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风流乾隆帝一生最爱的五个女人:死后与她们合葬!

2016-06-04 13:07:2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乾隆皇帝一生最爱的五个女人 死后与她们合葬 乾隆的后宫中光是有贵人以上名分的嫔妃就有37名,更不用说还有因为品级太低而无法统计具体人

乾隆皇帝一生最爱的五个女人 死后与她们合葬

乾隆的后宫中光是有贵人以上名分的嫔妃就有37名,更不用说还有因为品级太低而无法统计具体人数的那些常在们。不过后宫妃嫔人数虽然众多,但其中真正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的,则是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以及孝仪皇后这五位。也正因为这五位后妃是乾隆真正付出了感情的女人,所以乾隆亲自将她们安葬进了自己的裕陵地宫中,这样一来,无论是日后黄泉相聚还是共赴来生,乾隆的身边都有这五位佳人相伴不离了。而这样的举动也是放眼大清王朝的独一例:乾隆是清朝十三帝中唯二在地宫中安葬进了除皇后之外的嫔妃的皇帝,而且安放进地宫的妃嫔竟有三位之多!就算是之前的雍正皇帝,也只不过是将年贵妃一人葬进了泰陵地宫。

那么能得到一代大帝乾隆皇帝的青睐,究竟都是怎样的女子呢?

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后妃41人,其中有5个女人与之合葬。她们是: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因为这5个女人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幸和乾隆皇帝合葬在裕陵地宫。

NO1、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富察氏

雍正五年(1727年),她16岁的时候,被雍正帝指婚给弘历为嫡福晋。富察氏一入宫,就得到了夫君的尊敬。那么,富察氏何以获得如此的礼敬呢?

第一,出身高贵。富察氏的先祖旺吉努,率领族众归顺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战功煊赫;曾祖父哈什屯,历经皇太极、顺治两朝,功劳卓著,赠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康熙时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父亲李荣保,任察哈尔总管;伯父马齐,康雍乾三朝保和殿大学士;伯父马武为领侍卫内大臣。

第二,节俭。我们谈到清帝后妃的时候,往往用节俭这个标准来衡量是不是合格。这很好理解,大清发祥于关外,条件艰苦,历来节俭。这位中宫皇后是非常节俭的。资料《啸亭续录》里面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皇后的首饰,“珠翠等饰,未尝佩戴,惟插通草绒织等花”。这很了不起,身为中宫高位,却不戴金银珠宝。二是敬献给皇帝的荷包,不用金银线织成,她认为那样很浪费,而是用鹿羔绒织成,献给皇帝,以示“不忘本之意”(《啸亭续录》)。皇后的这种做法,就给后宫做出了榜样。

第三,勤勉。皇后在宫中非常勤勉,有责任心。照顾太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侍孝圣宪皇后,恪尽妇职。”(《啸亭续录》)照顾夫君,更是无微不至,尽职尽责,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的特点了。资料记载,乾隆帝身上曾长了疖子,很厉害,御医说:“须养百日,元气可复”(《郎潜纪闻二笔》)。皇后听到这个消息后,怕奴才们照顾不周,便主动搬到乾隆帝寝宫外面,日夜照顾,直到一百天满,乾隆帝康复之后才回宫。

乾隆帝为了表达对皇后的敬爱,便决定立她的儿子做太子。

雍正八年(1730年),皇后生下了弘历的第二个儿子,这让弘历欣喜若狂。弘历把给这个孩子起名的权力交给了父皇。雍正帝极为重视:“当日,蒙我皇考命为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清高宗实录》)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就为将来这个皇子做皇太子做好了准备。乾隆帝即位后,肯定要学父皇秘密立储的办法的。于是,在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把写有永琏为皇太子的匣子,放到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并且告知了诸王大臣:“朕已命为皇太子矣。”(《清高宗实录》)

