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最害怕的敌人是谁?竟是孙承宗与袁可立
如果说后金最可怕的敌人是谁,有些人认为是袁崇焕,也有人认为是熊廷弼,但是实际上最令后金政权畏惧的是孙承宗与袁可立。
帝师督辽——孙承宗的生死决杀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人。明末军事战略家。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而后替代王在晋为蓟辽督师,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天启二年,鉴于辽东战局日趋糜烂,孙承宗自请督辽,天启帝亲送孙承宗出京城。孙承宗上任后,让江应诏制定军事编制,让袁崇焕建造营房,李秉诚训练火器装备,鹿善继、王则古处理军需物资,沈棨、杜应芳维修甲仗,孙元化修筑炮台,宋献、程仑购买军马,万有孚采伐树木,祖大寿辅助金冠守觉华岛,陈谏助赵率教守前屯,鲁之甲拯救难民,杨应乾招募辽人编制成军队。宁远城修复,关外的守备器械也已建造完毕,孙承宗上书朱由校请求发军饷二十四万,这样就可以大举进攻了,但兵部和工部却横加阻挠,劝谏朱由校不能给钱,孙承宗上书催促无果,孙承宗大军因此没有出征。
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在这样相对安定的大背景下,按照战功来衡量,似乎孙承宗有些碌碌无为。然当时的兵部尚书王永光对孙承宗和袁可立积极防御的一番作为作过很中肯的评价:“兵家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孙阁老之所以打的都是小仗,是因为建奴知道他能打仗,再加上袁军门的水军牵制,后金不肯贸然来碰他的霉头,所以两年下来,孙阁老和袁军门一直没有发动大战役的机会,而发动战略总反攻把后金赶出去的机会又不成熟。但反过来说,孙阁老在无形中为朝廷省下了许多军费,确保了山海关安然无恙,使明朝有了更多的机会养精蓄锐,充分显示了天朝的不战之威。”首辅孔贞运评价道:“公久历海上,凡地形险易,军储盈缩,将吏能否,虏情向背皆洞若烛照,故登莱终公之任销锋卧鼓。”(《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肯定了孙承宗和袁可立积极防御之功。
天启五年,给事中郭兴治请求朝中大臣讨论孙承宗的去留问题,很多人都弹劾孙承宗说他冒领军饷,而吏部尚书崔景荣支持孙承宗,朱由校于是下诏让孙承宗继续督师辽东,却让孙承宗精兵简将,减少军饷。而孙承宗刚刚派遣诸将分别驻守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石屯等地,扩张二百里,将尤世禄、李秉诚等将罢免,裁剪军队一万七千人,节省开支六十八万,不久马世龙兵败,孙承宗被迫辞官,结束了自己第一次抗清的努力。孙承宗在督师辽东四年,前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两个火器营,八个前锋后劲营,制造甲胄、军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装备有几百万,开疆扩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年收入十五万。
崇祯即位后,是朱由检下诏仍以孙承宗原来的官职兼任兵部尚书去驻守通州。孙承宗入宫后,朱由检在平台召见,问孙承宗的退敌策略,孙承宗说:”我听说袁崇焕驻守蓟州,满桂驻守顺义,侯世禄驻守三河,这是防守的好策略。但又听说尤世威回昌平,侯世禄驻守通州,有些不合时宜。“朱由检问:”你打算守三河是什么意思?“孙承宗说:”守三河可以阻止敌人西奔,遏制敌人南下。“朱由检觉得孙承宗的计策很好,又问:”那又要怎么保卫京都。“孙承宗说:”在危急的时刻,不能让守城人忍受饥饿寒冷,整备好军备,犒劳将士们,巩固人心。“孙承宗的计策朱由检都觉得很好,于是对孙承宗说:”你可以不去通州,就在京城总督内外军务,运筹帷幄。“
于是孙承宗让首辅韩爌修筑关防,又亲自到都城各处巡防,第二天半夜,朱由检突然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孙承宗于是领二十七名骑兵出东便门,直奔通州,与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固守通州。但不久之后,清军绕道直逼京都,孙承宗于是派遣尤岱率领三千骑兵支援,派遣刘国柱率领二千兵马与尤岱回合,调三千密云兵驻守东直门,五千保定兵驻守广宁门,又派人收复马兰、三屯二城
崇祯四年(1631年),孙承宗巡视松山、锦州等,上书朱由检关内外政事,朱由检全部采纳,又加孙承宗太傅,兼领尚书的封路,子孙世袭尚宝司丞,又赏赐蟒服钱币。同年七月,大凌河兵败,孙承宗抱病督辽,却被言官弹劾丧师辱国。孙承宗于是以病请辞。孙承宗又上书边关政务共计十六件事,但朱由检见书后却不采纳。孙承宗于是在高阳城居住七年,朱由检屡次召用,孙承宗全都拒绝。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大举进攻,十一月,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城,城破被擒,清军多次劝降不得,多尔衮命令清兵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拖死。孙承宗举家殉国。
