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

2016-05-31 21:26:5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

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北京天桥,享年38岁。邵飘萍的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86年后的今天,邵飘萍正直的报人精神依然在激励着人们。这么多年来,有关他被杀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那么他被军阀杀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怀抱“新闻救国”之志

邵飘萍(1888--1926),原名振青,浙江东阳人,出身贫寒。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母校教历史、国文。除教书外,他还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他酷爱新闻事业,对报业怀有特殊感情,有“新闻救国”之志。

1911年,辛亥革命后杭州光复,杭辛斋受命筹办《汉民日报》,聘邵飘萍为主笔。他从此进入新闻界,开始了15年的报业生涯。1912年春,杭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邵飘萍主持。他对时局有惊人的洞察力,对袁世凯有入木三分的认识。

1913年8月10日,浙江当局以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馆,逮捕邵飘萍。他出狱后到日本暂避,在法政大学学法律、政治。同时,为国内报纸写评论。他还组织了“东京新闻社”,反对袁世凯卖国。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回国。他于当月返回祖国,参加反袁护国斗争,发表了著名的时评《预吊登极》:“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

全文共86字,短小精悍,用语犀利,给民众以希望。

他在上海主持三报笔政,坚决支持蔡锷反袁护国的壮举,猛烈抨击袁世凯的罪恶行径,写下了一系列犀利、精辟的文章。据《时事新报》统计,他发表了社论36篇、时评134篇。

邵飘萍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在短短两年间,他为《申报》写了200多篇《北京特别通讯》,文章真实、生动、深刻、犀利,分析在理,常常一针见血。

1918年10月5日,他辞去《申报》驻京记者之职,创办了《京报》。他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提出了办报宗旨:“必从政治教育入手。权不拔之基,乃万年之计,治本之策。……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邵飘萍从此走上一条独立办报的道路。其言论既不受外国通讯社左右,又不受军阀操纵,开创了20世纪中国独立的新闻事业。他大书“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于报社墙上,勉励同人。到1919年5月,全国许多地方设立了《京报》代派处,成为一张全国性的大报。

开罪军阀,惨遭杀害

1919年8月,因《京报》屡屡发表揭露、批评政府的文章而被查封,邵飘萍遭到全国通缉,被迫第二次亡命日本。

1920年他回国,9月17日,《京报》复刊。他办报重视外交、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内容,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也依靠社会力量,办了好多种副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他始终坚持新闻自由的理想,继续《京报》的办报宗旨,独立表达公正的舆论。

他支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倒曹、吴;力助郭松龄倒戈反张(作霖);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段祺瑞,拒绝“善后会议顾问”的聘请;他强烈谴责“三·一八”惨案屠杀学生、民众的滔天罪行,发表了一系列详细报道和出版《首都大流血写真》特刊;他极力欢迎孙中山北上,称他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失败不馁,成功不居之中山先生”。邵飘萍这些态度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难怪冯玉祥说:“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

邵飘萍之死的直接起因,是他促成了郭松龄1925年11月24日东北军倒戈的滦州事变和郭、冯(玉祥)联合。他在《京报》发表了大量支持他们的新闻、评论。12月7日,他出了一大张二整版的《京报特刊》,全是最近时局重要人物的照片,每个人物后面都有邵飘萍的评语。他不断发表报道、时评赞颂郭松龄,历数张作霖的罪状,甚至撰文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只相信暴力的“马贼”慌了手脚,马上汇款30万元赠给邵飘萍,企图堵他的嘴。他收到后立即退回,并继续在报上揭露张作霖。他曾和家人说:“张作霖出三十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

张作霖

12月24日,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夹攻下,兵败被杀。邵飘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世,引起了北方民众反日、反张运动。张作霖对他恨之入骨。

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又拉了阎锡山)三面夹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冯部被迫撤出北京。4月18日,张作霖的先头部队入京。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邵飘萍避居俄国使馆,生命危在旦夕。4月22日,他在《京报》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仍然嬉笑怒骂,正气凛然。

4月24日,被军阀以造币厂厂长之职和二万块大洋的诱饵收买的邵飘萍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将邵飘萍从使馆骗出(谎称张作霖惧怕国际干涉,不敢杀他。并说自己已向张学良疏通,张允诺《京报》可以照出等),予以逮捕,《京报》被封。

4月25日,北京各界组织营救。张学良出面接见代表时,毫无隐讳地说:“逮捕飘萍一事,老帅和子玉(吴佩孚)及各将领早已有此种决定,并定一经捕到,即时就地枪决。”

4月26日凌晨1时许,警厅把邵飘萍秘密判处死刑。4时30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临刑前,他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哈哈大笑,从容就义,年仅38岁。

邵飘萍遇难后,北洋军阀不准家属收尸,名伶马连良慨然以友人的身份出面,参与为邵飘萍收尸。他出钱请人在城外搭建了一个举丧的凉棚,接待前来吊丧的人们。史载,前来吊唁的人很多,丧事从上午7时开始,到下午3时还没有结束。马连良还拍摄了照片,为控诉北洋军阀的暴行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张是邵飘萍整容后的遗容,照片上,他饮弹牺牲后左眼下的弹洞清晰可见。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