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慈禧宠爱太监总管小德张 小德张凭什么获得宠爱

2016-07-01 13:15:5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小德张(1876年-1957年4月19日),中国清朝末代太监总管,名祥斋,字云亭,在内宫太监里排辈兰字,序号张兰德,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宫号小

小德张(1876年-1957年4月19日),中国清朝末代太监总管,名祥斋,字云亭,在内宫太监里排辈兰字,序号张兰德,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宫号小德张。天津静海县南吕官屯人。1888年12岁自宫其身,1891年入宫当太监,1892年被派入宫内南府升平署戏班学京剧武小生,技艺精湛,深受慈禧太后赏识。1898年被提升为后宫太监回事。庚子事变中,随慈禧太后西狩,回京后升任御膳房掌案,三品顶戴。1909年,按照慈禧的懿旨,小德张升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各王公贵族,朝廷大臣晋见隆裕太后,必须得到小德张的首肯,权倾一时。民国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出宫到天津英租界做寓公,深居简出,不问政事,广置田产。1957年4月19日病逝于天津,终年81岁。张兰德旧居在天津。

求富贵自宫入皇门

小德张的父亲以打鱼为生,母亲是一般的农村妇女。小德张在12岁时,即光绪十四年,正逢天下大旱,家无隔夜之粮,饥寒交迫。这年正月初二,小德张冒着凛冽的寒风,穿戴褴褛,随哥哥张月峰同到是财主的姑奶奶家拜年。在他姑奶奶家的院子里,停着辆大套车很讲究,小德张便夸这套车真漂亮。这时,他们村财主的儿子王八石挖苦小德张说:“走开!你们家一辈子也买不起这大套车。”表兄弟的傲慢气焰刺伤了小德张的自尊心,他一怒之下,愤然离去。

到家后,小德张便把在街上受人奚落的遭遇,原原本本地讲给母亲听,并且问怎样才能发财,买辆大套车。当时静海、大城两县地区贫困,以出太监而著称,如李莲英就是大城县人。所以小德张的母亲伤感地说:穷人家想发财也只能干皇差,当“老公”。又把怎样阉割才能当“老公”的过程,简单地讲述了一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经母亲这么一说,小德张真的动了心。原来,小德张一夜没有睡,翻来覆去地想,在姑奶奶家的院子里,不要说上轿车、坐轿车,就是看一看轿车都不行,真是太看不起人,太欺侮人啦!绝不能受这个气,一定要发财,一定要发大财!一定要盖过姑奶奶家去,比他们强十倍、强一百倍,绝不能让他们狗眼看人低!可是一想,怎么发财呢?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可走,就像母亲说的那样,像李莲英似的,把“老公”割了去,成了太监,伺候皇上、娘娘、太后去,就能发财啦!想来想去,只有走这条路能发财。主意以定,他再也睡不着,偷偷地下了炕,摸了挂在墙上割草的镰刀,找块磨镰石磨了磨,就进了牲口棚,自己动手“净身”。顿时伤口血流如注,疼得昏死过去。小德张的母亲发现后,悲痛欲绝,后悔莫及,赶快用香灰急救,小德张就这样昏迷了六天,才醒转过来,留下了一条性命。

太监的选补,清室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有因年老或死亡出宫的太监,才能替补新人(暗地里还要花钱运动),小德张只好听传候补。光绪十七年(1891),宫内正好死了一个老太监,家里托人为小德张买了入宫当太监的宫号,他才入宫当了小伙计,入宫后改名叫张兰德,当时年龄尚不足15岁。在他等待的三年间,他受尽了人情的冷暖和耻笑,心底更加坚定,此番进宫,一定要出人头地,发大财,买下一百辆一千辆华丽漂亮的大车,也让那些曾经耻笑过自己的人看看。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仁寿殿前乘舆照,前为总管太监李莲英(右)、崔玉贵(左)。