这是乾隆帝首次立储。他是十分认真的,皇后虽然并不明确知道,但是,也会隐约了解一些。所以,她心怀感激,更加努力。可是,不幸发生了。

这个永琏是个短命的孩子,于乾隆三年(1738年)“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清高宗实录》),竟然一命呜呼,年仅九岁。这让乾隆帝、中宫皇后都很伤心,这是没想到的事情。但乾隆帝并没有亏待这个孩子。他一面命人把早年秘密立储的诏书取下来,一面布告天下,要隆重治丧,按照皇太子的礼仪行礼。一方面,在东陵的西面朱华山,修建了规制很高的皇太子园寝,准备将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葬入。孝贤皇后和乾隆帝的第一次努力,就这样失败了。

但是,皇后并没有气馁,她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再努力才有机会。所以,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终于又有了结果,皇后又生下了一位皇子,这就是皇七子永琮。这个名字无疑是乾隆帝给起的,具有特殊的含义。琮,《周礼.春官》记载:“以黄琮礼地”,就是用于祭地的玉器。很明显,乾隆帝对这个皇子也是寄予了厚望的。乾隆帝也确实因为他是嫡子,而“可属承祧”(《清高宗实录》)。真是天不作美,这个孩子仅仅活了两岁,就出天花而亡。而这个孩子去世这天,恰恰是大年三十,宫里因此而沉浸在悲痛气氛之中,往昔过年的欢乐气氛荡然无存。乾隆帝能说什么呢?他也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第一,劝解。永琮的去世,无疑给皇后以最大的打击,她的忧伤心情可想而知。所以,这个时候也只有乾隆帝能够抚慰皇后的心灵。乾隆帝责无旁贷,他考虑到皇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清高宗实录》)便曲为劝解,使她心里好受些。

第二,提高丧葬规格。按说,这个皇子永琮并没被真正立为皇太子,他的丧葬也就是一般皇子那样就可以了。但是,乾隆帝为了安慰皇后,还是进行了破格处理,“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清高宗实录》),并把永琮葬入了朱华山皇太子园寝,与他的亲哥哥永琏葬到了一起。

第三,自责。乾隆帝对这两次“太子之丧”,没有丝毫责怪皇后的意思,而是进行了自我检讨。他说我本来想实现“元后正嫡绍成大统”(《清高宗实录》),让皇后所生皇子做太子,以前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过。这种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清高宗实录》),我做到了,那既对得起列祖列宗,也对得起中宫皇后,是多好的事啊。可是,事与愿违,出了这么不幸的事,“此乃朕过耶”(《清高宗实录》),这都是我的错。

第四,陪同出游。这么郁闷,这么沉重。春节都没有过好,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乾隆帝深知太后心情不爽,皇后就更不要说了。于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初四,春节过后一个月,就决定侍奉母后,陪着皇后出游泰山。传说登山有辟邪的作用,去去邪气,是很好的事情。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乾隆帝确实喜欢游山玩水,他会找出种种借口,到名山大川尽兴游览。

这次山东之行,规划得很到位,由于乾隆帝很崇拜孔子,于是先到曲阜拜孔子。然后,登泰山一览美景。最后,到济南,看那远近闻名的趵突泉。从二月初四到三月初八,过去了一个多月,决定返程回京。可是,皇后就在这返回的途中出了大事。

三月十一日,乾隆帝一行达到德州,决定改行水路,沿运河北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皇后却死在了船上。关于皇后之死,我们查阅了一些史料,发现是由于她的皇子病逝,悲伤过度,加之连日劳累,感染了风寒,不幸猝然离世。这真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真是太突然了。皇后此行,本来是乾隆帝精心安排,为她排解愁闷的一次旅行,却不幸让她走上了不归之路。就连皇太后都很惊讶,她闻听噩耗,赶忙来到皇后的船上,看着死去的皇后,很久都没有离开。

乾隆帝为了表达自己对皇后的尊敬、礼敬,做了最后的努力:

