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军界不倒翁 蒋介石五虎将之顾祝同
在蒋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将"五虎将"和"八大金刚"中,顾祝同是唯一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足见其在国民党军界的地位。顾祝同,字墨三,一级陆军上将,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八大金刚"之一,也是蒋家王朝的"五虎上将"之一,历任战区司令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等要职,去台后曾任"国防"部长,是国民党军界常盛不衰的人物。
(一)
顾祝同,1891 年11 月22 日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城张家巷,生于清末,长于乱世,先在私塾读书,后入县立高小求学,1910 年又考入江苏省陆军小学学习。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他受到革命潮流的鼓动,参加了革命军,任陆军第九师的排长。不久,南北和议妥协,革命失败,他又返校继续学习,并于1912 年夏毕业,同年加入了国民党。1913 年,袁世凯督率北洋军队向革命军反扑,刚毕业不久的顾祝同闻讯赶往南京,担任南京卫戍部参谋。南京失守后,他又逃往上海,从事地下反袁斗争。袁世凯的"皇帝梦"破产后,顾祝同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1919 年完成学业,先后担任长江上游总部第四旅连长和湖南清乡司令部卫队营营副等职。
1921 年5 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顾祝同由长沙只身南下桂林,投奔孙中山,受任为粤军第二军军事教导队区队长。当时蒋介石在军部担任参谋长,由此两人结识。当陈炯明叛变时,该军扩编为东路讨贼军,蒋介石特荐顾祝同为总部副官长,随侍蒋介石左右,形影不离。这为他以后的升迁埋下了"种子"。
1924 年6 月,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特邀顾祝同任中校顾祝同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11 月11 日,孙中山下令组建国民党党军,蒋介石被委任为军事秘书,蒋再组建教导团,任顾为二团一营营长之职。在周恩来领导的政治部及共产党人的英勇战斗的配合下,顾率领的部队连续取得二次东征的胜利和北伐战争的胜利,短短三年内,顾由一员中校教官跃升为中将军长,成为国民党军界的显赫人物。顾祝同治军有一套异于他人的治军术。对于士兵,他平时不严格地要求纪律,不禁嫖赌,只要求临阵不怕死,能冲锋陷阵;对于军官,则以小恩小惠笼络,每月都以会议为名,宴请一次;对于营连长以下军官,允许吃空额;对于作战受伤的军官,则多给安家抚恤费;对于退伍老兵,安置于农场或资助其经商,使其有生活出路。他还办子弟学校,使退伍官兵子女少有所学。他的这一套很得人心,获得了"宽厚待人"的"大慈大悲"的美名。但是,他对于共产党,对于反蒋的革命人士,却大挥屠刀,毫不留情。
1928 年,蒋介石为建立统一"王朝",兴师"二次北伐"。以刘峙和顾祝同的第一军和第九军为主力,向孙传芳发起进攻,第一军担任津浦路正面攻击,第九军担任津浦路左路攻击。攻占临淮关后,顾怕突前吃亏,他第一次指挥三个师大规模作战,心慌手乱。忽然风传撤退,顾祝同不假思索,立即率队撤退。而刘峙乘胜前进,在长淮卫与孙军遭遇,一战而胜,占领了蚌埠,抢去了头功。此时,顾祝同部已后撤60 公里,而刘峙部却前进了20 公里。此仗结束后,改变了何应钦的看法,原来何考虑顾的作战能力强,稳健能干,欲使顾指挥两个军,有意栽培。通过此次战争,发现顾优柔寡断,非统率大兵团作战的将才。此后的一段时间,顾祝同归刘峙指挥,升官总在刘峙之后。
(二)
1936 年12 月初,顾祝同由贵州任所飞往重庆,参加"剿共军事会议"。12 月12 日发生"西安事变"。事变后的第三日,顾祝同会同刘峙等38 名将领致电张学良、杨虎城,要求释放蒋介石,并提出"任今天的保定军校旧址内修建的毕业生著名将军墙。
