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碑位于哪里 李陵碑遗址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李陵碑
在《杨家府演义》中有一段记载,其记载在吴家窑镇那一带,曾有两个建筑物,一个是苏武庙,而有些人又称它为李陵庙,另一个是李陵碑,都认为这些都是位于如今的山西省境内。但是关于这些遗址的建造年代依旧是个迷,史书上根本没有任何的记载,只能靠考古学家们进行推测。
关于李陵碑还有一个典故,在宋代的时候,咋们的宋军跟契丹军队大战于金沙滩,宋军的元帅是潘美,其中有个将领叫杨业,他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提出要诱敌深入,希望元帅能够采纳这个计策,但是多次遭到潘美的拒绝,反而命令他要去硬拼。杨业只好接下命令,但他希望宋军的主力兵在陈家谷接应一下他,但是潘美非常的不配合,见到契丹军队之后,竟然望风而逃。导致身处战斗的杨业缺乏支援,而陷入了绝境,最终被俘虏,但是他是绝食而死。在京剧中,为了彰显杨业的不屈和报效祖国的精神,就使其撞死在李陵碑下,虽然这种艺术表达手法,经过了一系列的加工,并有些夸张,但更能彰显英雄的悲壮。
而李陵碑的主人李陵,他跟杨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他也是同样得不到李广利的支援,最终在战场上被俘虏。但是他缺乏杨业的坚毅,选择了绝世自杀,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活下去的行为,那就是投降。也许在军队里面,这种情况死了反而比活着更让人敬佩,但是谁又生来不怕死呢。因此,杨业撞李陵碑,此乃真英雄也。
公孙敖迎李陵
李陵,字少卿,西汉时期的将领,很擅长骑马射箭,有仁爱之心,在军营中能善待士兵,有仁爱之心,在外风评不错,颇有美名。是中国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乃是名门之后。汉武帝认为李陵有其祖父飞将军的风范,下令让他率领八百名骑兵。
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兵去攻打在天山一带的右贤王,汉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去为大军押送粮草。李陵拒绝他的士兵都是能独当一面,不想做那运输粮草的军队。结果李陵请命以五千的步兵想以少胜多,直捣单于的王庭。汉武帝被他的勇气所感动便同意李陵这么做,并下令路博德领兵在行军途中接应李陵。.
而后,李陵孤军深入,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被三万多的骑兵包围,李陵的军队在杀死数千的匈奴后,向南方突围,把匈奴引向塞边,匈奴久攻不下准备撤走时,一个叫管敢的军候因无法忍受校尉的凌辱投降匈奴,告诉单于,李陵没有后援也没有箭矢了。李陵在血战之后被俘。在边塞把这一情况告诉汉武帝后,汉武帝大为震怒,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情被迁怒受了腐刑。
很久之后,汉武帝想到李陵是因为没有援助才被俘的,这才派使者赏赐了李陵军队残留下的士兵。在李陵待在匈奴一年后,汉武帝终于派公孙敖去接李陵,但是公孙敖无功而返,还诬陷李陵说,李陵帮匈奴人练兵所以才没有把李陵接回来。汉武帝就把李陵的全家都杀了。
李陵事件
何为李陵事件呢?其缘由是在公元前99年的时候,原本汉武帝就派李广利将军去讨伐匈奴,而命令李陵去押运粮草。但是李陵恳请自己能够率领5千人去攻打王廷,但是却遭受到单于的主力军,遭到8万骑兵的围攻,李陵缺乏后方的补给,于是,只好投降。
在李陵兵败之后,这个消息传回长安,原本汉武帝以为他已经死了,却听到李陵投降于匈奴,愤怒万分。在这种情况下,朝中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已经怒了,就马上趋炎附势,前几天还在夸耀李陵的勇猛,现在就诋毁李陵,指责李陵的以往罪责,只是为了附和皇帝。汉武帝就问了一下身边的史官司马迁有何看法,司马迁一方面想安抚汉武帝愤怒的心情,一方面对这些趋炎附势的百官感到痛恨,还是尽可能去维护李陵。他认为李陵为人友善,对待士兵和朋友都是有礼有貌,经常做一些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事情,李陵的所作所为都被人看在眼里,这些百官为了保全自己和家庭,眼见李陵出兵不利,就开始诋毁,真是小人的作为。司马迁说:“李陵的爱国行为,经常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有国士的风范。如今他失利之后,大臣们为了保全自己都一味的诋毁,此举真让人痛心。李陵孤军深入,却遭遇到敌军主力,因为粮草不足,他才会投降,但他之前也杀戮了一万多的匈奴兵,还不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现在投降,也许就是为了日后报答祖国,才出此下策。”
司马迁说完这些话之后,彻底惹怒了汉武帝,将其打入大牢。这起案子落到了杜周手中,此人早已经是臭名远扬,在肉体和精神上折磨司马迁。后来,汉武帝得知李陵率匈奴兵来攻打自己,甚为恼火,就命人将其三族杀害,判司马迁为死刑。当然汉朝有规定,判死刑的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减免,司马迁的家庭交不起这个钱,选择了第二种,那就是宫刑。
这起事件,就被后人称之为李陵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