第一,推恩母家。乾隆帝为了报答孝贤皇后,格外照顾她的娘家人:“故宠侍后族,先后膺五等封爵者,富察氏凡十四人。”(《清宫述闻》)一个家族就有14人封有爵位,可真是太离谱了。所有这一切的荣宠,都是来源于对孝贤皇后的敬爱。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官至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对此,乾隆帝说:“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清列朝后妃传稿》)同时,还通过富家与皇家联姻的形式,荣宠孝贤的母家,比如孝贤皇后侄子福隆安娶高宗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帝第六子永瑢娶孝贤皇后侄女为嫡福晋。

第二,为皇后丧事大兴案狱。皇后去世后,乾隆帝异常烦闷,心情急躁不安。所以,他看什么都不顺眼,不断处置王公大臣,兴起了一个又一个案狱。比如“永璜案”,永璜是他的长子。孝贤皇后和她的两个嫡子病逝,永璜表现得不够悲伤,乾隆帝觉得永璜心存侥幸:“母后崩逝,兄弟之内,惟我居长,日后,除我之外,谁克肩承重器?遂至妄生觊觎。”(《清列朝后妃传稿》)意思是,永璜在觊觎太子之位,永璜究竟有没有这种想法,并无确切史料。但是,遭到父皇如此打击,永璜早已晕头转向,诚如乾隆所说:“若将伊不孝之处表白于外,伊尚可忝生人世乎?”(《清列朝后妃传稿》)永璜不久在惶恐中去世。比如“光禄寺案”,他认为光禄寺这些人办事不认真,应付他,准备祭祀用的桌张不干净:“光禄寺所备饽饽桌张俱不洁净鲜明。”(《清高宗实录》)于是,他处置了光禄寺大批官员。比如“剃头案”,在孝贤皇后丧期内,发生了总督周学健、塞楞额,巡抚彭树葵、杨锡绂等地方大员剃头的事件,其中,好多省份的大小官员也都纷纷剃头,乾隆帝大怒,杀一儆百,将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赐令自尽,对其他官僚也给予不同惩处。此外,他还不断兴起了其他的案件,惩处了好多人。

第三,作文追思。乾隆帝是一位诗文俱佳的帝王,一生传世的诗作就有4万多首,居历代帝王之冠。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帝的风流才情便多有展示,但那不是附庸风雅之作,而是发自肺腑的动情之作。比如,在孝贤皇后丧满百日的时候,写了一篇《述悲赋》,句句含情,字字珠泪,感人肺腑。其中“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述悲赋》)之句,让人读之落泪。再比如《悼皇后》中有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乾隆御制诗文集》),更是表达了对皇后的殷殷之情。这里“梦熊”缘自《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也就是说,梦见熊罴,则是生男孩的征兆。

第四,睹物思人。孝贤皇后薨逝后,乾隆帝在其曾经居住过的长春宫建立纪念馆,在那里保存了皇后生前的所有陈设:“凡平日所御奁具、衣物,不令撤去。”(《清宫述闻》)并且,每到年节,都在那里张挂孝贤皇后的画像,乾隆帝会经常到那里去凭吊皇后。这种情况延续了几十年,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退休,新皇帝登基,才告结束。

第五,为皇后圆梦。大家可能没听说过谁生前为自己要谥号。所谓谥号,就是皇帝对死者的盖棺定论。活人一般忌讳这个事情,可是,皇后富察氏却在生前向乾隆帝要谥号。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的慧贤皇贵妃薨,乾隆帝为她拟谥号。当时,议定的谥号为“慧贤皇贵妃”。本来,一般人听到这个谥号不会有什么反应。可是,皇后富察氏听到这个谥号后,竟然哽咽起来,她对乾隆帝说:“我朝,后谥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许他日谥为‘贤’,敬当终身自励,以副此二字。”(《清列朝后妃传稿》)皇后的意思是,如果将来给我谥号为“孝贤”,那我将终生为之努力。而说到富察皇后的谥号“孝贤”二字,就不得不提乾隆的另一位宠妃,慧贤皇贵妃了。

