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孔子也会报复 孔子为什么要诋毁卫灵公
孔子曾对人说卫灵公是无道昏君,康子听到后反问他:“既然如此,卫国为什么没有败亡?”孔子解释说:“卫国有仲叔圉负责外交,祝鮀负责祭祀。王孙贾掌控军队,因为这个,怎么会败亡!”这个回答已不攻自破,能是用贤臣就不是无道昏君,无道昏君必然不能使用贤臣。(对话见之于《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翻译成现代文则是:孔子谈论起卫灵公种种倒行逆施及昏聩无能,康子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败亡?”孔子解释说:“卫国有仲叔圉负责外交,祝鮀负责祭祀。王孙贾掌控军队,因为这个,怎么会败亡!
卫灵公是不是无道昏君,看一下试试就能清楚。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姓姬名元。生于公元前540年,卒于公元前493年,他的功绩有几点。
一,平定四家贵族势力的联合叛乱。第一次,据《左传》记载: 昭公二十年,因灵公之兄絷轻慢卫国左司寇齐豹,得罪了北宫喜、褚师圃,遂与齐豹、公子朝联手叛乱。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卫灵公还在平寿,得知叛乱发生后返都,但时局已失控,灵公只得带少数人逃至死鸟(地名,离濮不远),不久北宫喜家宰攻杀齐豹,灵公当晚赶回国都与北宫氏盟约,首先稳住这一支力量。第二天又跟“国人”盟誓,迅速稳定了局势,然后开始追究责任,褚师圃、公子朝看到大势已去,只好逃亡到晋国。卫灵公杀了叛乱根源之一的宣姜,彻底稳定了卫国局势。北宫氏因“平乱”之功,势力已日渐壮大,几乎已不能控制。卫灵公与齐景公密谋,先派北宫结出使齐国,让齐景公找理由把北宫结抓起来并出兵侵卫。卫灵公把齐国入侵的责任归咎北宫结,趁机削弱北宫氏势力,然后和齐景公盟约让其退兵,既解决了北宫氏尾大不掉的威胁,又不使大臣心生疑心,同时加强了与齐国联盟关系,可谓是一石三鸟。
二,能接受批评建议。鲁国伐晋时,没有向卫国借道竟直接通过,返回时依然如此。卫灵公派兵追击,经公叔文子劝阻,卫灵公遂将追兵召回。
卫灵公在冬天大兴土木开凿水池,大臣宛春以天寒地冻,百姓难耐严寒加以劝阻。卫灵公亲自查看后下令停工。另有大臣说:您不知天寒而下令凿池,如今因宛春劝阻而作罢,必然是德归宛春,怨归于您。卫灵公说:“不然。宛春只是鲁国一个普通人,是我任用他成为大夫,过去大家不知道宛春,今天我让他们都知道好了。宛春有善举,我则有用他的善举,宛春的善举,不也是我的善举吗?”
三,威望崇高。卫国是小国,但在卫灵公时日渐强盛。公元前501年,为支援齐国,卫灵公率五百乘兵车欲过中牟,当时晋国有兵车千乘在那里防卫,卫灵公豪情地说:前进!卫国兵车是中牟兵车的一半,我抵他们的另一半,加起来正好匹敌!
晋国本想乘机教训卫国,况且在力量对比、主客之势上,对卫国都很不利。二十年前因未遂政变从卫国逃亡在中牟的褚师圃却说:“卫国的兵力虽少,但卫灵公在,他是不可战胜的,还不如去攻打齐国的军队。”中牟果然放弃卫军攻打齐军,可见灵公当年的威望。
据《孔子家语》载: 鲁哀公曾问孔子:“现在的国君谁最贤?”孔子回答说:“最贤的我还没见过,似乎只有卫灵公能勉强算上。”哀公又问:“听说灵公闺门之内无别(指南子参政),你怎么说他是贤君?”孔子答道:“我说的是他在朝廷的行事,不是指家里的事情。”哀公再问:“他在朝廷上行事如何?”孔子讲了卫灵公选贤任能的几件事,由此可见孔子对卫灵公评价。
孔子在鲁国不得志,开始跑官要官的“周游列国”,公元前497年,第一站就到了卫国在那里住了四年,不惜走后门拜见南子,为的是谋一官半职。大概卫灵公知道孔子浪得了一个虚名,为敞开招贤之路,给他每年六万斛粟米的俸禄,却不任用。这是孔子诋毁卫灵公实质所在,由此可见这位大成至圣先师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