何问题,无不可从长讨论,尽量采纳,付诸实施……"16 日,他就收到张学良的邀请,同宋子文赴西安商谈一切。同一天,他又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次日,他和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讨逆军东路军总司令刘峙分别就任。而对南京国民党内部何应钦与宋美龄之间的微妙矛盾与分歧,他采取狡猾的对策。一方面,他接受何应钦的任命;另一方面,他又参加营救蒋介石的疏导、安抚活动。尽管刘峙的东路军行动积极,而顾祝同的西路军则借故延缓行动。他本人则稳坐南京,从未亲临前线。18 日,何应钦接到蒋介石停止进攻西安的手令,才同意"军事行动暂停三天"。25 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于同日回到南京,对顾祝同的行动大为嘉奖,而对刘峙则施以白眼。
1937 年1 月1 日,他参加了蒋介石的小型会议,研究对"西安事变"的报复措施。蒋当面任命顾为西安行营主任,指挥陈诚的第四集团军、卫立煌的第五集团军、蒋鼎文的第二集团军、朱绍良的第三集团军,对西安方面施加军事压力和政治上的分化瓦解。这个任命于1月5 日由南京政府行政院通过,以所谓"陕甘善后整理办法",任命顾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并授予"全权处理"之职。顾上任后,立即自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将9 个师的兵力布置于华阴、华县正面,同时命陈诚率所部屯驻渭北以北,卫立煌率部在商洛方面行动,蒋鼎文和朱绍良分别率部在甘肃、宁夏行动,并亲临潼关督阵,对西安方面实行全面包围和军事威胁。同时,他连续发布命令,一面向西安推进,一面要求各部对原驻的东北军、西北军要"态度亲善",以感化、吸引对方,实施化敌为友的政治攻势。在顾祝同的胁迫下,双方于2月4 日达成协议。2 月9 日,顾率部进驻西安,并按照协议,答应给各部拨出移防费用,放张学良回西安述职。对于后者,遭到司法院院长居正的坚决拒绝。接着,顾祝同下令将东北军的25 个师整编为4 个军10 个师,调往苏北、皖北、豫南,由军委会直接指挥;西北军(十七路军)整编为三十八军下辖的两个师,迫使杨虎城出国。至此,发动"西安事变"的东北军、西北军在顾祝同软硬兼施的胁迫下,按蒋介石的旨意完全解体。
(三)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的"卢沟桥事变",正在重庆参加川康整军会议的顾祝同奉命赶往南京,被任命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在南京集结待命。"八一三"日寇在上海燃起战火,企图一举攻占上海,打开进攻南京的大门。此时,蒋介石为便于统一上海方面的作战指挥,决定成立第三战区。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他在职前后8 年,经历整个抗日时期,其辖区包括苏南、皖南、赣东和闽、浙两省,战线绵延2000 公里,与日伪军防区接触范围很大,但除了发生一些小型战斗以外,基本上未和日寇发生较大的战斗;相反,他利用其辖区的有利条件,以建立战时经济为名,大搞走私贸易,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
1940 年初,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寇将进攻重点转向华北,妄图消灭八路军、新四军日益发展的抗日力量。蒋介石也于此时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顾祝同执行蒋介石的密令,派人将蒋介石的亲笔信转交上官云相,信中要顾祝同和上官云相及有关军师长注意,行动要特别秘密,迅速、彻底地消灭皖南新四军,不使其漏网。顾祝同对于皖南新四军,早就处心积虑,在新四军军部及该军驻皖南部队周围,部署了4 万余人的兵力进行监视,形成包围态势。
1940 年10 月20 日,顾祝同在长官部的例会上,指定参谋处制订围歼新四军的计划。他强调,执行这个计划要选调战斗力强的部队才管用:选调具有法国装备的四十师,用于第一线;抽调浙东的六十九师到皖南,又把赣东负责指挥对南昌日寇作战的三十二集团军总部调到皖南,并命上官云相统一指挥。他同时命令赶修重庆至上饶之间的长途载波电话线。他声色俱厉地斥责施工负责人:"如果不按期完工通话,你负责,要杀你的头。"这样,线路在12 月中旬完工开通,保证了他和蒋介石的密切联系,策划他的罪恶阴谋。顾祝同在遣兵调将的同时,又大肆制造谣言,污蔑新四军无意"北撤",将要"南下","新四军要搞三山计划,南窜黄山、天目山、四明山作抗日根据地"。并三次通令各部加强对皖南新四军的监视和警戒。