初入宫身陷御茶房

虽然入宫当了太监,但是事情不像小德张这个从农村来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孩子想的那么简单,刚开始并不是每个太监都有机会侍候皇帝、太后的。他们要被分配到各个“部门”,“拜师学艺”。在明、清两代的太监中,能当师父的,都是有了相当高的地位的人,也有较大的年纪的太监。像总管太监、各宫的首领太监和各处、房、所的总监这一类人,徒弟们拜师父,学规矩礼法,而当师父的呢?一方面把徒弟当成仆役,一个师父如果能有几个“出息”了的徒弟,不但有面子,还有实际好处。那么,拜了师父学什么呢?它既没有书,也没文字条例规定,只是靠师父的随时指点,比如叩头、请安就有多少种礼法,对什么人,什么时候,怎样跪拜,都有一定的形式,错一点儿也不行;梳头、端茶、送水、摆膳,服侍上边穿衣服、传事、回话……都有一定的作法,光会这些还不行,还必须学会看上边的眼神行事,能摸出主子的心情,投其所好,那才叫有“出息”呢。

还有在宫里讲话,有不少的忌讳,忌讳的话是绝不许上口的。比如,慈禧太后是属羊的,对羊肉不能说羊肉,只能说成“寿肉”或“福肉”。才到宫里的童监,师父就是自己的主人,把师父服侍好就是自己的第一任务。早晨天不亮就得起来,给师父准备漱口水、洗脸水,到起床的钟点了,要轻轻地走到师父炕边,轻轻地叫醒他,服侍他穿衣服,每日三餐都由徒弟送到师父面前,等到师父吃饱以后,自己再吃那剩下的饭菜,一些身体不好的童监,常常因此而得病死去。到了夜里,要等师父睡下以后,自己才敢休息,而且还要睡得机灵一些,师父什么时候呼唤,就要立刻应声,否则就要受到责骂。别看童监这么辛苦,可是拿俸银却拿得最少。

小德张

小德张一开始被拨入茶坊,拜有职务的太监哈哈李为师。这个“哈哈李”性格乖戾,欺上压下,刚愎自用,以打小伙计狠出名。小德张也不例外,所挨之打不计其数。进宫一个多月,小德张便明白了,这茶坊不要说见皇上,连太后、皇后、太妃、贵妃,甚至连出头露面的总管太监也见不到,能见到的顶大的也就是个首领太监——哈哈李了。小德张想,这下子算完了,我本打算进宫伺候皇上,发财的,如今在茶坊这个鬼地方,工作这么辛苦,俸禄又这么少,整天还受这个“哈哈李”的虐待。小德张进宫一年,在茶坊里侍候哈哈李一年,也挨打挨了一年。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不说,头上的疙瘩是大疙瘩旁边有中疙瘩,中疙瘩旁边有小疙瘩,大疙瘩上头还有小疙瘩,一句话,就是疙瘩上摞疙瘩,疙瘩空里挤疙瘩,旧疙瘩没下去,新疙瘩又长起来。张兰德暗下决心,绝不能就这样下去,自己的发财梦不能就这样结束,与其在这里被人活活打死,还不如奋力一搏。一定要走出茶房这个鬼地方。于是,小德张变着法儿和“哈哈李”斗,“哈哈李”头疼不过,心想一定要治治这个不知好歹坏小子。他想到升平署是宫里边太监当差最苦最累的地方,就把小德张调到升平署学戏。

升平署慈禧赐名号

升平署是在乾隆年间起的名号,取其“永庆升平”或“歌舞升平”之意,它的地址在皇宫西华门外南长街。明代称它为“灰地”,又叫“咬春园”。据高王厅的《金缕退食笔记》记载:臣子每到春日向皇宫进鲜萝卜,名曰“咬春”而得名,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内府的戏班就住在这里,改名“升平署”。园内杂植花树,兼种蔬菜。此外栽种从苏杭等地进来的盆景,也建有暖室,栽培牡丹、芍药及其它名贵花卉,每到年初岁末,送进皇宫,供皇上、皇后、妃子、阿哥们享用,所以这里又叫“南花园”。升平署这个名字虽然是乾隆赐的,可是下边人嫌它叫起来不明快,干脆叫它为“南府戏班”。这个名字一叫开,把“升平署”的名称倒盖过去了,除了王公大臣届时对慈禧或光绪称它为“升平署”以外,下边人都叫它为“南府戏班”了。这南府戏班从乾隆年间开始,到光绪末年,已有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代代相传,培养了不少的戏剧人才,里边的高手,差不多都是十来岁入宫的童监被选拔到这儿来的,他们排演的戏,是专为皇太后、皇上、皇后和妃嫔们演出的。正是因为这个戏班是专为最高统治者们观看的,所以比外边的戏班要求更为严格,表演上不但要高水平,而且不能有半点儿差错。这个戏班在以前是专为皇上们演出的,可是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就不过是个名义了,实际上是专为慈禧太后演出了。由于慈禧太后喜看京剧,除传外戏班入宫供奉唱戏,宫内有“南府戏班”。演员全由太监担任,邀请京剧名角入宫当教练,能演唱成本大套的京剧、昆剧。