NO2、千古第一宠妃——慧贤皇贵妃高氏

慧贤皇贵妃高氏乃包衣高氏出身,大学士高斌之女。本为汉人,却被雍正相中封为了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这使高氏一跃成为宝亲王藩邸仅次于富察氏嫡福晋、那拉氏侧福晋之后的第二位侧福晋。。高氏虽然一生无子无女,但乾隆依旧非常宠爱她,登基后仅二十一天,就将她封为了贵妃,同时还下令将高氏的母家从包衣抬为镶黄旗。后来举行册封贵妃的仪式时,乾隆又让高氏特别享有了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到她的寝宫向她跪拜叩头朝贺的礼仪。

雍正帝驾崩,刚即位二十一天的乾隆帝就封高氏为贵妃,使之超越藩邸第一侧福晋那拉氏(乾隆初封为娴妃)成为乾隆后宫仅次于皇后的第二尊贵的人物。并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在尚未改年号前下旨:“贵妃之外戚,著出包衣,入于原隶满洲旗分。”从而使贵妃高氏成为乾隆朝唯一得享皇帝亲自抬旗的特例后妃(乾隆元后继后本身就出身上三旗,不需抬旗)。在乾隆二年,乾隆帝为雍正帝守孝的孝期满后正式册封后妃大典时,高氏被册封为贵妃,只有她和皇后一样,享有了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到她的寝宫向她跪拜叩头朝贺的礼仪(在十多年后高氏贵妃去世后册封娴贵妃,纯贵妃,嘉贵妃这些由妃嫔逐步晋升上来的贵妃时。乾隆以“初封即系贵妃,与由妃嫔晋封贵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贵,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晋大臣命妇的叩头。由妃嫔逐级晋升贵妃的则不同,未便照初封即系贵妃的典礼”为由取消了贵妃的应享公主福晋命妇齐集叩头的大典)。在生活中,高氏也享有较高的待遇。纯皇御制诗二集《填仓日》中,记录了她在圆明园独居在紧邻九洲清晏西侧的景色绝佳的茹古涵今韶景轩,与皇帝寝宫九州清晏西路的“乐安和”隔岸相对,而皇后与其他随侍妃嫔则集体住在九州清晏中轴东路“天地一家春”。在紫禁城中,贵妃居住在乾隆年间皇帝偶尔起居之所的咸福宫和御花园之间的储秀宫。储秀宫前殿悬挂着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大匾:“茂修内治”,与乾隆皇帝为其皇后所居住的长春宫而亲题的“敬修内则”匾相辅相成。在《心写治平》图中,只有皇帝、皇后和贵妃三人是乾隆元年郎世宁亲笔所画,此图中贵妃和皇帝皇后一样身着明黄龙袍(按例贵妃只能着金黄龙袍,太后、皇帝、皇后、皇贵妃级别才能使用明黄色)。

乾隆十年元旦,高氏旧疾复发,乾隆为了让她心情好一些,将她晋封为了皇贵妃,谁知三天后,高氏便因病逝世了。

乾隆对高氏的离去十分伤心,亲自为她拟定了谥号“慧贤”,而富察皇后眼见丈夫给高氏定的谥号为“慧贤”二字后,心中十分羡慕,又想到自己的身后也是要定谥的,于是悲从中来,一时间不禁泪流满面,哭着对颇感诧异的丈夫说道:“我朝皇后谥号的前一个字必定都是‘孝’这个字,如果日后能让我谥号中的另一个字为‘贤’,我一定会终身勉励自己,让自己的所作所为都配得上这‘孝贤’二字。”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何况妻子都流着泪请求自己了,乾隆当然没有不答应的理由。所以富察皇后逝世后,除了“孝”这个字是清朝皇后皆有的谥号外,另一个“贤”字,也就在慧贤皇贵妃定谥的这一天确定了下来,日后孝贤皇后又与慧贤皇贵妃一同葬入裕陵地宫。而与慧贤皇贵妃、孝贤皇后最先一同葬进裕陵地宫的,还有乾隆的另一位宠妃哲悯皇贵妃。

