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三国史上奸雄曹操最佩服的两个文人的结局

2016-06-29 09:56:1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奸雄曹操最佩服两个文人,一是荀彧,一是王俊。荀彧,我们都比较熟知,他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21年,多次挽救曹操于危难之中

奸雄曹操最佩服两个文人,一是荀彧,一是王俊。荀彧,我们都比较熟知,他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21年,多次挽救曹操于危难之中,可谓曹氏第一功臣,曹操经常称赞荀彧、荀攸叔侄俩是天下最大的贤人君子。荀彧很小的时候,南阳名士柯颐就说他将来是“王佐才也”。但荀彧早年仕途坎坷,先在董卓手下做官,继而投奔袁绍,当他感到袁绍“终不能成大事”的时候便毅然投奔曹操,当时曹操还仅是奋武将军,正在找贤纳士,看到荀彧前来自然高兴,拉着荀彧的手说:“吾之子房也”。

董卓当权时,曹操曾征求荀彧对董卓的看法,荀彧曰:“董卓暴虐无比,必然以乱世而终,不能有大的作为。”后果然应验。建安元年,荀彧以汉高祖刘邦假借义帝楚怀王的名义讨伐项羽而一举拥有天下为例,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定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依计而行,终成霸业。从此曹操视荀彧为心腹知己,每有大事必先问计于荀彧。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相持日久弹尽粮绝,曹欲退军保许都,写信问荀彧是否可行。荀彧分析了袁绍的为人志向以及属下将来的归属,认为袁绍军中必然有变,这正是用奇计破之的良机,千万不可退保许都。不久,袁绍谋士许攸来投,献计袭击袁绍屯粮之地乌巢,焚烧了袁军粮草,打乱了袁军计划,从而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成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

荀彧还经常向曹操进言,不能仅凭武力征伐,要用礼仪教化,曹操因此兴办学校,注重文学。荀彧向曹操推荐贤能人才使曹的羽翼更加丰满,如:郭嘉、程昱、戏志才、钟繇、司马懿等。荀彧视金钱如粪土,有比尔盖茨之风,《三国志·荀彧传》说,谦冲节俭,禄赐散之宗族知旧,家无余财。他高风亮节、为人谦和有礼、折节下士、清政廉洁,不仅获得曹操的敬佩,同僚下属更对他推崇备至。钟繇被曹丕称为"一代伟人",钟繇称荀彧为颜渊再生,所谓"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司马懿说:无论在书籍中还是自己耳闻目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荀彧从不居功自傲,每当曹操奏请皇上封赏时,他都以“无野战之劳”推辞。曹操保荐他做三公,他坚辞不就。《三国志》注引《彧别传》说,荀彧仅接受了“万岁亭侯”的封赏,食邑二千户。曹操还将女儿许配荀彧长子,成了关系最铁的同事加亲戚。荀彧还是很有气节的文人,建安十七年,当曹操欲进爵魏公的时候,遭到荀彧的断然反对,曹操因此忌恨他,并暗示他自杀。据《三国志》注引《魏世春秋》云,“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王俊,汝南人,《三国志》及《三国演义》均无记载,但《三国志》注引《逸士传》作了介绍,“公(曹操)为布衣,特爱俊,俊亦称公有治世之具。”同时向我们讲述了他与曹操的几段逸事。一是袁绍与袁术母亲病故,发丧时有三万人参加,曹操与王俊相见,曹与俊耳语曰:“天下将乱,乱世者必此二人也(指袁绍兄弟),要想得到天下,必先诛此二子。”王俊说:“如你所说,能得天下者,除曹公还能有谁?”二人相对而笑。二是王俊从来不愿做官,很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太守请他出仕,他坚决推辞。曹操也派专车接他来朝廷为官,王俊婉言谢绝后远避武陵,自愿追随他迁居的有一百余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再次邀请他为尚书,王俊再一次谢绝,是个真正明智的隐士。三是刘表见袁绍强盛,与袁相通,王俊劝刘表说:“曹,天下之雄也,必然能成就大业。你舍近而求远,一旦事情紧急,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不是自己难为自己吗!”刘表没有听从,结果被曹打败,基业丧失。

《逸士传》曰:“俊年六十四,以寿终武陵,公闻而哀伤。及平荆州,自临江迎丧,改葬于江陵,表为先贤。”曹操能够亲自迎丧,并操持丧事,而且上表朝廷拜为先贤的能有几人?曹操惟才是举善于利用各种人才,而且知人善任,在他最为佩服的这两个文人中,一个出仕,一个隐居,一个热衷于仕途,一个醉情于田园,一个施展了才华,一个深藏不露,一个被杀,一个善终。他们的经历是不是也可以说明,文人只是社会的附庸品,政治的牺牲品!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