初入戏班时,小德张给大伙儿当个下手,跑龙套,也学一些武功的套子活等基本功,没出半年,就会翻跟斗了,也能凑合着配戏。有一次,正演《盗仙草》,饰白蛇的小太监踩着跷打出手的时候,踢枪踢过了劲,正要掉在台上时,小德张饰演的鹿童一个跟斗翻过去,用两只脚把枪给挑起来了。慈禧太后看到后,大为喜欢,并夸奖差当得好,赏了全班500两银子。因为小德张不是正式应工武生,大伙儿平时也不注意,可是今天他给圆了场。下了场全把小德张围上说:“没有你这一招,全得开锅烂!”这出戏是外请教师杨隆寿教的,他比谁都喜欢。当时,他就和管戏班的说:“小德张够个戏料子,好好地栽培他,错不了。”

小德张跑龙套受到了太后老佛爷的夸奖,初步尝到了甜头,这给他莫大的鼓舞,他向上爬的心劲更足了,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心更铁了,练习功夫的劲头也就更大了,除了披星星戴月亮地练武功以外,还起大早吊嗓子,因为要演好袍带武生戏,光靠武功是不行的,这仅仅是一步,还得要有一副好嗓子。他入戏班晚,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嗓子倒仓过去了。演武生戏,身子僵硬、跟头不利索、落脚沉重,把台板端得咚咚山响、亮相不美、动作不灵都不行。就是这些功夫都具备了,还得有清亮高亢的嗓音,咬字要清、要准,唱调要圆、要润,这些都是武生必备的素质和条件。演净角或者演老生,那是走场面端架子唱的,气好调,气息也匀,唱出来容易字正音圆。而武生则不同了,有不少戏是在打了之后唱,或者是边打边唱的,这难度就大多了。张兰德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这一点的。不下苦功夫是不成的。小德张除白天当差外,夜间练私功。每天只睡三几个小时,就这样苦练了3年,学会了武小生的全套跟斗,小德张的腿练得跟面条一样,伸腿过颈(朝天镫),起霸过眉,穿上厚底靴子也能翻旋子,杨小楼的“七步到”、“台口”德张也能做到。小德张学会了30余出戏。

19岁小德张正式登台主演,有一天慈禧太后传旨演《岳家庄》。当小德张得知这出戏是慈禧老佛爷亲自点的、还要观看的时候,他那心里既是高兴又是紧张。他熬星星,熬月亮,苦学苦练,直摔得鼻青脸肿,不就是为了这一天,不就是为了让太后老佛爷看吗?可是他也想到,这出戏若演好了,自然在老佛爷那儿挂上了号,对自己向上爬是大好良机;但是,如若演砸了,让慈禧老佛爷的脑海里印上一个坏印象,这一辈子的前途就算断送了。所以这一场戏是只能演好,不能演坏。在化装的时候,尽管他的心咚咚地直跳,他还是不断地告诫自己,要沉住气,不要慌,不要忙,忙中就会有错,等前台锣鼓一响,小德张脚踏着家伙点,循序而出。

为了讨得慈禧老佛爷的欢心与夸奖,小德张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把3年练的功夫都使了出来。由于他做戏认真,加上他的扮相英俊,确实引起了慈禧的注意,并赐名叫“小德张”,从此小德张的名字就叫开了。接着小德张又演了几出让慈禧满意的戏,慈禧把小德张叫过去问了几次,小德张都回答得干脆明快,十分得体,这更取得了慈禧的欢喜。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小德张22岁时,终于被提升为后宫太监回事。

监光绪机灵留后路

诚然,小德张的官运亨通,纵有千条道,万条理,最根本的一条是他在清宫里以南府戏班为阶梯,入了“后党”。倘若把宝押在“帝党”上,那就一定完蛋无疑。小德张通过入宫5年,以他敏锐的观察和对宫内宫外国家大事的分析,使他清楚地认识到,大清王朝的天下,尽管有皇上、王爷、文武大臣等,实际上却是慈禧太后一个人的天下,而能左右慈禧太后的,也只有李莲英一人,要想爬上高枝,能得到慈禧的信任,只有首先得到李莲英的信任,否则便一事无成。李莲英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派系里的风云人物,现在做了快40年太平总管了。从小德张入宫到南府戏班时候起,李莲英就成了他研究的对象。李莲英是怎样在慈禧太后那儿说一不二的,他把李莲英的行动、说话、做事,甚至连一些小动作,都精心刻画,一切都和李莲英相像。不过他与李莲英不同的是,他处事更加圆滑,心机更深,从此成功之路向他敞开。