在部署围攻新四军的同时,他又公开指定新四军的"北撤"路线。12 月初,他又接到蒋介石的密令:"要一网打尽,生擒叶、项。"12 月31 日,他以长官名义向新四军下达命令:"在12 月31 日前,在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江北。"在计划接近实施的时候,他又把上官云相秘密召到上饶,亲自交代任务。他特别强调部署要周密,行动要非常谨慎。
1941 年1 月6 日,围攻新四军的战斗打响了。顾祝同严令上官云相传令各部队,务必把新四军包围住。1 月13 日,新四军军长叶挺奉命和顾祝同谈判,顾却下令将叶挺扣押起来。1 月14 日,新四军被围部队终因伤亡过大,弹尽粮绝,9000 名官兵除傅秋涛等人率2000 余人突围外,6000 余人被俘,其余壮烈牺牲。1 月17 日,顾祝同把情况报告国民政府军委会,诡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违抗命令,不遵调遣,自上月以来在江南地区集中全军,蓄意扰乱战局,破坏抗日战线,阴谋不轨,已非一日。本月初自泾县潜向南移,竟于4 日明目进攻我前方抗日阵地,危害民族,为虎作伥,丧心病狂,我前方被袭部队,对此不测之变,若不忍痛反击,不仅前线各军之将士无以自卫,而且整个抗日之国策亦被其破坏无余,……新四军全部解散,编遣完毕,该军军长叶挺于当地擒获,副军长项英潜逃不获。"顾祝同为参加这次血腥屠杀新四军的官兵邀功请赏,并奖给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第二十五军和上官云相法币各5 万元。
在上饶长官部,顾祝同多次宴请叶挺,进行劝降。叶挺指着顾祝同说:"整个民族的生机将要扼死在你们手中,你们是国家的叛徒,民族的奸徒,你们是多么的卑鄙啊!"劝降不成,顾对叶无可奈何,就把叶挺押送重庆。1942 年,日军向衢州发动进攻。顾祝同部没有进行有力抵抗,被日军占去大量地盘,其长官部也仓皇撤往福建,以后才又回到江西铅山。由于顾祝同反共有功,一手制造了千古奇冤,蒋介石又升任他为赣州行辕主任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并指挥第七、第九战区。
(四)
抗日战争胜利后,顾祝同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名义,接受了驻浙日军的投降。1945 年5 月,国民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顾祝同又一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由重庆迁都回南京后,顾祝同又升任为陆军总司令,内主戎政,外主攻伐。以他的庸才,帮了共产党的大忙,把蒋家王朝的800 万大军,送给了共产党。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后,顾祝同担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中原地区作战。但不久,蒋介石为了实施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命顾祝同坐镇徐州,成立陆军总司令部徐州指挥所,统一指挥原徐州、郑州两绥靖公署的部队。
他到任后,把所辖24 个整编师60 个旅共45 万人的兵力,划分为中国战区受降典礼。3 个机动兵团,以汤恩伯、王敬久、欧震分别为第一、二、三兵团司令,企图首先以一部兵力进攻交通线,打通徐州至济南的铁路和徐州至临沂的公路,占领鲁南,然后全线进攻鲁中,寻找华东人民解放军主力决战,占领山东,或把解放军压过黄河。为避免在进攻中被解放军分割歼灭,他命令各部加强纵深,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
