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解缙为何沦落到冻饿而死 解缙怎么死的
据史料记载,解缙死于冻死。这似乎是铁板钉钉毫无疑问的了。但为何会被冻死,却众说纷纭,观点不一。笔者在网络中,曾看过这样的观点,认为解缙是马屁精,后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拍马屁拍错了地方而致死。真是这样吗?笔者很想替解缙叫声冤枉。
解缙(1369年-1415年),明代第二位内阁首辅、著名学者。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洪武十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这段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说解缙死于拍马屁之观点的荒谬。显然,“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才是他真正的死因。
解缙自幼好学,才思敏捷,十九岁中进士,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后因上“万言书”和指名道姓批评朝政及官吏,惹得太祖不悦,被罢官八年之久。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不久,又被排挤出朝。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解缙贬广西,降为布政使司参议,在广西逗留约两年。永乐八年(1410年)他奔赴京城,私下谒见太子。事被高煦发觉,说他私觐东宫,必有隐谋。明成祖非常生气,将他逮捕下狱。他在狱中被关了五年,一次锦衣卫上报囚犯名册,成祖见了解缙的名字,问道:“解缙还在吗?”稍露怜惜之意。高煦得知此事,害怕成祖重新起用解缙,于是密令用酒灌醉他,而后拖到积雪中活活冻死。时为永乐十三年(1415年),年仅四十七岁。
从解缙一生简历看,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虽一再被皇帝器重,也一再被帝王贬官或罢官。一切的一切,借由“为人所忌”而致。最终也因同样原因,死于非命。
究竟解缙是被谁“所忌”呢?
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看不惯解缙动辄指责政府的言行。解缙初入仕,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缙。太祖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太祖处死,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文革疏《论袁泰奸黠状》,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这连续的作为,让朱元璋很头疼,只好让他回家八年。(朱元璋语:“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其次,是得罪了“小人”明成祖朱棣次子高煦。永乐三年(1405),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当时成祖想立次子高煦为太子,但解缙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解缙为说服皇上,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原来,明成祖很喜欢朱高炽之子朱瞻基。于是两人相视而笑。最后同意立长子高炽为太子,次子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从此,高煦深恨解缙。太子虽立,仍不为成祖所喜。解缙进谏说:“这样做会引起争端,不好。”成祖不悦,认为他是有意离间,加以高煦挑拨,成祖一怒之下,便将解缙贬到广西。永乐八年(1410)解缙入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高炽而返。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成祖为此震怒,诏令将解缙逮捕入狱。缙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并株连多人。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415年2月22日)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缙的名字问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缙犹在耶?”纲一贯草菅人命,深为解缙憎恨。因此,他怕成祖赦免和启用解缙,便赶回狱中,假意置酒祝贺,将缙灌醉,活埋于雪中而死。
细细想来,解缙之死原因已经跃然纸上,他吃亏不在拍马屁上,恰恰是过于锋芒毕露,过于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朱元璋是皇帝,他又不是神人,哪里会大度到任人指责其统治的好坏?朱棣是皇帝,他也不是圣人,哪里会没有点私心杂念并任人指教随意摆布?朱高煦是皇子,想当太子即位是梦寐以求的事,哪里允许别人其中插上一杠破坏其美事?假若解缙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绝不至于落得这般的凄惨下场;假如解缙有和珅般的溜须拍马本事,肯定能升官发财的辉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