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何人促成芈月被废主导白起自杀的牛人?
范雎,这个名字,对于有些朋友来讲,还是有些许的陌生。没关系,我说另外两个人,大家就不陌生了。一个是芈月,一个是“人屠”白起。说范雎,为何要说这两个人呢?简单!因为这两位都是被范雎给搞下去的。《芈月传》很火,那就先说说范雎是怎样把叱咤风云了41年的秦宣太后给搞下台的。
大家清楚,秦宣太后芈八子,主政长达41年,他的儿子秦昭襄王嬴稷,一直活在芈八子的影子里。芈八子一直不还政于秦昭王,一方面是芈八子的霸权,另一方面是外戚的势力,还有一方面就是秦昭王自己,他有心想真正的亲政,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没有行动的原因,也简单,没有一个能让他下决心的臣子。
范雎就是秦昭王一直想得到的那个臣子,范雎的出现也恰到好处。他出现的时候,秦宣太后芈八子已是垂垂老矣。垂垂老矣的秦宣太后并没有想真正还政于秦昭王的心思。对于春秋战国,大家应该是清楚的,类似于“田氏代齐”这种事不止发生了一次。秦国有可能发生吗?当然有。假如不是范雎的出现,这种可能,也许能成真。范雎与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谋士一样,早期也受到过羞辱和死亡的威胁。他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时,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之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改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入秦时,秦昭襄王在位已36年,国势强盛。这强盛不是秦昭王的功劳,最大的功劳当属他的母亲秦宣太后芈八子和以魏冉为首的“四贵”。当时秦国上下虽人才济济,但“四贵”掌权,排斥异己;秦昭王深居宫中,又被权臣贵戚所包围。之前类似苏秦、张仪等谋土说客太多,又良莠不分。秦国上层对来自诸侯各国的宾客辩士没有好印象。因而,范雎没有机会向秦昭王陈述安邦治国计策。在秦国呆了一年之后,范雎对秦昭王有了更加准确的判断。于是上书秦昭王,直接点中了秦昭王的软肋,抨击了权贵专权专利。秦昭王看后大喜,他早已对权贵专权专利感到担忧,现在出现了一位可能帮他解决问题的谋士,他非常高兴。于是,召见范雎。
范雎见到秦昭王,先铺垫一番,然后点出了秦国的弊端隐患:“大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谄。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终身迷惑,难以明断善恶。长此以往,大者宗庙倾覆,小者自身孤危。这是臣最恐惧的。”这点,说的秦昭王心服口服。之后的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帮助秦昭王打了几次胜仗,得到了秦昭王的进一步信任。公元前266年,范雎开始在内政方面实施变革,推行“强干弱枝”的方针,加强中央王权。秦昭王废宣太后,罢免穰侯魏冉相位,命其回到封邑,后又驱逐其他“三贵”。至此,范雎成功的将秦宣太后搞下台,也把自己推上了相位。
范雎虽说有才华,但他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接下来他将纵横沙场的白起“拉下马”,以至于白起被赐自尽。范雎与白起本身没有太大的矛盾,唯一的矛盾就是范雎小肚鸡肠妒忌白起。但,公元前259年,秦军复定上党,再取太原,威震三晋。韩、赵两国惊恐万分,忙求救苏代。苏代是苏秦的弟弟,那嘴上功夫也是不一般,三说两说,范雎进了套。他进谏说:“秦兵劳苦,请许韩、赵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秦昭王准请。可白起不想就此罢兵,因此,白起与范雎结怨。不久之后,范雎复命王陵攻赵都邯郸。王陵屡屡受挫,损兵折将。一年后,秦昭王用白起取代王陵进兵赵国。白起因有病在身,又怨恨范雎先前掣肘,故拒不接受王命。不接王命就不接吧,可白起那张嘴给他惹了祸。
白起请不动,秦昭王只好派王齮替代王陵,进攻赵都。仍然迟迟不能攻下邯郸,后遇春申君、信陵君率数十万大军救援邯郸,王齮大败。秦昭王闻秦军大败,心中烦恼。白起却在这个时候跟秦昭王说:“不听臣计,今日如何!”昭王脸上挂不住,发怒。发怒也没办法,既然你白起厉害,就用你吧。可白起不知好歹,又装病。秦昭王一气之下,革去了白起的军职,将其削为平民,逐出咸阳。白起行至杜邮,范雎告诉秦昭王不能留下后患。秦昭王差使者追赶白起,赐剑令其自裁。就这样,一代战神死了。秦宣太后、白起,其中任何一个都能是惹不起的主。可他范雎却能将此二人搞下台,真是厉害。
之后,范雎奏请昭王,盛赞蔡泽之贤,荐蔡泽代己为相。秦昭王五十二年,范雎称病逊去相位,不久死于其封地应城。范雎上承孝公、商鞅变法,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李斯曾高度评价范雎对秦国的建树和贡献:“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