光绪皇帝在中和殿接见王公大臣,所议论的事情,还有下边递上来的奏折,他在阅过之后,是不敢擅自做主的,必须转到慈禧太后宫中,由慈禧太后批阅训示之后,光绪只有照办,如没有太后的谕示是不算数的。由中和殿到慈禧太后的慈宁宫之间,传递这个奏折的人就是小德张。这个时候的小德张,早已经不是初入宫的时候在茶坊当小太监的那个张祥斋的样子了。他通过李莲英的门路,已经成了慈禧太后十分信任的心腹之人。不过他也清楚,慈禧太后已经年事已高,等过几年太后死了,光绪掌权,决不会像现在一样,处处受李莲英等太监的牵制,自己必须在光绪这里买好,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他每天奔走在慈禧太后的储秀宫和光绪皇帝的中和殿之间,并监视着光绪。可是表现呢,他一进中和殿,便低着头轻声不快不慢地走到光绪皇帝面前,双膝跪倒,双手上举,把头略略抬起,从光绪皇帝身边太监手中接过那盛奏折的金漆木匣,而后站起来,猫腰低头,一步一步向后退去,屁股和后脑勺不能冲着皇上,直到离殿门不远了,这才能转身出殿。到了慈禧太后的储秀宫,也是如此。到了慈禧太后的寝宫门口,先有守门的太监禀报,小德张送奏折来了,得到允许,小德张才能进去,也是低着头轻声用不快不慢的脚步,来到慈禧太后的不远处跪倒,双手把盛奏折的金漆木匣高举过顶,如李莲英在,则由李莲英接过去,转呈给慈禧太后;李莲英不在,则由别的太监接过去,转呈给慈禧太后。

如若慈禧问皇上在干什么,或者跟谁在谈话,小德张便如实回奏,不过他得偷看慈禧的神色,或者李莲英的神色,更多的还是看李莲英的神色,因为偷看太后的御容是犯罪的。小德张根据李莲英的微微点头,或者是摇头,来确定讲什么或者不讲什么,所以小德张对慈禧的禀奏,经常得到慈禧的欢心和满意。这固然是有了李莲英的暗示,但更重要的是小德张自己脑筋的灵活。

在慈禧批了之后,小德张再退下来把奏折交给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为了解和掌握慈禧的思想动态,也向小德张询问慈禧在批阅奏折时的神情和说了一些什么。小德张在向光绪禀奏时,就不必那么小心翼翼地寻思着说了,因为他无论说了什么,他不过是为了知道一下慈禧的态度,少触些太后老佛爷亲爸爸的圣怒罢了。不过小德张虽然是“后党”,但他与李莲英不同,不肯把事做绝,光绪说的话,对慈禧能不讲便不讲;而慈禧说的光绪的好话,他便一五一十地都讲了,而对光绪不利的话,也委婉地渗透过去,让光绪自己去琢磨。光绪在慈禧那儿也设有耳目,所得来的信息,与小德张说的大致相同,所以光绪对小德张还是不那么十分戒备的。

1898年6月,光绪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辅佐下推行新法,即所谓“戊戌变法”,这一举动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极力反对,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召开秘密会议,准备在10月初利用帝、后同到天津阅兵之际,发动政变,废掉光绪皇帝。9月18日谭嗣同密访袁世凯,请他在阅兵时,救出光绪皇帝脱险,把国家大权由太后宫夺取过来,把慈禧太后困居颐和园中,不让她再干预、把持朝政。袁世凯阳奉阴违:向慈禧太后的亲信大臣荣禄出卖了光绪等人。荣禄连夜直奔颐和园,原原本本地密报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下令把康、梁等人的奏折全部抄出,并把光绪皇上囚禁到中南海的瀛台,拉起吊桥,关闭宫门,任何人不得私自出宫。光绪事败后,想法派出心腹太监聂八十、寇连才密传旨意,放走了康有为、梁启超。这时,慈禧太后也派人去抓捕,前后脚的工夫扑了个空。此事被查明后,慈禧太后盛怒之下,传下口谕:“太监聂八十立毙杖下,寇连才发配新疆,永禁不回。”