NO3、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佐领翁果图之女。雍正初年成为皇四子弘历的侍妾。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生皇长子永璜,九年四月生皇二女。但是,富察氏命运不佳,就在弘历即位前两个月,即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病死了。乾隆二年十二月,乾隆追封他的这位最早的妻子为哲妃。乾隆十年正月又以哲妃生育皇长子,追晋为哲悯皇贵妃。金棺暂安于静安庄殡宫,乾隆十七年与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同日入葬裕陵。

她是第一个给乾隆帝生育子女的女人。

雍正初年,入侍为藩邸,为格格。雍正六年戊申五月二十八日午时,生弘暦长子,永璜,即乾隆帝皇长子。雍正九年四月,生皇次女。当年十二月殇。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1735年8月20日),格格富察氏卒。她在宝亲王弘历即位前两个月病逝。

乾隆帝登基后,追封格格富察氏为哲妃。乾隆元年十月,行哲妃追封礼。

乾隆十年正月二十四日,以哲妃诞育皇长子,追晋为皇贵妃;二十六日,册谥皇贵妃富察氏为哲悯皇贵妃,四月,行哲悯皇贵妃册谥礼。其金棺暂安于静安庄殡宫,乾隆十七年与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同日葬入清东陵的裕陵地宫。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早在乾隆还只是宝亲王的时候,就被雍正选中赐给儿子当格格,不过富察氏没能等到丈夫登基就不幸早逝了,但乾隆一直惦念着她,一即位就将她追封为了哲妃,后来又将她晋封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贵妃,并上谥号为“哲悯”,与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一同安葬进了地宫。

不过有人认为富察氏之所以会被追封为皇贵妃,是因为她在乾隆众多妃嫔中资历较高,且为皇帝生育了皇长子,但愉妃和富察氏一样,都是一早就是侍奉了乾隆,而且愉妃的儿子是乾隆最为钟爱并意欲立为皇储的五阿哥永琪。结果愉妃在乾隆生前也就是个普通的妃子,直到死后才被以皇贵妃的规格下葬在裕陵的妃园寝,而不是和富察氏一样被安葬进地宫中。所以乾隆对哲悯皇贵妃的宠爱是毋庸置疑的。

NO4、淑嘉皇贵妃

虽然这三位心爱的后妃都不幸相继早逝,不过好在还有淑嘉皇贵妃陪伴在乾隆的身侧。这位淑嘉皇贵妃金氏本是汉军包衣出身,也并非满人而是汉人,却在乾隆一即位后便被封为了贵人,次年晋封为嫔,此后十年的时间里,金氏一路晋封为了嘉贵妃,并接连为乾隆生下了四位皇子。而金氏死后乾隆将她追封为皇贵妃,上谥号为“淑嘉”,同样将其葬进了裕陵地宫中。

她是上驷院卿三保之女,其兄为 金简,乾隆中授内务府 笔帖式,三十三年为管 番役郎中,累迁奉宸院卿。三十七年,授 总管内务府大臣。四十六年,命总理工部。四十八年,擢 工部尚书、镶黄旗汉军 都统。五十七年,调 吏部尚书。五十九年,卒,令皇孙奠醊,赐祭葬,谥勤恪。

雍正年间,入侍高宗潜邸。雍正十三年,高宗即位,赐号贵人。乾隆二年晋封为嘉嫔,六年晋封为嘉妃,十三年晋封为嘉贵妃。

嘉妃四子

皇四子永珹履端亲王

皇四子,永珹,履端亲王。乾隆四年己未正月十四日卯时生,母淑嘉皇贵妃,时为嘉嫔。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嗣履懿亲王允裪孙。