1947 年3 月下旬,顾祝同所部展开进攻,于4 月上旬侵占鲁南山区,打通了津浦路兖州至济南段和临沂至兖州的公路,随后,从临沂至大汶口一线向鲁中山区发起进攻。26 日,其整编第七十二师于泰安被歼,顾仍命其主力向新泰、蒙阴猛攻,于28日占领蒙阴。5 月初,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见敌军密集不好打,主动向后转移。顾乃判断解放军被迫向东北方向撤退,遂急令其第一兵团进占坦埠、蒙阴地区,第二兵团向博山、张店方向进攻;待第一、第二兵团攻势得逞,协同向东进攻,以实现在鲁中山区与解放军主力决战之企图。4 月14 日,其"御林军"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华东人民解放军包围于孟良崮地区。15 日,顾祝同急令第七军一个师和第三十八师驰援解围。16 日24 时,他传达蒋介石的旨意,要求部属,"把握战机、万众一心、共同作战",严令解围部队于17 日攻占孟良崮。但就在他下达命令的同时,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全部歼灭。得知第七十四师被全歼的消息后,他于19 日才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调整部署,整顿部队。
经过这次失败,顾祝同在作战部署上采用"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击,以三、四个师重叠交互前进"的指导方针,于6 月25 日下令向沂蒙山区发起第三次进攻,企图占领沂水、东里店、南麻等地区,压迫华东野战军撤出鲁中山区。6 月30 日,解放军的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攻击前进,于7 月30 日包围郓城。顾祝同害怕这支部队直趋兖州、徐州,威胁其侧后的安全,遂急调第三十二师到商丘,第六十六师到徐州;又令王敬久第二兵团到鲁西南,统一指挥三个整编师,保障后方安全。7 月20 日,第六十六师被解放军包围,顾祝同亲自乘飞机到羊山集上空视察,给部属打气,指挥作战。8 月1 日,华东野战军5 个纵队在济宁附近会师后,转至鲁西南地区。至此,顾祝同苦心经营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已宣告破产。顾祝同损兵折将,蒋介石意欲换马,以挽回败局,遂于1948 年秋,撤销了陆军总司令部徐州指挥所,另立徐州"剿总",换上另一个"饭桶"刘峙为总司令,把顾祝同调为总参谋长。
在7 月至8 月的"南京军事会议"上,顾祝同作了战略问题方案的报告,提出要停止战略进攻,巩固长江以南防线,阻止解放军过江,把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部队编为几个机动兵团,在江南组建二线兵团,以求再度夺回战略主动权。光阴似箭,但蒋军失败的命运比时间的速度还快。时至10 月中旬,顾祝同看到东北败局已定,便想请白崇禧出马,统一指挥武汉、徐州两大集团的军事行动,并派作战厅长郭汝瑰向蒋介石禀报,指示郭向蒋说明白崇禧统一指挥是暂时的,一旦形势好转再调整指挥权。但是,白崇禧比他狡猾,怕当替罪羊,拒绝担任两个战区的指挥责任。白崇禧不干,刘峙指挥不力,他只好硬着头皮以参谋总长的身份到徐州布置一切,提出:"守江必守淮";"放弃次要城市,集中兵力守徐州";"一处作战,各方支援"。他的计划未及实现,黄伯韬兵团已于11 月11 日被华东人民解放军包围在碾庄圩地区。他急令"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部东进解围,但黄伯韬兵团还是于22 日晚被全部消灭。接着,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受阻,杜聿明集团被围,顾已感到山穷水尽,无能为力,哪里也调不出兵力了。
半年时间,他直接指挥的淮海战场,主力已基本被消灭干净。1949 年1 月,蒋介石宣布下野,为了遥控蒋家王朝的残兵败将,顾祝同又被重新任命陆军总司令之职。1950 年3 月,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军事据点失守,顾祝同便乘机逃往台湾,兼代"国防部长"。
自1952 年3 月起,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充当何应钦的副手,1960 年又调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68 年再调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72 年改任"总统府"一级上将战略顾问。1987 年1 月17日,顾祝同在台湾病死,终年96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