大清皇室帝、后角逐,引起轩然大波,慈禧太后把光绪皇帝圈在高墙内。光绪的一举一动,均有专管太监随时记载。皇帝用膳时,严令冷粥凉菜,就是非要等饭菜凉了才能吃,说是他干犯了家法。更不准皇后、妃、嫔随便接触,隆裕皇后系慈禧太后的娘家侄女,准其每月初一、十五这两天到瀛台探望,三言两语问安后即退出,有时光绪一言不发,以目送之。光绪变法时,珍妃曾参与出谋划策,而变法失败后派出太监聂八十、寇连才出宫送信的真正主使人是珍妃。所以也把珍妃的住处也圈了高墙。不许她与光绪见面,每天也是冷粥凉菜。小德张被派去监管光绪,并负责送皇帝的一日三餐,慈禧亲自选给光绪的饭菜,那些饭菜通常很差,而且还经常检查,小德张同情光绪皇帝,就中途设法调换一些和光绪口味的饭菜。

光绪皇上在被困禁时,以拆钟表消愁解闷,有时表情若狂,神志失常,夜间说梦话,叨念珍妃。太后宫去人时,他就打听珍妃的情况,但是始终也没有把珍妃的消息打听到。光绪皇帝是6月28日的生日,年年庆寿。1899年过生日时正在高墙内,头一天夜里,小德张睡不着觉,想想个法子让光绪借过生日的机会能和珍妃的姐姐瑾妃说几句私房话。转天,隆裕皇后和瑾妃奉太后的旨意探视皇上,由小德张跟着向皇上祝万寿。到瀛台后,小德张支开监视光绪的太监,光绪终于从瑾妃那里知道了珍妃被圈高墙和正在病中得了天花的消息。后来光绪皇帝收买了太监,去北三所探望了珍妃一次。此后,小德张再送奏折时,光绪皇上的脸色变得温和多了。

当时,慈禧太后虽是临朝亲政,但按规定,签放大员事先必须由军机处通过阁议,签奏请准,并由光绪盖章,慈禧不能代替皇上行对外之权。有一次,军机处签放了一名海关监督,送请光绪盖章,光绪拒绝盖章,而被签放人又急于谋到这个差缺,就通过关系,许给小德张20万两银子,请求光绪盖章,小德张一求,光绪果然就把印盖了,这一笔他就得了20万两银子。得到主子的宠信,便可以给别人办事从中渔利,这正是小德张所梦想的生活。如果自己能够当上大总管,求他的人就更多,来的银子也就更多。小德张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实现那一天。要尽快实现这一天,只能使出浑身解数讨好主子,受到主子的宠信。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大沽口,北京告急,慈禧携光绪逃往西安,小德张也随行。由于小德张聪明乖巧,很讨慈禧欢心,1902年庚子回銮后的第二年,慈禧太后提升小德张为御膳房掌案,官至三品顶戴。当了掌案的,小德张费尽脑汁,考虑怎样做出菜来使慈禧吃得好,吃得香。每天亲自下厨,烹、炒、煎、炸练手艺。最后居然炒出几样菜来慈禧特别爱吃。最拿手的爆羊肉慈禧太后最爱吃,吃了这顿还要留出下顿来。由于李莲英年龄已大,精力不够,小德张名为御膳房掌案,实则已经总管太后宫里的一切事宜。由于操劳过度,体力不支,大口咯血,体重锐减,因而病倒。慈禧太后知道他得了病,叫最好的御医给他看病,并且还看望他一次,可见慈禧对之非常宠信。