(有一说法,孙承宗留以襁褓曾孙,此人后裔为孙殿英)《明史》认为孙承宗不死,满清必亡。
海上长城——登莱巡抚袁可立
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睢阳卫军籍,明睢州城(河南睢县)内人。举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苏州府推官、山西道监察御史,万历二十三年因建言被罢官。泰昌元年起尚宝司司氶、本司少卿、太仆寺少卿,天启二年升通政使司左通政、侍经筵、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天启四年春告病罢官。天启五年起兵部右侍郎,六年转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天启六年十一月忤逆魏忠贤再遭罢官。南都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立朝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曾经被誉为“后金粉碎机”由于袁可立太过厉害,以至于满清对其恨之入骨,在此后将其传记,记载尽数销毁,终清一朝整个史界对袁可立十分忌惮,所有传记史料均被删削,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因载有董其昌所撰《节寰袁公行状》册和《重修宋忠武岳鄂王精忠祠记》册,二文多有“诋斥满洲语句”。该书及其作者竟因此险遭毁版和杀头之灾。甚至于到晚清时期明崇祯皇帝为袁可立敕建的“袁尚书大石坊”也被睢州地方官员强行拆毁。
导致袁可立从历史中消失,长久以来居然无人知道其存在,但是黄道周《节寰袁公传》、高攀龙《答袁节寰中丞》、孔贞运《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流传于世还是让袁可立留名青史。
袁可立是战略大家,也是一个刑法高手,多次理冤狱,犯上触颜,袁可立正直敢言,是晚明少见的干练之才。二十八岁弹劾炙手可热的应天巡抚,平反苏州太守石昆玉冤案。以御史巡视西城,惩办权贵;因直谏触帝怒,削职为民二十六年,史称“震门之冤”。泰昌立,起袁可立自民间,官拜兵部左侍郎,廷推南都户部尚书,改兵部,因公开反对魏忠贤再遭罢官。皇帝念可立登莱劳,授兵部尚书,特准驰驿乘传归。
天启年广宁失守,朝野震动,京师戒严。天启帝日夜为边事所忧,先后将孙承宗和袁可立两位帝师忍痛推出赴边。天启二年四月十四日,帝以“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 加左通政袁可立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命飞挽,以专征。而尔振迅宏才,旌旗立为色变。
袁可立抚登三载,厉兵秣马,积有战船四千艘,组成了一支五万余人的水陆师军队,与枢辅孙承宗、津抚李邦华、总兵毛文龙、沈有容戮力策应,形成“百里棋布,鼎足传烽”的犄角之势,确保了明朝沿海疆域一带的平安,并大大牵制削弱了后金对明山海关一带的战斗力。袁可立拓地筑城,招集安置逃难流民,屯兵各岛间,步步向前推进海上防御,使努尔哈赤就地蜷缩无以西窥。
这期间,袁可立在同年焦竑的推荐下结识了和自己同年同月出生的徐光启,徐光启在兵器方面的才干很快得到袁可立的充分赏识,后来二人在战略思想上都主张加强对朝鲜的控制。袁可立倚皇城岛和旅顺一线为基点,向东向北拓地筑城数百公里。
天启三年六月初四,袁可立令属下的两镇兵马奇兵出袭,沈有容起兵“自皇城岛掩袭旅顺南四卫”策应于南,毛文龙“自皮岛掩袭镇江九连城”抄袭于北,后金军队遭受重创。朱家龙从千家庄出袭,王辅从凤凰城进军。在南岸沈有容的策应下,毛文龙命大将张盘率部从麻洋岛登岸,相机规取后金所占领的金州和旅顺。总兵毛文龙则自统八千马步精锐,从镇江、汤站一路进击剿杀。
天启三年春夏间,努尔哈赤下令大肆屠戮旅顺和金州一带的百姓,袁可立令登莱水师“联络诸岛,收复旅顺”,当年七月初二日,张盘率领军队和登莱招抚的辽民混编的队伍一举打下金州,乘胜收复要塞旅顺、望海堡和红嘴堡等战略要地,使辽南数百里土地重新收归于明朝。当年十月初五,大将张盘率领明军于城中设伏,再次大败后金军,并乘势收复复州和永宁。后金“器械、铳炮俱掷弃而奔。”明朝野相庆,以为
“设镇以来自未有此捷也。在袁可立的精心筹划下,明朝沿海大部分要地失而复得,后金“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所余者酉虏千人而已。”——《明熹宗实录》
金州和旅顺等地的收复,等于是在辽海开辟了辽东战场的新局面,使登莱、旅顺、皮岛、宽叆等地连为一线,形成了一道新的屏障,解除了后金对山东半岛的军事威胁,令明朝二千里海疆重新得到巩固,并完成了对后金的海上军事封锁,加重了后金占领区内粮食等战略物资的紧张状况。
此外袁可立策反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这对后金军心打击是空前的,一时汉官降将瓦解殆尽。“公纳刘爱塔之降,以开奴携二,一时中国叛将被奴诛夷殆尽。虏因弃金、复诸城,而举四百里丧地复归版图焉,遗憾的是刘爱塔没有受到袁崇焕的重用,最终战死沙场。而袁可立的苦心经营海务计划,被魏忠贤处处掣肘,最终孙承宗与袁可立先后去职,袁可立去后,毛文龙失去节制,最终被袁崇焕杀死,也导致袁崇焕与袁可立间隙日深。
崇祯六年(1633年)十月十一日,袁可立薨,与徐光启同年生死。大宗伯董其昌言于帝,帝谴使至睢州祭葬,首辅孔贞运亲为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