皇八子永璇仪慎亲王

皇八子,永璇,仪慎亲王。乾隆十一年丙寅七月十五日午时生,母淑嘉皇贵妃,时为嘉妃。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封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仪亲王。道光十二年壬辰八月初七日巳时薨,年八十七。谥曰慎。子二。

皇九子未命名幼殇 未封

乾隆十三年戊辰七月初九日亥时生。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时为嘉贵妃。乾隆十四年己巳四月二十七日未时殇,年二岁。随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皇十一子永瑆成哲亲王

皇十一子,永瑆,成哲亲王。乾隆十七年壬申二月初七日辰时生,母淑嘉皇贵妃,时为嘉贵妃。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道光三年癸未三月三十日午时薨,年七十二。谥曰哲。嫡福晋富察氏,傅恒之女。清代皇室书法家。

NO5、孝仪皇后

心爱的淑嘉皇贵妃的逝世让乾隆再次悲痛万分,但好在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孝仪皇后一直默默地陪伴在他的身边,而这位孝仪皇后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嘉庆皇帝的生母、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温婉贤淑的令妃娘娘!毫无疑问,孝仪皇后是乾隆帝最后一位皇后,也是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

这个女人姓魏佳氏,出生在一个五品管领的家庭,而且还是包衣出身,所以,她入宫后,封号也很低下,仅是一个贵人。这样的出身,使她在宫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也正因为如此,宫中的环境使她练就了一些本领,比如察言观色,比如见风使舵,等等。所以,这个魏佳氏在乾隆帝的眼中,是这样一位佳人:

第一,柔嘉的女人。乾隆帝一直认为,魏佳氏是一位性格柔嘉之人,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魏佳氏封号,首次称她有“柔嘉之质”(《清列朝后妃传稿》);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再称赞她有“柔嘉之质”;二十四年(1759年),称赞她“居心柔嘉”(《清列朝后妃传稿》);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乾隆帝评价她“性禀温恭”(《清列朝后妃传稿》);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追赠她为孝仪皇后,称赞她“淑顺柔嘉”(《清列朝后妃传稿》)。可以说,乾隆帝的眼中,魏佳氏就是一个柔嘉的女人。

第二,年轻的女人。魏佳氏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小乾隆帝16岁。这个年龄,在宫中非常占优势。因为乾隆帝25岁做皇帝,之前与他结婚的女人,年龄也大体如此。而当乾隆帝做了25年皇帝以后,皇帝已经50岁了,那些与他早年结婚的妃嫔们也已经四五十岁了,而魏佳氏则刚刚三十几岁,正是一个女人最佳的年龄。所以,乾隆帝五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眼中的貌美妃子,魏佳氏恐怕是最佳的人选。

也正因为这样,魏佳氏在宫中如鱼得水,顺风顺水,备受乾隆帝的宠幸,因而,也就有了最大的收获了。

一是封号稳步上升。魏佳氏初入宫的时候,仅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贵人,在后宫之中,位次是倒数的了,根本无优势可言。经过她的努力,她的封号居然稳步上升:乾隆十年(1745年),被封为令嫔;乾隆十四年(1749年),晋升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晋升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1765年),晋升为令皇贵妃。从魏佳氏的宫中封号可以看出,她是扎扎实实的由最基层的贵人升起,几乎没有跨越任何一个等级,可谓稳中求进。到最终,她的封号已经是最高的了,因为到乾隆三十年,她晋封为皇贵妃,皇后在第二年去世,至此,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这十年的光景,后宫之中没有皇后,她就是宫中的老大了。

二是生育了六个子女。魏佳氏与乾隆帝生育了六个孩子,诚属不易。因为,在乾隆帝的后宫之中,妃嫔成群,也有更为年轻的女子,只有她和乾隆帝生育最多,达到六个子女,是一件很荣耀又很不易的事情。我们看看她的生育情况: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1757年),生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1758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1760年),生十五子颙琰;二十七年(1762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1766年),生十七子永璘。我们从魏佳氏生育的年份看,从二十一年(1756年)开始,乾隆帝46岁,魏佳氏30岁,一直到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帝56岁,魏佳氏40岁,他们之间保持了10年的生育期,这在宫中十分难得。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里,魏佳氏宠冠后宫,是乾隆帝在这一时间里最爱的女人。