保隆裕兰德立大功

庚子回銮后,国情、家事都使慈禧太后不顺心,有时一天也不讲一句话,不知在想什么。日久天长,慈禧的身子骨也弱下去了,不断地闹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73岁,因病卧床不起了。恰在此时,光绪也病倒了。慈禧太后在病重之时,对身后国事作了安排,立皇嗣、封太后、三天里下了13道懿旨。慈禧太后传旨,立光绪之弟载沣之子溥仪承继皇位,继承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并让小德张到王府接天子,把溥仪抱进宫去。第二天慈禧太后病得更厉害了,迷迷糊糊的,时而明白过来,还派太监探问光绪皇上的病情,虽然慈禧太后喘气紧一阵子,松一阵子,仍旧耗时刻,要听光绪皇上晏驾的信。直到传来万岁爷驾崩,慈禧好像出了一口气地说:“他毕竟还是死在我的头里了。”接紧着,慈禧太后又传了一道懿旨:隆裕皇后升为皇太后,授命载沣(宣统之父)为摄政王,遇有重大国事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这也是慈禧的最后一道命令。传完这道旨,慈禧便咽了气,前后与光绪晏驾相差仅7个小时。

慈禧太后要入殓了,一如生前一样,满身的珠光宝气。钻石戒指,钻石耳环,绿玉镯子,旗头上面的翠扁宝石簪子,钻石头花,红宝石头花,蓝宝石头花,绿宝石头花,翡翠佛手兰,又有金镶绿玉制成的指甲套五对。她头枕翡翠玉石莲花玉枕,脚托绿玉仙鹤。其寿衣、凤冠、珠履,全是由珠翠穿镶而成。凤袍上挂着珍珠络,珠络每颗八钱,佛头一两,共188颗,用丝线穿成。背云、坠角是祖母绿宝石,针稔是绿翠玉织成的三十颗珠子,光彩夺目。蓝宝石玉带扣是康熙皇帝朝服上的饰物,带扣上有十三道白光线。等等、等等。至于随葬的珍贵物品更是不计其数,难以尽述。在灵堂中最忙的太监是小德张。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走出皇宫,在宫中再也看不到他的影子,他在北京或是在京外居住,别人也不追问,只是宫中大总管的职位还缺着,这可是个权力遮天的位子。小德张心里抑制不住喜悦:大总管的位子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是他人生的最高追求。从进宫那一天,一直梦寐以求的位置离他越来越近了。慈禧死了,剩下的最大的主子就是隆裕太后了。隆裕比慈禧太后可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只要自己把握好隆裕太后,不怕自己不能得偿所愿。他观察到隆裕太后处处都想学着慈禧,只要自己顺应隆裕,必然能得到她的欢心。

他仔细分析宫内外的形式,觉察到慈禧死后,必然会引起新一番的争权夺利,隆裕其实已经处于危险之中,所以只要自己能保住隆裕的宝座,自己的梦想就可以成真,自己以后在宫里的日子也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小德张安插自己的亲信耳目,在宫里的各个角落,及时掌握着时局的动态变化。慈禧太后、光绪宾天后,小德张随隆裕皇太后跟灵车到东陵奉安。陵寝安置完了,最后封地宫门时,皇家亲族及妃、嫔们,在寅时行家祭礼朝拜,然后才回宫。在地皇门将封之前,小德张突接徒弟们密报,穆宗同治的三位皇妃已经启程先回宫了。

原来,宣统是同治的继承人,兼祧光绪,同治时期的三位妃子瑜妃、珣妃、瑨妃等人也是宣统的母亲,太后应该在同治三位妃嫔中产生。而且慈禧也是以贵妃的身份成为太后的。隆裕不过是仗着是慈禧的内侄女才得到太后之尊的。慈禧下葬后,同治的三位妃子赌气说不回宫了,要在东陵为慈禧守陵。面对这种突然发生的情况,隆裕乱了方寸。虽然自己现在已是太后,但是她在皇宫多年,只学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察言观色,无条件服从慈禧的意志。以前后宫之事都有慈禧太后为自己做主,她早就习惯了请示和服从,现在慈禧死了,隆裕根本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她顿时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对付三位皇嫂。还是小德张反应快,他赶忙对三位妃嫔说,既然这样,皇太后就马上替各位在东陵盖房子,成全各位守陵的孝心。瑜妃等人并非要真心想要守陵,不过是不愿意从此开始受隆裕的管制,半是赌气,半是让隆裕难堪罢了,结果小德张却让她们哑巴吃黄连。三位妃子心有不甘,又在身边太监的怂恿下,所以才决定赶在隆裕回宫之前抢回太后的金印。

