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名将苏定方 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民族英雄
由于《隋唐演义》流传甚广,影响颇深。大家一提起唐朝名将,说的不是秦琼、尉迟恭,就是李靖、徐茂公,最不济也是程咬金、侯君集,但是在小编心中最能代表大唐名将风范的是我老乡━冀州苏定方,据说他是中国打的最远,胜利跨度最大的人。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人。小时候,赶上隋乱,十五岁时便追随父亲苏邕冲锋陷阵,苏邕死后,信都郡(冀州)郡守令其接替父亲,统领部众。他先在郡南大破贼首张金称,又在郡西打败了杨公卿,从此叛军们不敢挨近州县边境,乡里依赖他得以安定,可谓是少而守护一方。
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从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前往碛口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二月初八夜,苏定方率领二百名手持弓弩的骑兵乘雾突袭突厥的牙账(将帅所居的营帐),颉利可汗狼狈散逃。李靖大军赶到,杀得东突厥溃不成军斩首万余级,俘虏十余万。李勣(徐茂公)部也俘五万余人而回。阴山之战,唐军大获全胜,彻底击败东突厥。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败走后,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率众俘获,东突厥遂亡,其地尽归唐境。大破颉利可汗牙帐的苏定方以战功授左武候中郎将,后又迁任左卫中郎将。
永徽六年(655年)五月十四日,苏定方随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程咬金)征讨西突厥,被任命为前军总管。12月,两军开都河相遇发生主力决战。突厥前锋2万人率先与唐军激战,双方连续爆发战斗,未分胜负已成对峙之势。此时另一支突厥骑兵2万突然加入战斗,唐军无法抵挡,接近崩溃。就在此时,苏定方亲率500骑兵从背后向数万突厥骑兵发起冲锋,一头撞进人数比自己多80倍的数万突厥大军阵中,拼命厮杀,成功扰乱突厥军阵势,正面唐军乘机发动反击,追击20里,斩首1500人。
但是,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定方的功劳,假称另有诏命,夺取指挥权,胡乱指挥,命令唐军结成方阵,辎重于方阵中间,四面布置部队,人马皆披甲战术进行步步为营式的进攻。结果因为机动力低下,丧失进攻主动性。再加上王文度擅自杀降,谋取财物,招致突厥人拼死抵抗,最终唐军失败班师。王文度矫诏特除名为民,程知节亦遭撤职处分,唯苏定方因为不取不义之财,未受处分。
显庆二年(657年)春,朝廷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再次征讨西突厥。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闻讯,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应战。苏定方率汉军及回纥兵一万余人同西突厥展开战斗。沙钵罗可汗因苏定方人马太少而轻视他,军队左右翼展开包围苏定方。苏定方让步兵占据制高点,集中长矛一致朝外,亲自率领强劲骑兵在北边的平地上摆好阵势。西突厥军向步兵阵地发起了三次冲锋,均不能攻入,苏定方乘乱进攻,在三十里的战线上展开激战,斩杀人马数万,贼众大奔溃逃。
第二天适逢天降大雪,积雪“平地二尺”,部将请求稍事休息,苏定方说:“敌人依恃大雪,以为我军不能前进,必休整兵马,现进军乘其不备则可以追赶上,如果迟缓放纵让他们远逃而去,那就不能擒获了!”于是领兵踏雪进发,昼夜兼程200多里,打败了阿史那贺鲁属下几万人,贺鲁率其残部继续逃亡,唐军穷追不舍,穷追猛打,终于生擒阿史那贺鲁,大唐帝国的势力也因此延伸至中亚。其踏雪夜追沙钵罗可汗一幕堪称唐代著名边塞诗《塞下曲》的真实写照:“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最可贵的是,胜利之后,苏定方令西突厥诸部各归所居,开通道路,设置邮驿,掩埋尸骨,慰问疾苦,划定部落地界,恢复生产,并将沙钵罗可汗掳掠的财物、牲畜等,全部归还原主,不取分毫。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西域思结部酋长都曼胁迫疏勒、朱俱般、葱岭三国反叛大唐,苏定方被任命为安抚大使。苏定方亲自挑选精兵一万、精骑三千,即刻出发,电闪雷鸣般地扑向都曼驻地,闪电战让都曼阵脚大乱,很快败走马保城。唐军将马保城四面围住,都曼无奈之下,只好出城向苏定方投降,“葱岭以西悉定”。班师后依法论罪,都曼应斩首示众,苏定方以“曾向都曼宣读过陛下旨意,只要投降就免死罪”的缘故,请求唐高宗对都曼进行赦免,,唐高宗对苏定方的言而有信十分感动,他告诉苏定方,“我一定为你保全信用”,当即赦免了思结部酋长都曼。苏定方升为左武卫大将军,“以功加食邢州钜鹿真邑五百户”。
百济恃仗高句丽支持,多次侵犯新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新罗王金春秋向大唐再次乞援。苏定方被任命为熊津道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十万余人,从城山(今山东荣城)渡海进攻百济。唐军攻破熊津口直抵百济都城。百济以倾国之兵与唐军决战,被斩杀上万人,唐军趁机占领真都城,百济灭亡,分为六州并入大唐的版图,百济王义慈和其子隆、泰被苏定方献俘于东都。
显庆五年(660年)十二月十六日,苏定方又成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次年,在浿江(今朝鲜大同江)大破高句丽军,屡战皆捷,于是进围平壤城(高句丽首都),后因友军无法协同作战,只好班师回国。龙朔三年(663年),苏定方又转为凉州安抚大使,对抗吐蕃和吐谷浑。吐蕃文书中言道,苏定方以唐军八千破吐蕃十万,大战之后,吐蕃十万大军仅仅只剩八千,极大地挫伤了吐蕃的元气和国力。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苏定方病死于西北边陲,时年七十六岁。高宗深为痛惜,责备左右大臣,“苏定方对国家有很大的功劳,理应褒奖,都是你们不为他说话,才使哀荣未能显扬”, 下诏赠苏定方为幽州都督,谥号为 “庄”。
苏定方不仅善于领兵,也善于提携后俊。早年遇上才德兼备的青年裴行俭时,直感叹“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于是倾囊相授,“尽以用兵奇术授行俭”。苏定方去世后,裴行俭也成为了唐高宗后期的著名将领,兼任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文武二职,史称“儒将之雄”。裴行俭后来多次平定东西突厥的叛乱,为大唐重置安西四镇。唐朝建中三年,师徒二人双双配享武庙,在代表古代武将至高荣耀的圣殿享受祭祀,在中华历史上前后辉映。
他是保卫家乡、冲锋陷阵的少年英雄,是开疆拓土、老当益壮的一代名将,也是拱卫国土、平定四方的大唐军魂。他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使唐朝疆域在高宗朝达到了巅峰,既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今天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苏定方在今天的中国几乎默默无闻,但他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他在强敌面前是猛虎,他在弱者面前决不是豺狼,仁慈和勇敢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他的身上;他不会为了抢劫财物而杀害降敌,他不会为了自己立功而骗人投降,正义伴随着理性,情感伴随着良知;“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这对一个将军来说,并不希奇,难得的是苏定方心中的“仁者无敌”信念,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物,大唐才成之为大唐,大唐才成为普天之下人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