其实,魏佳氏的得宠远不止这些。乾隆帝宠她、爱她、信她,给她以最优厚的待遇,让这个女人尽享胜利者的快乐:

第一,在宫斗中大获全胜。毫无疑问,魏佳氏是一个敢于挑战强者的冒险家,她的对手就是中宫皇后乌喇那拉氏。在后宫之中,那拉皇后的下面是令贵妃,位置是最近的了。可是,令贵妃心气很高,她有更高的要求,就是晋封为皇贵妃。但是,她确实犯了忌讳,因为皇贵妃的位置直逼皇后,为了不给皇后压力,清朝皇帝一般不设皇贵妃。尽管如此,她还是要得到这个封号。就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陪同乾隆帝南巡途中,在杭州的“蕉石鸣琴”,这一问题被提上了日程。皇太后、皇帝都支持魏佳氏,决定晋升令贵妃为皇贵妃。可是,那拉皇后坚决抵制,最终竟然以剪发相威胁。其结果是:那拉皇后“论其行事,即予废黜,亦所当然”(《清列朝后妃传稿》),被打入冷宫,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黯然死去;而魏佳氏,在皇后被打入冷宫,备受煎熬之时,她却如愿以偿:“乾隆三十年六月,晋封皇贵妃。”(《清列朝后妃传稿》)魏佳氏打败了皇后,大获全胜。

第二,儿子被立为皇太子。打败了中宫皇后,并晋封为皇贵妃,魏佳氏如愿以偿。但是,这肯定不是她的最终目标。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她又生育了乾隆帝第十七子,使她达到生育六个子女的最高纪录。那拉皇后去世后,她在宫中位置最高,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节,她的儿子颙琰被“高宗密建皇储”(《清皇室四谱》)。虽然魏佳氏并不能完全确定,但是凭她的宫中地位,凭她的直觉,还是很有把握的。

第三,死后享哀荣。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不幸病逝,走完了她49年的人生。她的去世,乾隆帝非常悲痛,他痛苦地写道:“强收悲泪为欢喜,仰体慈闱厪念谆。”(《高宗御制诗四集》)表达自己悲痛而又思念的心情。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做太上皇,魏佳氏的儿子颙琰即位,她母以子贵:“著赠为孝仪皇后,升祔奉先殿。”(《清高宗实录》)她的神牌被摆放到太庙、奉先殿和陵寝大殿,她的棺椁被安放到裕陵地宫。这一切都是那些宫中妃嫔们求之不得的事情,真是死后享哀荣。

但自古人间不许红颜见白头,乾隆这么宠爱令皇贵妃也改变不了令皇贵妃盛年而逝的命运,于是乾隆再次怀着悲痛的心情,目送着令懿皇贵妃的棺椁运进了裕陵地宫。乾隆六十年,令懿皇贵妃所生的十五阿哥永琰登基为帝,并奉太上皇的旨意将生母令懿皇贵妃追封为孝仪皇后。三年后,88岁的乾隆皇帝驾崩,嘉庆将父亲奉安于裕陵地宫。时隔多年后,乾隆终于与这五位一生挚爱的女人们重逢了。

事实上乾隆皇帝一生风流多情,不仅临幸过很多嫔妃,也宠爱过很多嫔妃,比如纯惠皇贵妃、庆恭皇贵妃、忻贵妃、颖贵妃、敦妃、舒妃等等,即郎世宁所绘的《心写治平》上的诸位妃子,也都是乾隆的宠妃,但要论及最爱的女人,非以上这五位莫属。因为如果不是自己最爱的女人,乾隆不可能将她们葬进地宫中陪伴自己,等着和自己在黄泉相聚,等着和自己共赴来生。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