小德张,把三位贵妃已先回京的消息告诉隆裕皇后,但是按照她的意思,要行家祭礼完毕后,天亮时再回宫。小德张对隆裕皇后说:“千万别含糊!立即启程,如果三个皇妃先进了坤宁宫取走太后金印,你的太后座位就难保住。”三位皇妃乘坐的是轿车,虽然提前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但终归不如隆裕皇后的马车跑得快,小德张传话给车把式快马加鞭,一路上也不歇脚地往京城里赶。到了北京已经是深夜,三位皇妃也已经进了神武门,以为稳拿啦!不曾想到小德张陪隆裕皇后由东华门进了坤宁宫,把皇太后的宝印先拿到手了。前后时间相差十几分钟。紧跟着,摄政王(光绪帝之弟)也从东陵赶了回来,把‘合符子’请出来,军机处颁发诏书,隆裕皇后遵照太皇太后生前的懿旨,草诏为皇太后。小德张在宣统元年(1909年)33岁时,终于登上取代李莲英登上了清朝末年太监大总管的宝座。

除异己总管谋私利

小德张从裕隆太后的后位抢夺战中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在宫中安身立命并不容易,在皇宫之中,防人之心不可缺,害人之心也不可缺,仅仅学会防人远远不够,防御的最佳手段就是进攻,要想往上爬就得一步步清理掉绊脚石。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差别又是往往就决定谁先动手的那短短的瞬间。要想治人,不能心慈手软,不留后患,斩草务必除根。隆裕被册封为太后之后,小德张向隆裕进言,认为三位同治妃子平日安分寡言,突然在太后即位这件事上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全都是身边那些高级太监惹的祸。他们无非是希望主子们中有一个当上太后,自己也好鸡犬升天,因此必须把那些有野心的太监赶出宫,否则难得安宁。小德张拟了一张单子,上面列有以三品总管杜兰德为首的36名高级太监的姓名,小德张说这些人在宫中号称“三十六友”,平日拉帮结派,朋比为奸,经常向各自的主子进谗言,不除去不足以整顿后宫。隆裕并不是会弄权之人,真要将这些太监遣返,未免有些不忍。而且如果加上由他们管理的小太监,后宫因此空缺了三分之一的职位,数量太多了。但她禁不住小德张反复的劝说,最后手谕内务府,将36名太监和与之关系亲近的太监,共932名宦官遣散出后宫。

头脑简单的隆裕万万没有想到,小德张通过这个手段,固然让同治三妃身边少了出谋划策之人,更重要的是,他趁这次事件,将自己在后宫中的异己通通都清除干净,而且还在后妃身边全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

原来李莲英当大总管是月俸五千两银子,小德张升了大总管也一样拿这个数目。宣统元年,隆裕太后赐拨帑银十万两,又为小德张盖建住宅一所,占地50亩,房舍有几百间,当地人称‘极乐寺总管府’。小德张从此权焰冲天,后宫上下简直无人能敌。

隆裕太后。这位太后用简单的话说,便是“庸禄无识”,较之乃姑慈禧则远远不如。例如慈禧对于政治上虽然残暴,经济上严重自私,但遇事尚有个人见解,不完全受弄于安德海、李莲英及某些王公之手,对于王公大臣亦有一定的笼络手段。而隆裕则不同了,不仅政治上毫无见解,而经济上的自私却远远地超过乃姑慈禧,故而隆裕的一切行动皆为小德张所操纵,个人毫无主张。隆裕在抢先当上太后之后,对小德张不仅信任,而且更加依赖和纵容。而小德张也仗着隆裕对自己的恩宠,拼命为自己谋私利,中饱私囊。隆裕刚成为太后,还需要为光绪和慈禧守孝,应该将自己黄色的轿子换成青色的,这本不需要多少钱,但是由于是小德张经手,最后结算下来,制轿费竟然高达70万两,大量白银被小德张中饱私囊。此事过后,小德张又故伎重演,要求重新装修宫中数座破败的佛殿。

