嘱会被发出,然后到达扶苏手中,则整个王朝的命运将会没有那么多悬念。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秦始皇真实的遗嘱中。他令扶苏返回咸阳,意思再清楚不过,就是让扶苏当他的接班人。这一安排应是秦始皇晚年最明智的举措,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作为秦始皇的嫡长子,扶苏在名义上是最合适的皇权接手人。以皇长子身份继位,名正言顺,可以极大地减少其他皇子对皇位的觊觎,有利于皇权平稳过渡;
二、扶苏是一个很有能力、文武双全的人,即便拥护其他皇子的大臣(例如赵高)也不能不承认扶苏的能力。秦始皇喜欢的皇位继承人当然必须是有能力的;
三、扶苏有帝王气魄。在其他人(包括秦始皇的其他儿子)都在秦始皇的淫威之下不敢直言时,只有扶苏数次直谏,表达出相对独立的治国理念。尽管扶苏的举动曾使秦始皇很不高兴,甚至把他赶出京城.,但秦始皇在冷静时会想到:这才是自己的儿子呢。倘若只是一个阿谀奉承的无能之辈,秦始皇怎能放心把国家社稷的重任交付给他;
四、返回头来看,即便秦始皇将扶苏赶出京城的时候,他还是给自己的长子留了余地。他派扶苏去监管边疆拥有三十多万大军且在朝廷及军队中最有威信的蒙恬。扶苏跟蒙恬相处很好,蒙恬及其家族均忠于秦王朝,如此,秦始皇将皇权交给扶苏后,扶苏就会在蒙恬及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持下,稳稳地把握住局面,从而避免出现秦始皇一死而混乱的局面。
为了整个王朝的命运,作为一个非凡的政治人物,秦始皇临终前的安排实际上是他多年来观察、比较、苦心安排的结果,是他所有的政治智慧最后的结晶。这本来是非常明智的,但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刚刚死去,最有权威的遗嘱便被篡改,梦想传万世的王朝也在瞬息间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