小德张故居

慈禧过去搜刮的民脂民膏,据估计,总计约在2500万两白银,在慈禧死前,李莲英私下送给隆裕太后的价值200万两,慈禧死后,填在棺材里,约值800万两,剩下的还有1500万两以上,这下子可成了小德张发财的大好时机。据说慈禧有珠履一双,这双鞋子甚为名贵,四周都嵌以巨珠,颗粒都相当大。据说造这双珠履时,花费了白银70万两,小德张把这双珠履就扣下了,在清朝灭亡之后,小德张将这双珠履脱售,标价50万元,后被一英国商人以32万元成交。这些佛殿,慈禧在时就已经废弃不用了,小德张乘机向隆裕进言,希望重新装修,由于延熙宫、西式铁楼两项工程的开工,工无竣期,款无定额,国库不足,宫廷内部任小德张拆毁,帑项恣其滥用,报销的花费超过200万两,当时有熟悉装修的内务大臣弹劾小德张报销不实,暗中为自己牟取私利,还拿着贪污的钱在外开了不少当铺和绸缎庄。隆裕却沉默不言,对奏折置之不理,实在被大臣们的奏折逼得没办法了,就说比小德张严重的人多得是,一个穷太监弄几个钱算不了什么,只要不干涉朝政就可以了。有了隆裕的这句话,小德张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就在宫中大动土木工程之时,中元节又到,孝钦显皇后,也就是慈禧太皇太后的梓宫,尚未奉安。“中元节”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中国人给死去的人烧纸的日子。隆裕太后不忘慈恩,在小德张的设计下,特饬造大法船一只,用纸扎成,长18丈有零,宽有2丈,船上扎有楼台亭榭,各种陈设俱备,侍从篙工数十人,高与人等,人虽是假的,却都穿真衣、戴真帽。上设宝座,两旁站立太监、宫女,以及一切器用,下面跪着身穿官服的官员,仿佛平日召见臣子之状,这些假人的衣帽,也都完全是真的。中间悬以黄缎巨帆,上书“普渡中元”四个大字。船外围绕无数的江莲,内燃巨烛,在北京住了一辈子的人,既没见过,也从没有听见说过,这是空前绝后的第一大法船。祭毕,将这大法船运至东华门外,敬谨焚化。一时之间,京中男妇老幼,都来观瞻,一齐叹为古今罕见。这项报销,据说又花了70万元,当然小德张又捞了一把,慈禧太皇太后的这场丧事,比光绪皇帝的丧事花的银子可多多了。

有人算过这笔账,慈禧的丧事费用,比光绪皇帝的葬礼费用多2倍还多。光绪皇帝的梓宫奉安,较早半年,彼时只用银45万两,而慈禧太皇太后的奉安,却费银125万余两,当然这次丧葬费用,都是小德张安排的,不用人说明,大家也会猜想得到,小德张在其中是又狠狠地捞了一把的。后来,他看到隆裕寂寞空虚,就趁机劝隆裕在北海建“水晶宫”。所谓“水晶宫”,就是将外墙做成玻璃幕墙,使墙体透明的宫殿,而且宫殿打破过去传统建筑依水而建的模式,准备让“水晶宫”四面环水,这样景色更宜人。方案是在院中砌一个直径数丈的水池,在池中建起一座三层的圆形宫殿。以铜铁为梁柱,以玻璃为墙壁,地板也都以玻璃砖为之,屋顶上安放玻璃鱼缸数口。这在当时是非常新奇的建筑,而且可以抗拒火灾了,隆裕本来长年深居内宫,不谙国事,现在好不容易熬到太后,也有了享受之心。但是,工程只进行到一半,就被因辛亥革命被中断了。

晚年生活

因为张勋复辟,宣统皇帝又当了十四天的热闹皇帝,复辟失败后,又一次被迫退位,但是国民政府迫使他们搬出紫禁城,后来又辗转来到天津静园。小德张在天津极有威信而且奢侈,连喝水都要人喂,但他每天早上都要坐着八抬大轿来到静园,然后一个人进去打扫卫生,重温旧梦。

在1944年,天津南市群英茶园演出话剧《清宫秘史》,其中有一幕,是小德张奉李莲英之命,将珍妃推入井内。小德张得知这一事之后,心中十分恼火,可是他这时候已经没权了,他不敢公开出面加以阻拦,而是利用他孙子张继和与袁文会的关系,给袁文会送了一份很厚的礼,把推珍妃下井的戏文,改为崔太监了。小德张到天津后,生活上虽然十分富有,但在精神上却是十分无聊,除了养金鱼、种花草和喂了许多小叭儿狗以外,每天午后写上三五幅“鹅”来消遣。他还信仰道教,大概是受了原来宫中大总管刘多生的影响,不过他不念经,只是在道家节日,他才戴上道冠,穿上道服,手持宝剑,盘膝静坐而已。解放以后,小德张依然安度晚年,并没有受到多大的触动。

1957年4月19日去世,终年81岁,他被土葬在天津城外三十多里的“义地”——北仓。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